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43经济思想史

简述《管子》中的消费观念。

题目

简述《管子》中的消费观念。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管子》在消费论上,既主张崇俭又主张侈靡。《管子》的消费标准与当时各学派相似,其崇俭与鼓励侈靡是对不同情况提出的不同要求,两者应用的场合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崇俭是一般情况都适用的原则,而侈靡是在特殊情况下所采取的手段。俭与奢的问题,实际上牵涉的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问题,也是再生产问题。《管子》认为不适当的俭与奢都会影响生产,俭与奢的安排恰当,则生产与消费的对比关系也就恰当,社会再生产就可以正常进行。
《管子》在一般情况下崇俭,《管子》不仅认识到俭在正常时期之重要性,也认识到侈靡在特定时期的特殊作用。执政者等到国家伤货甚至财尽才体会财货之不足,就太晚了。应在通过金贵货贱的倾向在财货未尽前早为之谋。“俭则伤事”也是从黄金角度考虑,俭则黄金的消耗少,则黄金多而使金相对于商品的价格趋贱。金甚贱会从根本上妨碍生产营利活动,故曰伤事。要等商品有余或过多而使生产停顿时,才知道于生产事业不利,也是不明智的。
《管子》将流通中黄金(货币)增减动向作为消费的衡量器,认为掌握了货币流通的动向,就可以知道在什么条件下要俭,在什么条件下要侈。
《管子》认为,在社会生产不振时才提倡侈靡,同时认为在有积蓄时也不妨侈靡,提倡长丧重葬与亲友间的往来,以增加生产与就业的机会,所谓“富者靡之,贫者为之”。在生产不振时,“上侈而下靡,上下相亲,则君臣之财不私藏,然则贫动肢而得食矣。”
《管子》侈靡论的中心是说明生产与消费不能脱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管子·侈糜》中阐述的“增长奢侈论”。


参考答案:

第一,高消费可以刺激生产,增加就业。
第二,这种奢侈性消费必须具备一定条件才可进行,没有这些条件时应当节俭。
这些条件包括:
1、“兴时化”,也就是兴时货,即生产品积压,阻碍了再生产之进行,而要推动生产的时候,相当欲凯恩斯所说的供给大于需求的时候;
2、必须在一定的积蓄的基础之上。


第2题:

简述《管子》唯经济的政治伦理的观点。


参考答案:

他认为只有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伦理标准才能发生作用,已认识到物质资料的生产构成社会生活的基础。


第3题:

简述管子改良周礼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管仲在继承周礼的同时,又对周礼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改造:
一是打着“尊王”即维护周天子的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尊王攘夷”和维护周礼为名,建立齐国的君主集权制和霸主地位。
二是突破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强调“万物待礼而后定”,用礼来教育和引导民众;同时用削夺封邑的方法打击分封制贵族,加强诸侯的权势。
三是打破了“亲亲”的宗法原则,任用贤能。
四是批判“刑不可知”和轻视法度的旧传统,主张以法令作为人们言行的准则,以公开的法律作为标准,用赏赐以资鼓励,用刑罚纠正偏颇。


第4题:

简述《管子》中的消费观念。


参考答案:

《管子》在消费论上,既主张崇俭又主张侈靡。《管子》的消费标准与当时各学派相似,其崇俭与鼓励侈靡是对不同情况提出的不同要求,两者应用的场合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崇俭是一般情况都适用的原则,而侈靡是在特殊情况下所采取的手段。俭与奢的问题,实际上牵涉的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问题,也是再生产问题。《管子》认为不适当的俭与奢都会影响生产,俭与奢的安排恰当,则生产与消费的对比关系也就恰当,社会再生产就可以正常进行。
《管子》在一般情况下崇俭,《管子》不仅认识到俭在正常时期之重要性,也认识到侈靡在特定时期的特殊作用。执政者等到国家伤货甚至财尽才体会财货之不足,就太晚了。应在通过金贵货贱的倾向在财货未尽前早为之谋。“俭则伤事”也是从黄金角度考虑,俭则黄金的消耗少,则黄金多而使金相对于商品的价格趋贱。金甚贱会从根本上妨碍生产营利活动,故曰伤事。要等商品有余或过多而使生产停顿时,才知道于生产事业不利,也是不明智的。
《管子》将流通中黄金(货币)增减动向作为消费的衡量器,认为掌握了货币流通的动向,就可以知道在什么条件下要俭,在什么条件下要侈。
《管子》认为,在社会生产不振时才提倡侈靡,同时认为在有积蓄时也不妨侈靡,提倡长丧重葬与亲友间的往来,以增加生产与就业的机会,所谓“富者靡之,贫者为之”。在生产不振时,“上侈而下靡,上下相亲,则君臣之财不私藏,然则贫动肢而得食矣。”
《管子》侈靡论的中心是说明生产与消费不能脱节。


