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23中国法制史

"在中国法的发展历史上,追求’民族化’显然是一个主线,形成了’尚古主义’取向的具有保守性格的中华法系。只是到了清末出现一批主张借鉴西方法律制度的学者和政治家如沈家本之后,法的民族化受到部分冲击。西方近代以后两大法系基本形成,两大法系的发达程度之高已被国际公认,其原因不得不归结为法的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协调一致。"基于这段引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无论中华法系还是西方的两大法系都包含各自的法律文化B、中华法系具有保守性格,追求"民族化",与其他法系的文化之间没有形成交流与融合C、西方的两大法系在历史发展

题目

"在中国法的发展历史上,追求’民族化’显然是一个主线,形成了’尚古主义’取向的具有保守性格的中华法系。只是到了清末出现一批主张借鉴西方法律制度的学者和政治家如沈家本之后,法的民族化受到部分冲击。西方近代以后两大法系基本形成,两大法系的发达程度之高已被国际公认,其原因不得不归结为法的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协调一致。"基于这段引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无论中华法系还是西方的两大法系都包含各自的法律文化
  • B、中华法系具有保守性格,追求"民族化",与其他法系的文化之间没有形成交流与融合
  • C、西方的两大法系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实现了与国际化的协调一致,但与中华法系相比,却又失去了"民族化"特色
  • D、沈家本是倾向于法律移植的法学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两大法系的相似点()

A、两者的体例基本相同

B、两大法系的差别在缩小

C、同属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律

D、大陆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与英美法中的"衡平法"是一脉相承


参考答案:ABCD

第2题:

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两大法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大陆法系是在普通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英美法系在诉讼程序方面倾向于职权

C.西班牙法律属于英美法系

D.两大法系的差别在逐渐缩小,但差别还将长期存在


正确答案:D
解析:所谓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民法法系、法典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所谓普通法法系,又称英美法系,是以英国中世纪以来的法律,特别是它的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A选项明显错误。而这两大法系在诉讼程序方面的特点是,大陆法系的诉讼程序以法官为中心,具有纠问程序的特点,奉行干涉主义;而普通法法系则采用当事人主义,法官只充当消极中立的裁定者的角色。B选项也是张冠李戴。西班牙法律属于大陆法系,不应该选C。两大法系经过几个世纪的融合、借鉴,二者的差别在逐渐缩小,但差别还将长期存在。故选D。

第3题:

由于不同学者的研究角度和使用习惯不同,导致几乎每个法系都分别有多个别称,熟悉这些别称对法学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意义。例如,一些学者在其著述中就将大陆法系称为罗马法系,将中华法系称为远东法系。如果不熟悉两大法系的别称,就很难理解著述者的意思。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大陆法系别称的是()

A.民法法系

B.欧洲法系

C.罗马——日耳曼法系

D.法典法系


参考答案:B

第4题:

下列关于两大法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普通法法系又称英美法系,英国法系,海洋法系或判例法系

B.民法法系内部有法国法系和德国法系两大分支,前者凸显个人本位,后者强调社会利益

C.大陆法系的基本法律分类是公法与私法,海洋法系的基本法律分类是普通法与衡平法

D.罗马法系的正式法律渊源为制定法,英法法系的正式法律渊源是普通法与衡平法

答案:D
解析:
在法律渊源上,大陆法系的正式法律渊源只有一种表现方式,即以成文法典为代表的制定法。但英美法系的正式法律渊源则较为复杂,不仅包括由普通法和衡平法组成的判例法,还包括由议会制定的成文法(制定法)。ABC均为正确选项,D选项入选。

第5题:

从法系角度看,我国澳门地区近代以来的法律属于(  )。


A.普通法法系

B.大陆法系

C.中华法系

D.社会主义法系

答案:B
解析:
大陆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属于大陆法系的国家包括德国、意大利、法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及其殖民地。澳门曾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其近代以来的法律体系深受葡萄牙的影响,属于大陆法系。故选B。

第6题:

