金融学(本科)

简述货币均衡及其判断标志。

题目

简述货币均衡及其判断标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有紧密联系,货币均衡有助于市场均衡的实现,货币均衡意味着市场均衡。()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简述《管子》货币理论及其对货币的分类。


参考答案:

《管子》将货币看作是掌握国家经济的重要工具,国家控制货币与谷物二者以平衡万物,而谷物也是通过货币才到国家控制之中。所以要对货币进行严格控制,《国蓄篇》说要以货币“以守财物,以御民事,而平天下也。”要严格控制货币,首先要垄断货币铸造权。
《管子》将货币分为三等: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掌握黄金,通过有意识地变动黄金的购买力,以调节珠玉与刀布之购买力。珠玉很少发生货币作用,事实上作为货币在流通中发挥作用的是黄金与刀布。黄金是当时“国用”与国际贸易中的主要货币,刀币是民间通用的货币。将刀币的交换比率“钉住”在黄金上,如经常维持一比四千的比率,国家只调整黄金对主要商品的购买价格,则刀币的购买力亦随黄金而自动调整。《管子》的货币政策是通过货币回笼与投放以直接控制重要商品,并间接左右其他商品价格。


第3题:

简述消费者均衡及其条件。


参考答案: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此时消费者处于均衡。消费者均衡即是指消费者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选择商品组合以实现效用最大化并将保持不变的状态。
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价格之比,经济学家通常把这一条件称之为消费者均衡条件。


第4题:

简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外部经济均衡的影响。


正确答案:当汇率固定的时候,才会出现国际收支盈余和赤字的问题。在浮动汇率制下,各种自动调节机制会使国际收支保持平衡。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的短期效应是确定的:增加货币供给会恶化国际收支,紧缩货币供给则将改善国际收支。

第5题:

在市场经济制度下,衡量货币是否均衡的标志是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 (  )


答案:错
解析:
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物价变动率是衡量货币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

第6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判断货币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是( )。

A.物价变动率

B.汇率变动率

C.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

D.货币流通速度与汇率变动率


正确答案:C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是判断货币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

第7题:

如何来判断货币均衡与失衡?


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从理论上讲,货币均衡是MS=Md,货币失衡就是MS≠Md。但在实践中,二者很难通过准确计算货币供求的量是否相等来直观地判断是否均衡,而是通过与货币供求相关的变量来反映,如通过观察利率、汇率、物价是否稳定来判断货币供求是否均衡,这是其一;其二,货币均衡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常是指在一定利率水平下的货币供给同货币需求之间相互作用后所形成的一种均衡状态,是一个由均衡到失衡,再由失衡回复到均衡的不断运动的过程,货币均衡实际上是一种在经常发生的货币失衡中暂时达到的均衡状态;其三,货币均衡的实现具有相对性,货币均衡并不要求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完全相等,只要货币供求大致相等,各种受货币影响的杠杆性经济变量基本稳定就可以视为货币供求基本均衡。

第8题:

与货币均衡相比,货币失衡更为常见。()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简述配送合理化及其判断标志?


正确答案: 1.配送合理化是指用最经济的手段和方法实现配送功能。
2.判断标志:库存标志、资金标志、成本效益、供应标志、社会运力节约标志、物流合理化标志。

第10题:

试述货币均衡的标志及途径。


正确答案: 货币均衡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量与国民经济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大致相等的一种状态,它包括货币供求总量上的平衡和结构上的平衡。货币均衡必须表现为商品和劳务的供给与以货币购买力表示的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之间的均衡关系。这种均衡关系在市场中表现为货币流通商品流通相适应,所以,判断货币供求是否均衡的重要标志,是物价和利率是否稳定。物价是否稳定,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一种反映。同时,货币均衡,在金融市场上则表现为资金供求平衡,利率稳定。当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时,形成均衡利率。均衡利率是衡量货币均衡的重要标志,当市场利率高于均衡利率时说明市场存在超额货币供给,反之,当市场利率低于均衡利率则说明市场存在超额货币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主要通过货币供求的内在机制,即资金价格――利率的杠杆作用来实现,利率作为金融市场上的价格,它随着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波动。利率的升降变化又不断地调节着货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变动。使之趋向平衡。同时,还需要具备一些其它条件,
一是发达的金融市场和种类众多的金融工具。
二是中央银行拥有调控货币供求的多种手段。
三是保持国家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四是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