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18青少年心理卫生

简述性罪错的辅导方法。

题目

简述性罪错的辅导方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评估性会谈。()


答案:对
解析:

第2题:

请简述绩效辅导的时机和方法。(16分)


答案:
解析:
绩效辅导的时机和方法:
(1)辅导时机:
①当员工需要征求你的意见时,例如,员工向你请教问题或者有了新点子想征求你的看法时,你可以在这个时候不失时机地对员工进行辅导;
②当员工希望你解决某个问题时,例如,员工在工作中遇到障碍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希望得到你的帮助时,你可以传授给员工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
③当你发现了一个可以改进绩效的机会时,例如,当你发现某项工作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做得更快更好时,就可以指导员工采用这样的方法;
④当员工通过培训掌握了新技能时,如果你希望他能够将新技能运用于工作中,就可以辅导他使用这种技能。(8分)
(2)辅导方式:①指示型辅导。主要针对那些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比较缺乏的员工,给予他们一些有关怎样完成任务的具体指示,然后一步一步地传授完成任务的技能,并且跟踪员工执行情况;②方向型辅导。员工基本掌握完成任务的知识技能,但是有的时候还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无法处理,或者员工掌握了具体的操作方法,但需要主管人员进行方向性引导;③鼓励型辅导:对于具有完善的知识技能的专业人员,主管人员的辅导不必介入具体的细节,只需要给予他们鼓励和适当的建议,使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8分)

第3题:

简述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常用方法。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常用方法”。
【参考答案】
(1)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行为的出现。
(2)模仿法。模仿法指通过模仿榜样的行为而获得新的行为反应的方法。
(3)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指通过扮演与来访学生问题有关的特定人物,将其可能出现的行为表现出来,以启发来访学生对人际关系及自我情况有所觉知的方法。
(4)厌恶疗法。厌恶疗法也叫惩罚消除法,指采用惩罚性的厌恶刺激来减少或消除一些不良的行为。
(5)系统脱敏法。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其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的方法。(6)代币奖励法。用一种代币作为强化物进行的系统的行为矫正的方法。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以作为代币。

第4题:

简述性压抑的辅导方法。
(1)帮助青少年形成合理的性认知。
(2)引导青少年通过各种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活动来缓解自己的性冲动,释放自己性压抑。

第5题:

对性问题避而不谈,对异性敬而远之,这属于()问题。

A性恐惧

B性压抑

C性罪错

D早恋


B

第6题:

简述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答案:
解析:
(1)强化法;
(2)代币奖励法;
(3)行为塑造法;
(4)自我控制法;
(5)全身松弛法;
(6)系统脱敏法;
(7)肯定性训练;
(8)理性一情绪疗法;
(9)认知疗法;
(10)来访者中心疗法。

第7题:

简述性恐惧的辅导方法。
让青少年提前了解个体性发展的一般历程,了解不同性别进入青春期后会出现的变化,了解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做好性生理和性心理卫生的预先指导。对于已经产生恐惧的青少年,要让其懂得少男首次遗精和少女月经初潮都是生理上接近或达到成熟的表现,这些生理变化完全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要采取多种形式,为他们及时提供个别辅导或团体辅导。

第8题:

简述心理辅导中常用的行为改变方法。


答案:
解析:
[参考答案](1)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2)代币奖励法。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代币不会像原始强化物那样产生“饱”现象而使强化失效。(3)行为塑造法。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4)示范法。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5)惩罚法。惩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6)自我控制法。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第9题:

简述手淫的辅导方法。
(1)树立对手淫的科学认识,消除心理障碍。
(2)注意起居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培养广泛兴趣转移注意力。
(4)提高自我的分析鉴别能力。

第10题: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征。辅导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1、主要通过游戏形式来进行。
2、激发儿童自愿接受辅导的愿望。
3、父母同时作为心理辅导对象。
问题:
1、不强制
2、不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