下列有关法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A.法系是具有共性或共同历史传统的法律的总称,因此,影响法系形成的因素是历史传统B.普通法法系是以英国和美国的普通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因此又称英美法系C.两大法系在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阶级本质、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等方面都是一致的D.英美法系在法律发展中,法官具有突出作用,因此,英美法系的诉讼程序以法官为重心


正确答案:C
虽然法系的划分主要是依法律的历史传统进行的,但是法系的分类标准是相对的,又是综合的,影响法系形成的因素很多,也十分复杂。A项错误。普通法法系是以英国中世纪的法律,特剐是以普通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英国法和美国法是普通法法系中的两个重要的分支,因此。普通法法系也可以称为英美法系。B项错误。两大法系虽有较大的差异,但在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阶级本质、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等方面都是一致的。C项正确。英美法系在法律发展中,法官具有突出作用,但是,由于普通法系的诉讼程序奉行当事人主义,法官一般充当消极的、中立的裁定者的角色。D项错误。

第7题:

下列关于法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英美法系,又称普通法法系,是以英国自中世纪以来的法律,特别是以它的普通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B.大陆法系,又称民法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大陆法系以民法为典型,包括法国法系和德国法系
C.中华法系又称“中华体系”,是与罗马法系、英美法系并列的法系之一,是以周礼、儒学、唐律为母法发展起来的中国法律体系,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以礼法结合、德主刑辅为基本特征
D.法国法系是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为蓝本建立的,强调个人权利;德国法系是以1896年《德国民法典》为基础建立的,强调社会利益

答案:C
解析:
A、B、D三项均正确。C项说法错误,中华法系又称“律令体系”,是以周礼、儒学、唐律为母法发展起来的东亚法律体系,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以礼法结合、德主刑辅为基本特征,重视家族关系、君臣关系的法律调整,重视民间纠纷的调处解决。中华法系包括古代的中国法、朝鲜法、日本法、琉球法、安南法等。

第8题:

法国学者达维德把世界各国的法律制度划分为()。

A、大陆法系(罗马日耳曼法系)

B、英美法系(普通法系)

C、社会主义法系

D、其他法律制度(包括伊斯兰法、印度法、远东各国法、马达加斯加与非洲各国法)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共用题干

“在中国法的发展历史上,追求‘民族化,显然是一个主线,形成了‘尚古主义’取向的具有保守性格的中华法系。只是到了清末出现一批主张借鉴西方法律制度的学者和政治家如沈家本之后,法的民族化受到部分冲击。西方近代以后两大法系基本形成,两大法系的发达程度之高已被国际公认,其原因不得不归结为法的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协调一致。”基于这段引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无论中华法系还是西方的两大法系都包含各自的法律文化
B、中华法系具有保守性格,追求“民族化”,与其他法系的文化之间没有形成交流与融合
C、西方的两大法系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实现了与国际化的协调一致,但与中华法系相比,却又失去了“民族化”特色
D、沈家本是倾向于法律移植的法学家

答案:A,D
解析:
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化相适应,法不断地发展、进步,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即是法的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法的历史类型是按照法所据以产生和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和体现的阶级意志的不同,对人类社会的法所作的分类。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的社会形态的划分相一致。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人类社会存在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可见,A、C项正确。但是,我们应该明确,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国家、民族的法都一定经过法的这四种历史类型。但在法的历史发展的总体进程中,从奴隶制法到封建制法、继而发展为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是法的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法的类型也由低级类型的法向高级类型的法依次更替,故B项也正确。按照唯物史观的观点,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的必然,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因此,D项错误,不当选。


法系的形成是基于不同国家相似的法律传统和外部特征,法律传统之中就包含各自的法律文化,A项正确。中华法系具有保守性格,追求“民族化”,但在清末修律的过程中,参照西方资产阶级法律建立起来一整套法律制度和司法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引进和传播了西方近现代的法律学说和法律制度,这是中华法系与其他法系的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故B项错误。西方的两大法系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融合,逐渐实现了与国际化的协调一致,但是在法的移植过程中,仍然保留了法的民族特色,故C项错误。清末沈家本主张变法修律,移植西方的法律制度,试图融合不同的法系,故D项正确。


