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66货币银行学

简述商业银行的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题目

简述商业银行的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再贴现率的升降会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和资金成本,从而影响它们的贷款量和货币供给量。()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货币供给是()。

  • A、中央银行向经济主体供给货币以满足其货币需求的行为
  • B、政府授权中央银行向经济主体供给货币以满足其货币需求的过程
  • C、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主体供给货币以满足其货币需求的过程
  • D、现代经济中的商业银行向经济主体供给货币以满足其货币需求的行为

正确答案:C

第3题:

货币供给过程的主要特点是()。

A.货币供给的主体是央行和商业银行

B.央行创造现金通货,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

C.企业和家庭的经济活动能够改变基础货币的大小

D.非银行金融机构对货币供给没有影响

E.非银行金融机构对货币供给有重要影响


参考答案:AB

第4题:

阐明企业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正确答案:表征企业行为对货币供给影响的特点的,是它们对资本的需求,从而对贷款的需求。一般说来,这主要来自两方面:
(1)经营的扩大或收缩。经营扩大要求补充资本,补充资本的投入一般要求从补充货币资本开始。如果企业对货币资本的投入靠的是自身的积累,这不需要补充贷款;反之,则需要追加贷款。追加贷款,就不能不影响货币供给。至于企业是否要扩大经营,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是取决于对经济形势发展和对未来收益的预期,等等。假设缺乏经营积极性成为某一时期企业行为的普遍特点,那时,再低的利息率也往往不能刺激对贷款的需求,货币供给也就缺乏扩大的基础。
(2)经营效益的高低。一般说来,不管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还是整个经济比例、结构有问题,都会造成资金周转率降低。信贷资金占用时间延长,在相同的产出水准下会相对增加对贷款的需求并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反之,则会减小对于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压力。经营效益不好,以致出现亏损,企业不得不采取减缩经营乃至破产清理行为,那就会勾销一部分贷款,从而相应收缩一部分货币供给。如果企业仍然亏损经营,并继续要求得到贷款支持,其结果则是货币供给不得不被迫增加。

第5题:

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行为所决定。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能否分析一下我国商业银行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正确答案: (1)一般情况下,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靠两种行为:一是调节超额准备金的比率;二是调节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模。
银行的准备金是基础货币,其中超过中央银行法定准备率规定的金额,是银行还没有依据它发放贷款的部分,因而没有存款货币的创造。在准备金总额不变时,银行保有超额准备金越多,货币乘数就越小,相应地,货币供应量也越小;如果银行减少了超额准备金的保有数量,货币乘数会变大,货币供给也相应增加。任何体制下的存款货币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均有超法定比率部分,问题只是为什么有时要增加超额准备金,有时却要减少超额准备金。在市场经济中,主要动机有两个:一个是成本和收益动机;另一个是风险规避动机。
保存超额准备的行为,不论起于何种动机,均意味着对准备存款比例的制约。在一个典型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会增加准备存款,也即基础货币的数量,从而能支持更多地创造存款货币。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商业银行增加中央银行借款会扩大货币供应量,减少中央银行借款会减少货币供应量。
决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行为动机也是成本收益动机,而决定成本和收益的因素则主要是市场利息率和中央银行贷款的贴现率。显然,市场利率的高低,正相关地影响从银行借款的多少;而中央银行贴现率的高低,对于商业银行借款数量的多少,则是负相关的。
(2)我国商业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也可以从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我国的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实现了股份制改造,成为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主体。目前,我国央行向各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存款准备金支付一定的利率,但这一利率低于市场的贷款利率,这使各个商业银行持有超额存款准备金是有一定的收益的。如果考虑到呆坏账对银行贷款收益的侵蚀,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甚至优于银行贷款。因此目前大多商业银行持有一定比例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增加超额存款准备金意味着货币创造乘数的减小,其他条件不变时,减少货币供应量。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购买央行票据来调整自己的超额准备金。
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再贷款从中央银行获取准备金。当商业银行通过再贷款增加存款准备金时,能支持更多地创造存款货币,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会扩大货币供给量;反之,则减少货币供应量。

第7题:

中央银行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调整再贴现率的目的在于: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成本,进而影响商业银行对社会的信用量,从而调整货币供给总量。()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商业银行无法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


正确答案:×
商业银行会根据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来进行资产负债的重新安排,使得各类存款此消彼长,引起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上升(下降),从而增强(削弱)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第9题:

一般而言,货币供给方程中的高能货币H决定于()。

  • A、居民的行为
  • B、企业的行为
  • C、货币当局的行为
  • D、商业银行的行为

正确答案:C

第10题:

试析存款货币银行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正确答案:一般情况下,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靠两种行为:一是调节超额准备金的比率;二是调节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模。
(1)银行的准备金是基础货币,其中超过中央银行法定准备率规定的金额,是银行还没有依据它发放贷款的部分,因而没有存款货币的创造。在准备金总额不变时,银行保有超额准备金越多,存款货币创造乘数就越小,相应地,货币供应量也越小;反之,乘数会变大,货币供给也相应增加。
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是没有利息的,而一笔资金用于贷款或证券投资则能获得收入。所以,保有超额准备金则等于放弃收入,这就是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从这一点出发,商业银行总是力求把超额准备金压低到最小限度。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中,银行通常把超额准备金保持在1个百分点之下。我国准备存款不只有利息,而且在很长期间利率相当高,从而存款货币银行就有可能选择保持大量的超额准备金。这属于成本收益动机。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如果出现存款大量流出的现象,若无超额准备金,就得采取诸如出售证券、催收贷款、向中央银行借款等行动,这会增大成本或减少收益;如果存款流出规模过大又无法采取措施补充资金,还可能面临倒闭的威胁。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在出现存款流出苗头时,银行则必须采取增加超额准备金的行为。这属于风险规避动机。保存超额准备的行为,不论起于何种动机,均意味着对准备存款比例,进而对货币供给的制约。
(2)在一个典型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会增加准备金存款,也即基础货币的数量,从而能支持更多地创造存款货币。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商业银行增加中央银行借款会扩大货币供应量,减少中央银行借款会减少货币供应量。决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行为动机也是成本收益动机,而决定成本和收益的因素则主要是市场利息率和中央银行贷款的贴现率。显然,市场利率的高低,正相关地影响从银行借款的多少;而中央银行贴现率的高低,对于商业银行借款数量的多少,则是负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