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74中央银行概论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以相互独立,不必连续。

题目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以相互独立,不必连续。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错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影响国民收入的传导机制是 ( )。


答案:D
解析:
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影响国民收入的传导机制是:

第2题:

以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着重考虑到开放经济条件的是( )。

A.利率传导机制
B.信用传导机制
C.资产价格传导机制
D.汇率传导机制

答案:D
解析:
汇率传导机制认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是外汇资产的价格,同时也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之一。

第3题:

我国传统体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

A. 直接传导机制 B. 间接传导机制

C. 直接、间接双重传导机制 D. 以间接传导为主的传导机制


正确答案:A

我国传统的货币政策是直接控制货币供应量,因此我国传统体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直接传导机制。

第4题: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哪些?试分析我国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传导的?效果如何?


正确答案: 1)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早期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托宾q传导机制、早期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信贷传导机制、财富传导机制和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传导机制。
1)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思路是:通过货币供给M的增减影响利率R,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益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方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进而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用符号可表示为:
M.R→I→E→Y
在这个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主要环节是利率:货币供应量的调整首先影响利率的升降,然后才使投资乃至总支出发生变化。
上述分析,凯恩斯学派称之为局部均衡分析,因为它只显示了货币市场对商品市场的初始影响,而没有能反映它们之间循环往复的作用。考虑到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的相互作用,遂有进一步分析,凯恩斯学派称之为一般均衡分析。
2)托宾的q理论
以托宾为首的经济学家沿着一般均衡分析的思路,把资产价格,纳入传导机制,认为沟通货币、金融机构一方与实体经济一方之间的联系,并不是货币数量或利率,而是资产价格以及利率结构等因素。
传导的过程是:货币作为起点,直接或间接影响资产价格PE;资产价格,主要是股票价格,对现存资本存量价值的评估,它与资本重置成本的比值q,将影响投资行为。过程可以表示为:
M.R→PE→q→I→Y
P.E为股票价格;q为企业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之比;其他符号同上。
3)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学派认为,在传导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不是利率;具有直接效果的是货币供应。货币学派论证的传导机制可表示如下:
M.E→I→Y
式中的M→E,是表明货币供给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支出。
当作为外生变量的货币供给改变,比如增大,由于货币需求并不会因外生变量的增大而增大,超过愿意持有的货币必然使支出增加:或投资于金融资产,或投资于非金融资产,直至人力资本的投资。支出,导致资产结构调整,并最终引起Y的变动。
4)信贷传导机制理论
信贷传导机制理论强调信贷传导有其独立性,不能由类如利率传导、货币数量传导的分析所代替。该理论分析主要侧重于紧缩效应。
①银行信贷传导机制理论
银行贷款不能全然由其他融资形式,如有价证券发行所替代。如小企业和普通消费者,他们的融资需求只能通过银行贷款来满足。因而,通过影响银行贷款的增减变化就能影响总支出。
假设中央银行决定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售出债券,商业银行可用的准备金R相应减少,存款货币D的创造相应减少,其他条件不变,银行贷款L的供给也不得不同时削减。结果,致使那些依赖银行贷款融资的特定借款人必须削减投资和消费,于是总支出下降。过程可以描述如下:
公开市场的紧缩操作→R→D→L→I→Y
全过程的特点是不必通过利率机制。
②资产负债表渠道的研究
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率的上升,影响借款人的资产状况——减少净现金流;利率的上升将导致股价的下跌,从而恶化其资产状况,使可用作借款担保品的价值缩小。这种种情况,会使银行减少贷款投放。一部分资产状况恶化和资信状况不佳的借款人不仅不易获得银行贷款,也难于从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结果则会导致投资与产出的下降。
M.R→PE→NCF→H→L→I→Y
式中,NCF为净现金流;H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其他符号同上。
5)财富传导机制
资本的市场的财富效应及其对产出的影响可表示如下:
P.E→W→C→Y
式中,W为财富;C为消费。
问题是,要把它确定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必须是如下过程的确定性得到论证:
M.PE
M.r→PE
货币供给和利率会作用于资本的市场是没有疑问的。但是,货币当局通过对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操作,有可能以怎样程度的确定性取得调节资本的市场行情特别是股票价格的效果,还不十分清楚。
6)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传导机制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净出口,即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差,是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改变汇率,并在一定的贸易条件下影响净出口。这样的机制可以描述如下:
M.R→re→NX→Y
式中,re为汇率;NX为净出口;其他符号同上。
(2)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家制定的年度国民经济增长计划与物价涨幅控制目标以确定相应的信贷规模与货币供应量控制目标,这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现状。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调控信贷规模和现金发行量以影响国民经济的过程说明,信贷总量和现金发行总量作为中央银行直接操作的变量构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起点,它直接影响到联结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间的关键环节,即社会投资总规模的大小。如果投资规模扩大,则直接引起个人收入增加,进而引起消费和储蓄增加,最终促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在近年来的利率体制改革中,我国已经建成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放开了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国债发行试行招投标制,国债一级、二级市场上的利率也已经放开;在1997年6月建成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也实现了利率市场化。但是,就绝大部分利率、特别是利率的形成机制而言。但是,迄今为止,利率市场化的目标还远未达到,这就使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实际运作中缺乏利率这个重要环节。
(3)从近几年的货币政策实践来看,无论是从1997年到2002年的宽松货币政策,还是从2003年开始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效果来看,都不理想,这说明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是利率没有市场化,企业的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不敏感,货币市场和资本的市场发展缓慢。