法的现代化是指与现代化的需要相适应的,法的现代性因素不断增加的过程,并不是为了满足现代化的要求才成为迫切需要,更在于它本身就是现代社会中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和价值标准,A项说法正确。在西方文明的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中孕育、发展起来的是内发型法的现代化而不是外源型法的现代化。中国法的现代化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在制度层面上形成于收回领事裁判权为契机。所以,C、D项说法正确,B项的表述是错误的。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念、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法律意识本身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法律心理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的直观的感性认识和情绪,是法律意识的初级形式和阶段。法律思想体系是法律意识的高级阶段。它以理性化、理论化和体系化为特征,是人们对法律现象进行理性认识的产物,也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的自觉的反映形式。一般地说,可以将法律文化分为物化的、制度的、观念的三个层面。在物化的层面,法律文化通常表现为关于法律的某种物质形式,如某个法律的象征物(如正义女神);在制度的层面,法律文化表现为各种具体的与传统相关的法律制度;而在观念层面,则表现为人们思想意识中关于法律的种种看法、说法。由上述法理依据可见,选项A、C、D均属于法律意识中的法律心理;选项B则属于法律制度,不属于法律意识。因此,应选A、C、D。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法学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法治学说的人物,他提出:法治应包括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在我国,尽管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大规模的儒法之争,法家提出过“任法而治”、“以法治国”的思想,但并未形成法治概念。所谓中国古代人治与法治之争,乃是后人的总结。法治与法制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内涵是完全不同的。前者与人治相对,强调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至高无上的权威,意味着法律调整社会生活的正当性.显示了法律介入社会生活的广泛性。而后者一般来说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是一个中性词。法治国家或法治国是一个德语中最先使用的概念。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是德国资产阶级宪政运动的产物。根据上述法理依据可知,甲的论点②③是正确的,①是错误的。①之所以错误,按照通说,在中国,法治概念和法治理论并非最早由梁启超所提出,而都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所最先提出的。司考辅导用书上认为,法治概念最早由梁启超提出,而法治理论最早由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提出。无论按照通说,还是按照指定用书,甲的论点①均错误。同样根据上述法理依据,乙的论点①、③正确,②错误。因此,正确的选项应为A项。

第10题:

试论西方两大法系在法律历史传统上的差异。


答案:
解析:
(1)从法律渊源传统来看,大陆法系具有制定法的传统,制定法为其主要法律渊源,判例一般不被作为正式法律渊源(除行政案件外),对法院审判无约束力;而英美法系具有判例传统,判例法为其正式法律渊源。
(2)从法典编纂传统来看,大陆法系的一些基本法律一般采用系统的法典形式,而英美法系一般不倾向法典形式,其制定的一般是单行的法律和法规。当代英美法系虽然学习借鉴了大陆法系制定法传统,但也大都是对其判例法的汇集和修订。
(3)从法律结构传统来看,大陆法系的基本结构是在公法和私法的分类基础上建立的,传统意义上的公法指宪法、行政法、刑法以及诉讼法;私法主要是指民法和商法。英美法系的基本结构是在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分类基础上建立的。
(4)从法律适用传统来看,大陆法系的法官在确定事实以后首先考虑制定法的规定,而且十分重视法律解释,以求制定法的完整性和适应性;英美法系法官在确定事实之后,首先考虑的是以往类似案件的判例,将本案与判例加以比较,从中找到可以适用于本案的法律规则或原则,这种判例运用方法又称为“区别技术”。
(5)从诉讼程序传统来看,两大法系也存在一些传统的差别,如大陆法系倾向于职权主义,即法官在诉讼中起积极主动的作用;英美法系倾向于当事入主义,即控辩双方对抗式辩论,法官的作用是消极中立的。
(6)从职业教育传统来看,大陆法系在律师和法官的职业教育方面突出法学理论,所以大陆法系自古罗马以来就有“法学家法”的称谓;而英美法系的职业教育注重处理案件的实际能力,比如律师的职业教育主要通过律师协会进行,被称为“师徒关系”式的教育。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