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本科)

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这称为()。

题目

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这称为()。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配对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实验法中的“配对法”设计是指:实验设计中,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为实验组,另一粗不给实验处理称为控制组,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通过随机取样获得被试20人,其中男性12人,女性8人,要分成两组进行实验。将男性 12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控 制组;女性8人也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加人实 验组和控制组。这使用了( )的方法。

A.消除
B.恒定
C.均衡
D.对照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无关变量的相关内容。当无关 变量无法消除,也不能保持恒定时,研究者可以 采取均衡的方法来控制无关变量。通常的做法 是设置实验组和控制组,让无关变量产生的作用 对实验组和控制组都一致,都保持平衡:,也就是 说,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条件上都相同,唯一 不同的是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而控制组不接受 实验处理。采用设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方法是控 制无关变量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控制很多无关变 量,而且简单、方便。均衡控制与恒定控制有相 似之处,只是控制手段不同,采用恒定控制时,无 关变量在组内以及组间都没有变化;采用均衡控 制时,无关变量在组内有变化,但是变化所产生 的作用在各组间是相等的。

第3题:

()是被实验者分为两组,两组的人数和能力是相等的,也可以不是相等的。将两个实验的因素,轮流在两组实验,然后比较其结果。

A、单组实验

B、等组实验

C、轮组实验

D、随机实验


参考答案:C

第4题:

研究者欲了解技术培训对提升参与者就业自信心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他将20位失业者分为随机的和匹配的两组后,利用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心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9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求职技巧训练,控制组则不接受任何训练。再次测量后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得4.0分和3.0分。结果显示:实验组得分增1.2分,控制组得分增0.1分,实验刺激净效果为1.1分。可以认为,求职技巧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参与者的就业自信心。这种实验设计属于()。

A、所罗门四组设计
B、简单时间序列设计
C、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D、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答案:D
解析: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

第5题:

准实验研究计划不同于实验研究计划的是

A.按随机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B.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配对方法,使两组主要因素方面相似
C.实验组进行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
D.两组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不同
E.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主要因素相同,具有可比性

答案:B
解析:
备选答案A是实验研究计划的特点,备选答案C是实验研究计划的下一步内容,备选答案E是准实验研究计划分组原因的解释,备选答案D是自身对照比较计划的一种,故答案应该选B。

第6题:

关于实验组与控制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组是实验过程中接受实验剌激的那一组对象

B.在任何一个实验设计中,至少会有一个实验组

C.控制组也称为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同样给予实验刺激

D.研究者通过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观察结果,来分析和说明实验刺激的作用和影响


参考答案:C

第7题:

研究者将16位残疾人分为匹配的两组,利用自信心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心平均分分别是2.5分和2.9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生活技能培训,控制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之后再测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得分分别是4.0分和3.0分。由此得出技能培训对残疾人自信心提升的效果。研究者采用的是( )。


A.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B.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C.行动研究

D.比较研究

答案:A
解析: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前后变化的差异就是干预效果。题干中提到的属于前后测控制组设计。行动研究和比较研究属于定性研究。

第8题:

研究者欲了解技术培训对提升参与者就业自信心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他将20位失业者分为随机的或匹配的两组后,利用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尊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9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求职技巧训练,控制组则不接受任何训练。再次测量后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得4.0分和3.0分。结果显示:实验组得分增1.2分,控制组得分增0.1分,实验刺激净效果为1.1分。可以认为,求职技巧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参与者的就业自信心。这种实验设计属于( )。

A.索罗门四组设计

B.简单时间序列设计

C.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D.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正确答案:D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

第9题:

研究者希望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对提升大学生就业信心的影响,将30位大学生分为随机的或匹配的两组后,利用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平均得分分别是2.9分和3.0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控制组不接受任何培训。再测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得4.2分和3.2分。实验刺激净效果为()分。

A.1.3
B.1.2
C.1.0
D.1.1

答案:D
解析: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该指标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该指标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题中,实验组得分增加1.3分,控制组得分增加0.2分。所以实验刺激净效果应为1.3-0.2=1.1分。 本题主要是对前后测控制组设计进行考查。考生要重点掌握前后测控制组的设计原理和相关数据的含义。

第10题:

()是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

A: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B: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C:索罗门四组设计
D:简单时间序列设计

答案:B
解析: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