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40混凝土结构设计

有局部突出塔楼的建筑,当基本自振周期T1>1.4Tg时,其附加水平地震作用ΔFn应置于()A、局部突出塔楼的顶部B、主体房屋的顶部C、主体房屋的中部D、主体房屋的底部

题目

有局部突出塔楼的建筑,当基本自振周期T1>1.4Tg时,其附加水平地震作用ΔFn应置于()

  • A、局部突出塔楼的顶部
  • B、主体房屋的顶部
  • C、主体房屋的中部
  • D、主体房屋的底部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鞭梢效应不只对局部突出小建筑有影响,当作用在小建筑上的地震作用向建筑主体传递时仍应乘以增大系数。()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2题:

砌体房屋抗震计算时,在下列几种情况中,哪一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A)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计算,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其底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
(B)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考虑高阶振型的影响,其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系数8n=0.2
(C)在楼层各墙段间进行地震剪力分配时,当墙段的高宽比h/b(D)对自承重墙体进行墙体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时,其受剪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 =0.75


答案:B
解析:
答案:(B)
解答:(A)正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7.2.1条和7.2.4条
(B)错误,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5. 2.1条
(C)正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7. 2.3条
(D)正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7.2.8条

第3题:

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房屋建筑地震作用的适用范围?在计算中,如何考虑长周期结构高振型的影响?


参考答案:剪力法的适用条件1.房屋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2.房屋的总高度不超过40M;3.房屋结构在地震运动作用下的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4.房屋结构在地震运动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可忽略不计。为考虑长周期高振型的影响,《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当房屋建筑结构的基本周期时,在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取,再将余下的水平地震作用分配给各质点:

第4题:

(2016 年) DSM 编辑中, 采集多层及以上房屋建筑顶部特征点、 线时, 应切准的部位是() 。

A. 房屋顶部外围
B. 房屋底部外围
C. 房屋顶部中心
D. 房屋底部中心

答案:A
解析:
采集房屋顶部外围才能反映建筑物的真实情况。

第5题:

对于一般城市建设地区的多层建筑,下列哪条需要计入建筑控制高度?( )

A.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
B.局部突出屋面的电梯机房
C.突出屋面的塔楼
D.局部突出屋面的烟囱

答案:C
解析:
《通则》下列突出物不计入建筑高度内:①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顶平面面积不超过1/4者;②突出屋面的通风道、烟囱、装饰构件、花架、通信设施等;③空调冷却塔等设备。A、B、D均不需要计入建筑控制高度。

第6题:

如何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于突出屋面的小塔楼地震作用及其作用效应如何计算?

第7题:

在地震区,关于竖向地震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竖向地震作用在高层建筑结构的上部大于底部
B.竖向地震作用在高层建筑结构的中部小于底部
C.高层建筑结构竖向振动的基本周期一般较短
D.有隔震垫的房屋,竖向地震作用不会隔离

答案:B
解析:

第8题:

建筑高度是指()。

A.自基坑底面至建筑主体檐口顶部的垂直高度

B.自室外设计地面至建筑主体檐口顶部的垂直高度

C.自室内设计地面至建筑主体檐口顶部的垂直高度

D.自基坑底面至建筑最高处的垂直高度


参考答案:B

第9题:

DSM 编辑中,采集多层及以上房屋建筑顶部特征点、线时,应切准的部位时( )。

A、房屋顶部外围
B、房屋底部外围
C、房屋顶部中心
D、房屋底部中心

答案:A
解析:
DSM 要构筑三维模型,特征线要采集外围轮廓线。题目中要采集的是“顶部特征点、线”。显然选 A。

第10题:

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丙类建筑,剖面图如图所示。其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分组第二组,地震加速度0.20g,Ⅱ类场地。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但屋面有局部突出的小塔楼。阻尼比ζ=0.05。结构的基本周期T1=1.13s。各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1=14000kN,G2=G3=G4=G5=G6=G7=G8=G9=0.9G1,G10=0.8G1,小塔楼的侧向刚度与主体结构的层侧向刚度之比Kn/K=0.05。

计算相应T1的地震影响系数α1,其最接近(  )。

A. 0.16
B. 0.122
C. 0.098
D. 0.0629

答案:D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