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

出口产品为什么会有价格升级的现象,出口企业应采取什么对策?

题目

出口产品为什么会有价格升级的现象,出口企业应采取什么对策?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出现价格升级现象的原因:
同在国内销售产品相比,出口到国际市场上的产品会面临更多的成本和费用,比如需要更多的运输和保险费用,需要更多的中间商和更长的分销渠道服务,还需要支付出口所需的各种手续费和进口税。以上各种费用都作为成本费用加在产品的最终售价上,从而导致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最终价格要比国内销售价格高很多的现象。我们把这种外销成本的逐渐增加所形成的出口价格逐步上涨的现象称为价格升级。
企业要努力采取措施抑制价格的逐步升级,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降低净售价,即通过降低净售价的方法来抵消关税和运费。但这种策略常常行不通,一是因为减价可能使企业遭受严重的损失,二是企业这种行为可能被判定为倾销。
(二)改变产品形式。例如,将零部件运到进口国,在当地组装,这样可以按照比较低的税率缴纳关税。
(三)在国外建厂生产。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运费、关税、中间商毛利等价格升级照成的影响,但这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和管理投入,所面临的风险较高。
(四)缩短分销渠道。这可以减少交易次数,从而减少一部分中间费用
(五)降低产品质量,即取消产品的某些成本昂贵的功能特性,甚至全面降低产品质量。不过这样做有一定风险,决策时一定要慎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倾销是指企业将出口产品以低于()的价格挤入别国市场。

  • A、东道国市场价格
  • B、本国国内价格
  • C、国际价格
  • D、正常价格

正确答案:D

第2题:

为了防止跨国公司利用转移定价来避减税的现象,出口国政府会采取()

  • A、出口国控制
  • B、出口产品控制
  • C、出口价格控制
  • D、出口税收控制

正确答案:C

第3题:

所谓倾销就是()。

A:故意把出口产品的价格压得比产地低

B:故意提高出口产品价格

C:出口产量价格与产地价格相同

D:大量销售产品


答案:A

第4题:

为什么在练拳中会有断劲的现象?什么原因造成的?


正确答案: 其实质是动作和神发生了分离的现象,没有做好一气呵成的相续不断。

第5题:

人民币升值直接威胁到()。

  • A、国外企业产品的进口
  • B、国内企业产品的出口
  • C、进口产品的价格
  • D、出口产品的价格

正确答案:B

第6题:

离心泵启动后为什么会有失压现象?


正确答案:泵启动后在打开其出口阀时,有时会出现失压现象,表现为压力表指示下降很快、甚至指示为零。
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1)泵壳内有气体;使叶轮吸入口处不能产生足够的低压区。
(2)进口阀开度过小;遏制了进液量。
(3)出口阀开得过快;流量瞬间变化过大。
(4)储罐液位过低,使泵吸入静压头减小。
(5)吸入管道内有异物。
(6)泵的吸上高度值不合适。

第7题:

关于货币升值,正确的是()。

  • A、它会使出口产品价格更高,进口产品价格更便宜
  • B、它会使出口产品和进口产品价格都较便宜
  • C、它会使出口产品价格更便宜,进口产品价格更高
  • D、它会使出口产品和进口产品价格都更高

正确答案:A

第8题:

市场为什么会失灵?政府可以采取哪些对策?


答案:
解析: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他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导致现实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以及不完全信息都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 (1)垄断及其矫正措施。 实际上,只要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垄断、垄断竞争或寡头垄断),当价格大于边际成本时,就出现了低效率的资源配置状态。垄断的产生使得资源无法得到最优配置,从而导致市场失灵。由于垄断会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因此也就产生了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的必要性。政府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的方式或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控制市场结构,避免垄断的市场结构产生; ②对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进行管制; ③对垄断企业进行税收调节; ④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 ⑤对自然垄断企业实行国有化。 (2)外部影响及其矫正措施。 外部影响是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外部影响的存在造成了一个严重后果: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换句话说,即使假定整个经济仍然是完全竞争的,由于存在着外部影响,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也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就外部影响所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微观经济学理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①使用税收和津贴; ②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 ③使用规定财产权的办法。 (3)公共物品及其矫正措施。 对于公共物品而言,市场机制作用不大或难以发挥作用。因为公共物品由于失去竞用性和排他性.增加消费并不会导致成本的增加,消费者对其支付的价格往往是不完全的,甚至根本无需付费。在此情况下,市场机制对公共物品的调节作用就是有限的,甚至是无效的。 由于公共物品的消费存在免费搭便车的问题,很难通过竞争的市场机制解决公共物品的有效生产问题。在此情况下,由政府来生产公共物品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对于大多数有特殊意义的公共物品,由政府或政府通过组建国有企业来生产或向市场提供,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例如国防、公安等。政府应提供多少公共物品才能较好地满足社会需要,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是问题的难点所在。现在更多的推荐采用非市场化的决策方式,例如投票,来表决公共物品的支出水平。显然,虽然用投票的方法决定公共物品的支出方案是调节公共物品生产的较好方法,但投票方式并不总能获得有效率的公共物品的支出水平。 (4)不完全信息及其矫正措施。 信息不完全是指经济当事人对信息不能全面地把握,不能完全利用交易有关的信息。在现实生活中,供求双方的信息通常具有不对称性或不完全性。一旦供求双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完全,就会对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造成市场失灵。由信息不完全导致的后果通常包括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委托一代理问题。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会给经济运行带来很多问题,而市场机制又很难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在此情况下,就需要政府在市场信息方面进行调控。政府解决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一代理问题的方法主要有: ①针对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问题,可以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或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消除信息不充分所造成的影响。 ②解决委托一代理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实施一种最优合约,即委托人花费最低限度的成本而使得代理人采取有效率的行动实现委托人目标的合约。

第9题:

为了有效对付东道国政府的反倾销立法,国际市场营销企业可采取种种对策,其中最隐蔽、最有效的对策是()

  • A、政府对本国企业出口产品实施补贴
  • B、企业将新产品按老产品价格低价出口
  • C、把直接竞争改为间接竞争
  • D、给买主予回扣

正确答案:D

第10题:

反垄断是指反对企业以低于国内市场成本或低于成本的价格向国外出口产品。


正确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