第5题:

试论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建议?


正确答案: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央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主体,根据实际需要,独立自主地制定货币政策的职能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2)转轨时期各商业银行仍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距甚远。
(3)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意向反应差。
(4)传导机制的运行载体(主要是指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建议:考虑目前的实际情况,在最终目标确定的前提下,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仍将是货币供应量和基础货币,即实行以数量型为主的间接调控。但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要重视引入资金的价格(利率)调控机制,即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控,引导货币市场的利率,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成本利润约束,以及企业和居民的利润利益动力。
完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目标是:实现从中央银行到货币市场,到金融机构,再到企业的灵敏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即建立以稳定货币为最终目标,以货币供应量到短期利率为中介目标,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基础货币到中长期利率、传导通畅的间接调控体系。
(1)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中央银行间接调控机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
(2)加快货币市场的基础性建设,解决市场分割问题,使货币市场利率真正发挥引导利率总水平的作用。
(3)强化成本约束和利润考核,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4)改变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的问题,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努力发展消费信贷。
(5)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第6题:

货币政策性传导机制主要包括(  )。

A.利率传导机制
B.货币传导机制
C.资产负债传导机制
D.信贷传导机制

答案:A,B,D
解析:

第7题:

各种经济理论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
①利率传导机制
②信用传导机制
③投资传导机制
④流动性传导机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A
解析:
各种经济理论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利率传导机制、信用传导机制、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和汇率传导机制。

第8题:

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是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以及()

A.货币政策调整机制

B.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C.货币政策监督机制

D.货币政策反映机制


参考答案:B

第9题: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正确答案:是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中到实现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即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各种措施的实施,经济体制内的各种经济变量影响整个社会经济活动。

第10题:

资本的市场的价格能否成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构成部分?问题的另一种提法:资本的市场的价格在怎样的意义上可以视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构成部分?


正确答案: 资产市场的价格可以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的构成部分,下面就是两种思路:
(1)以托宾为首的经济学家把资本的市场、资本的市场上的资产价格,特别是股票价格纳入传导机制,认为货币理论应看作是微观经济行为主体进行资产结构管理的理论。也就是说,沟通货币和金融机构一方与实体经济一方这两方之间的联系,并不是货币数量或利率,而是资产价格以及关系资产价格的利率结构等因素。传导的过程是:货币作为起点,直接或间接影响资产价格,资产价格的变动导致实际投资的变化,并最后影响实体经济和产出。资产价格,主要是股票价格,影响实际投资的机制在于:股票价格是对现存资本存量价值的评估,是企业市场价值依以评价的依据,而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资本的重置成本——按现行物价购买机器、设备进行新投资的成本——相比较,将影响投资行为。托宾把q定义为企业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之比。如果q值高,意味着企业市场价值高于资本的重置成本,厂商将愿意增加投资支出,追加资本存量;相反,如果q值低,厂商对新的投资就不会有积极性。因此,q值是决定新投资的主要因素。这一过程可以表示为:
M.r→PE→q→I→Y
式中,M为货币供给;R为利率;PE为股票价格;q为企业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之比;I为投资;Y为总收入。
(2)资本的市场的态势也可以通过如下的途径作用于货币政策所要调控的目标。以资产价格上升为例,基本思路可简单概括为:
资产价格→财富效应→支出效应→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压力、失业压力→货币政策做出反应
金融资产价格的迅速提高,使得人们的财富显著增大;财富的增加意味着预期收入的提高,于是刺激了当前消费支出,扩大了支出;旺盛的支出提出了增大的货币需求,增大的货币需求要求扩张货币供给;如果依据货币需求供给货币,就会使通货膨胀的压力超过实际经济的承受能力。为此,必须运用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给。这样的链条是存在的,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货币政策的反应是直接对通货膨胀的压力做出的,而不是对链条的起点。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