第5题:

简述《管子》自利观念。


参考答案:

认为自利是人的天性,是一种客观存在。


第6题:

简述管子的消费思想。


参考答案:

①崇俭斥奢:《管子》推崇节俭、拒斥奢侈的论述很多,散见于书中许多篇目,如《法法》篇曰:“明君制宗庙,足以设宾祀,不求其美;为宫室台榭,足以避燥湿寒暑,不求其大……故曰,俭其道乎?”把俭看成是“道”的内容,可见其崇俭斥奢的思想是其消费伦理思想的核心;
②主张侈靡:“俭则伤事,侈则伤货”国家太节省,对兴办事业不利;花费过多,对商品资源不利。“侈则金贵,金贵则货贱,故伤货”国家过于奢侈浪费,黄金价格就会提高,黄金价格过高,商品货物就会相应便宜,从而影响商品流通“俭则金贱,金贱则事不成,故伤事”国家太省俭,黄金价格就低,如果
黄金价格太低,花费很多也兴办不了什么事业。“兴时化,若何?曰,莫善于侈靡。”“如何根据时代不同而改变政策呢?”回答说:“最好的办法是发展侈靡消费。管仲能辩证地认识侈俭,管仲倡导奢侈,目的是为了刺激生产,富足百姓,更好地掌权、治国。


第7题:

简述《管子》财富与劳动观念。


参考答案:

《管子》以谷物、六畜、桑麻为财富的主要代表,很少强调金玉这类商品的货币作用。


第8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消费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

A.消费观念是指支配和调节人们消费行为的思想意识

B.消费观念对储蓄没有影响

C.消费观念对交换没有影响

D.消费观念是指人们向往高消费的倾向


参考答案:A

第9题:

简述《管子》中分工与分配观念。


参考答案:

管仲在历史上第一次将民众分为士、农、工、商四大社会集团,各集团聚居在固定地区。春秋时期农村公社的瓦解,产生了大量独立的小农阶层,自由小工商业者也大量涌现,而长期兼并战争形成了武士阶层,这是四民划分的客观基础。春秋时代的士身份是很复杂的,但管仲的士主要指武士。其来源主要从农民之“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众者”中选拔出来。管仲将士与农结合起来,士平时留居自己家中,有战事才参加军旅。四大集团聚居,“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然后,“士之子恒为士,”“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农之子恒为农”。同一行业的人相处一处,“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可彼此交流经验,提高技术,“相语以利,相示以时”,“相陈以知价”,可以沟通业务信息,促进流通。从生产方面看,管子认识到工作必须专,专然后能成。认识到熟能生巧,可以相对减少工作所需劳动时间。


第10题:

简述《管子》中轻重理论。


参考答案:

《管子》是古代轻重理论保存最多.最详的著作。轻重论是《管子》全部经济学说的基石。史籍中所载轻重论最早是春秋时代的孙叔敖与单旗,但他们的轻重论限于货币。但《管子》中的轻重论不限于货币,其轻重理论可以应用到万物上《管子》主要将货币看作一种流通手段,并通过对货币的敛散以调剂供求。货币和万物一样也是积则重,散则轻。
《管子》还将轻重理论运用于人事方面。其轻重理论甚至运用到外交上,但《管子》轻重论主要谈货币、物价及农产品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