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

曹操的《短歌行》(其一)反复咏叹渴望招纳贤才的心情,使整首诗显得()A、悠然自得,平淡率真B、自然,含蓄C、富有情趣D、格调苍劲,感情深沉

题目

曹操的《短歌行》(其一)反复咏叹渴望招纳贤才的心情,使整首诗显得()

  • A、悠然自得,平淡率真
  • B、自然,含蓄
  • C、富有情趣
  • D、格调苍劲,感情深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曹操《短歌行》的主旨是( )

A.感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B.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
C.感慨功业无成,忧从中来
D.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

答案:D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第2题:

《短歌行》继承《离骚》的优良传统,使用比兴手法相当成功。如用“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招纳贤才,多多益善。()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周公吐哺”的典故所表达的心情是()。

A、思慕贤才

B、礼贤下士

C、求贤不得的苦闷

D、贤才云集的兴奋


参考答案:C

第4题:

曹操在《短歌行》(其一)中写道:“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意在表达自己()的心情。

  • A、钟情山水
  • B、礼遇贤才
  • C、伤时悯乱
  • D、壮志未酬

正确答案:B

第5题:

下列作品中,()是曹操所作,慨叹时光易逝、功业未就的苦闷,抒发了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志向。

  • A、短歌行
  • B、洛神赋
  • C、白马篇
  • D、七哀诗

正确答案:A

第6题:

《短歌行》(其一)的主旨是( )

A.感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B.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
C.感慨功业未成,忧从中来
D.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

答案:D
解析: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主旨。
应试指导:《短歌行》(其一)是曹操在宴会上为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和人生感慨而作,表达了他渴求贤才、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第7题:

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句中的“乌鹊”比喻的是()

  • A、寻找归宿的贤才
  • B、流离失所的人民
  • C、难以平静的心情
  • D、即将南征的行动

正确答案:A

第8题:

下列对曹操《短歌行》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主题不是“酒”而是“苦,……第二苦,是曹操想找贤才而不得之苦。
B.曹操有建功立业的渴望,……借《短歌行》发出对天下英雄的集结令,这是一种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表现。
C.曹操主要讲了一个关于“朋友圈”的愿望,……若曹操能像周公一样,一饭三吐哺,沐三握发,那么天下的贤士都会归顺他。

答案:B
解析:

第9题:

论述曹操《短歌行》(其一)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此诗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全篇以比兴手法,反复申说诗人时不我待的焦虑,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建功立业的决心,曲折抑扬,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感人至深。诗的开头情绪稍嫌低沉,但整首诗的基调还是昂扬奋发的,全诗共4小节,每小节可以8句为一解。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像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诗人解引《诗经•郑风•子衿》和《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话,表示思贤之苦和得贤之乐。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
(4)“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八句道出了诗人思贤和得贤的不同心境。贤人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徬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些人的关心和同情,像这样一种情味,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
(6)总的来说,这首诗巧用典故和比兴的手法,像曹操的其他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一样,主要是他当时渴求实现政治理想的一种曲折反映。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以情理景完美统一的方式表现出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第10题:

曹操《短歌行》的主旨是()

  • A、感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 B、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
  • C、感慨功业无成,忧从中来
  • D、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