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

简述心的主要生理特性。

题目

简述心的主要生理特性。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而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必须在心神的主宰和调节下,才能共同完成整体生命活动。可见心之所藏之神的重要性。此外,心之生理功能紊乱,则情志所伤,首伤心神,其次累及相应脏腑,导致脏腑气机紊乱,见心神不安、血脉不调、脏腑失调。
(2)心为阳脏而主阳气。心位于胸中,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故为阳脏,又称“火脏”。心之阳气推动心脏搏动,温通全身血脉,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使之生机不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其生理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主疏泄 主藏血 肝为刚脏 肝主升发

第2题:

试述心主血脉的机理及生理意义。


参考答案: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心主血即心推动血液在脉内运行;心主脉指血脉与心连通,心脏具有保持血脉通利,与脉共同完成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心主血脉的机理,从结构而言,心、血、脉三者以心为主导,共同构成了循行全身的密闭系统,其中心与脉构成闭合通路,血充养于脉,脉约束血行,心气是血行的动力。心主血脉的功能主要依赖于心气、心阳的推动和温煦,心脏的正常搏动,是心气、心阳与心血、心阴矛盾运动的体现。血液的正常循行,必须以心气充足、主血充盈、脉道通利为前提条件。心与脉二者配合,共同完成推动血液循行的功能。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则面色红润光泽,舌色红活荣润,脉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胸部感觉舒畅。

第3题:

简述心的生理特性及其含义。


正确答案:为阳脏而主通明。心位于胸中,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故称为阳脏。心主通明.是指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

第4题: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有什么生理特性?


正确答案: (1)胃的生理功能:①受纳水谷指胃有接受和容纳饮食物的作用。②腐熟水谷即胃气对饮食物初步消化,并使之成为食糜的作用。
(2)胃的生理特性:①主通降,以降为和。②喜润恶燥。

第5题:

简述心肌的五大生理特性。


正确答案: 1.兴奋性:指心肌细胞在受到刺激时具有产生兴奋的能力。
2.自律性:心肌细胞在没有受到外来刺激的情况下可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和特征。
3.传导性:心肌细胞任何部位产生的兴奋不仅可以沿整个细胞膜传导,而且可以沿细胞间传导。
4.不应性:心肌细胞在受到刺激后的某段时间内,如果给予刺激,心肌细胞不能象静止的心肌细胞那样发生反应。
5.收缩性:心肌细胞受到刺激后,先有电活动,然后才有收缩,这个过程叫做兴奋-收缩偶联。

第6题: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________、________水谷,其生理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受纳 腐熟 主通降 喜润恶燥

第7题:

试述心主血脉与肺朝百脉的生理联系。


参考答案:心主血脉而肺朝心脉,全身之血脉都与肺相连通,血液在心气的推动下,周流全身,回流于肺,在肺中进行清浊之气的交换,对于肺的呼吸功能起着促进作用。肺朝百脉,全身之血通过百脉会聚于肺,在肺中进行气体交换,而血液通过肺气贯通百脉,对于心主血脉的功能又起到协助作用。

第8题:

试述心与脾在生理、病理方面的联系。


正确答案:心与脾在生理上的联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两个方面:①在血液的生成方面:血由水谷精微所化生,而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心主血脉,化赤以生血,心血供养于脾,以维持其正常的运化功能,心脾共同协作,血液才能化生充足。脾气充足,则心血充盈;心血旺盛,脾得濡养,则脾气健运。②在血液运行方面:心行血,脾统血,心脾功能正常,则血行脉中而不外逸,共同维持着血液的正常运行。在病理上,心脾两脏常相互影响,如思虑过度,既暗耗心血,又影响脾之运化。若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气血生化乏源,致使血虚而心无所主;若脾不统血而致血液妄行,也会造成心血不足。由于心脾之间在病理上常相互影响,最后可形成"心脾两虚"证,临床上可见心悸、失眠、多梦、眩晕、面色无华、腹胀,食少,倦怠等症。

第9题:

简述心肌有哪些生理特性?


正确答案: (1)兴奋性(变阈性或应激性):心肌对兴奋刺激的反应性能,表现为心肌细胞的去极化电位变化与机械性收缩反应,对外来超阈值刺激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
(2)收缩性(变力性):心肌对兴奋性刺激发生收缩反应的能力。
(3)节律性(变时性):心肌组织中的特殊部位具有自动起搏的能力。
(4)传导性(变导性):心肌细胞具有将冲动传导到邻连细胞的性能。
(5)松弛性(变松性):心肌具有松弛的特性。

第10题:

简述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正确答案:(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它辨识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