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8中国传统道德

试述孟子的“大丈夫”的理想人格。

题目

试述孟子的“大丈夫”的理想人格。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孟子实现“大丈夫”人格理想的几条内心修养功夫。


参考答案:

要实现“大丈夫”的人格理想,孟轲认为主要靠人的内心修养,大致有以下几条:
一是“持志养气”;
二是“动心忍性”;
三是“存心养性”;
四是“反求诸己”。


第2题:

在孟子眼中,教育理想的培养目标是(  )

A.大丈夫
B.兼士
C.鸿儒
D.大儒

答案:A
解析:

第3题:

把下面4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一段话。(2分)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 ;杨朱的贵我人格, ;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 ;荀子的君子式人格, ;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①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②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③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④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正确答案:
③④①②

第4题:

孟子主张教育要培养的理想人格是()

A文人

B大丈夫

C大儒

D通人


B

第5题:

试述西游记在传统人格的批判与对新的理想人格的追求。
西游记对旧人格理想的批判,主要体现在唐僧形象塑造上,唐僧是封建知识分子和虔诚佛教徒的复合体形象,他有坚定的取经信念,超越常人的道德修养,但在取经的具体实践中,却表现为无能,一听说妖怪就吓得战兢和乞怜,表现其精神境界的崇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匮乏。
唐僧身上的这种特点,和程朱理学醇儒式的人格理想有着重要关系,醇儒人格要求人们趋向内省,很少外扩,道德涵养的超前与实际才能的滞后形成了恶性循环,使人们失云了对自然、对社会的战斗能力,由刚健自信走向了孱弱自卑,怯于反抗、冒险。对醇儒人格予以一定程度的怀疑和嘲笑,同时将自己的理想人格寄托在孙悟空身上。

第6题:

孟子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所谓大丈夫也。”范仲淹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名言,集中反映和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 )。

A.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的思想
B.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的思想
C.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的思想
D.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的思想

答案:B
解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所谓大丈夫也。”强调金钱地位不能使人迷惑腐化,贫苦穷因不能改变人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人屈服变节,这才叫作大丈夫,这表明了面对诱惑、为难时的选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明了自己要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和人民。两句话的共同特征都在于孟子、范仲淹有自身高尚的人生追求,追求自身精神境界的提升。

第7题:

提出“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理想的是(  )

A.荀子
B.孟子
C.孔子
D.韩非子

答案:B
解析:
孟子有关“大丈夫”的人格理想。

第8题:

孟轲认为实现“大丈夫”人格理想主要靠人的内心修养,大致有以下几条()

A.持志养气

B.动心忍性

C.存心养性

D.反求诸己


参考答案:A, B, C, D

第9题:

墨子主张教育要培养的理想人格是()

A君子

B兼士

C大丈夫

D大儒


B

第10题:

试述孟子的“大丈夫”的理想人格。
孟子对“大丈夫”的理想人格作了描绘:“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首先,“大丈夫”要有高尚的气节,决不无原则地服从,应立足于仁义礼智,只向真理和正义低头;其次,“大丈夫”还要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浩然之气”。孟子同孔子一样,其施教的目的在于培养“治人”的“君子”。他在“性善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培养“大丈夫”的方法与内容,主要的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持志养气。人的精神境界是靠“养”出来的,是靠一件件平常的善言善行积累起来的。
(2)存心养性。孟子认为,要真正做到寡欲,就必须发挥人的“大体”即理性思维的作用。
(3)动心忍性。孟子在道德教育方面非常重视磨炼意志。孟子认为,一个“大丈夫”应当经过磨炼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为了道义,为了信仰,在必要的时候应当能“舍生取义”。
(4)反求诸己。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孟子认为凡事须严于律己,时时反思,对任何得不到预期效果的行为,都应当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5)知耻改过。孟子知耻才能改过迁善。知耻是内在的心理活动,改过迁善则是知耻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