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08民间文学

试论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题目

试论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论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是怎样产生的?


正确答案: 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是指民间文学作品由于是集体创作,集体加工、口头流传,因而处于变化的状态中而产生的不同异文的现象。比如同一个故事,甲地与乙地的讲法不一样;同一首歌谣乙地与丙地的唱词略有不同。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1、民间作品靠口传心记,难免遗忘,容易产生变异。
2、民间作品没有著作权观念,传播者同时也是创作者,有权加工修改。
3、流传环境不同,内容因人因地因族而异。
4、时代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要求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与之相适应。

第2题:

试论民间文学对现代作家的影响有哪些?


正确答案:在“五四”新诗运动中,刘半农、刘大白、蒲风等人用民歌体写新诗,这是个大胆的尝试。毛主席著作和诗词中引用了大量民间文学材料。毛主席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发表以后,许多作家更是自觉地向民间文学学习。

第3题:

试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第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伦理形成时期。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道德关系的概括,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并以此指导行动的时期。中学生逐渐掌握伦理道德,并服从它,表现为独立、自觉地依据道德信念、价值标准等去行动,使学生的道德行为更有原则性、自觉性。(2)自我意识增强。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中学生对自我道德修养的反省性和监控性有明显的提高,这为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有效的前提。(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4)品德结构更为完整。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使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第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从总体上看,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在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入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表现在能自觉地应用一定的道德观点、信念来调节行为,并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

第4题:

试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1、人民主权。人民主权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政治原则和法律原则。人民主权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基础。没有人民主权,便没有人民民主,没有人民民主就一定没有社会主义法治和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其真实的人民主权与其他法治国家和非法治国家相区别。
2、法律至上。法律至上是指法律在整个社会规范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任何社会活动主体都必须服从法律、遵守法律的规定,而不能超越法律;任何权力都必须接受法律的约束,受到法律的制约。
3、法制完备。法制完备表现为法律制度的类别齐全、规范系统而无一遗漏。凡是应有法律制度调整的,均有法律制度调整;凡是应由法律制度调整的,均有恰当的法律制度调整;调整不同领域的法律制度应当相互衔接,有机协调;法律制度在执行、遵守、监督中的任何问题,均能在法律制度中获得解决的途径;法制有一个调节机制,能适当反映客观需要,进行有效的自我修正。法律制度的完备是法治国家得以建立的必要条件之一。
4、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国家行使权力的重要方式,是国家对社会进行管理的基本途径。行政具有立法和司法等都不具备的特点。行政能否依法进行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能否实现法治。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
5、司法公正。司法历来都以公正作为自己的理想。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司法公正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司法公正是司法的最本质要求。其次,司法公正是司法赢得群众信赖的最基本方面。再次,司法公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6、权力约束。在权力的约束机制中,最有效的手段当然是法律制度。这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任何权力的行使一般都以法律制度作为根据,并以法律制度作为权力行使的标准与模式;二是在制约权力的规范中惟有法具有国家强制力做保证的特点。
7、权利保护。权利保护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明显特征。权利的实现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权利受义务的制约;二是权利受权力的制约。
8、人权保障。人权是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人权的权利范围与保护程度是一个国家进步与文明程度的表现,是不同类型国家的重要差别。国家由奴隶制国家向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过渡的过程,其实也是人权内容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国家由非法治国家向法治国家的转换,也是人权内容与保护的一次飞跃。人权保障状况是法治国家与非法治国家的重要区别之所在。
9、社会自治。在严格的法治状态之下,国家只管理自己应该管理、也必须管理的事务。社会要处于良性的运行状态之中,就必须将国家与社会适度分离。该由国家管理的事项,国家及其机构必须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否则就是失职,有关的部门或机构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5题:

试论述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①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它需要经过专门的师范教育训练、掌握专门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
②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有目的地培养人才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
③教师职业是需要持续专业化的职业。培养研究型教师是现代师范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培养教师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是现代教师成长的重要条件。

第6题:

民间文学的四个基本特征是:集体性、()、()和传承性。


正确答案:口头性;变异性

第7题:

试论民间文学口头性的形成及发展?


正确答案: 民间文学又通常被称作"人民的口头创作"或"口头文学",因为它是一种活跃在人民口耳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特征。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的方式将这种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
民间文学口头性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因素:社会历史的因素和口头语言本身的因素。前者促使了劳动人民与口头创作的结合,后者则是口头性存在的决定性因素。从文学发展史看,人类最古老的文学是伴随着口语而不是伴随着文字产生的。在尚无文章出现的远古社会,口头创作是当时文学创作的唯一形式。当文字出现后,在旧时代,它被统治阶级所把持、垄断着,广大社会地位低下的劳动群众被剥夺了享受文化教育、使用文字的权利。他们难以欣赏书面文学作品,更难以参与书面创作。所以,对广大民众来讲,口头语言仍然是他们从事文学活动的唯一方式。在人民大众成为社会主人的新时代,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在一些偏远、落后、文化教育不普及地区和尚无文字的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仍然只能以口头方式来创造和发展自己的文学。在文化教育普及的地方,人们有了自由选择的余地。既可以用书面语言的方式来从事文学活动。他们中间的少数人也确实由口头创作走上了书面创作之路,成为著名的作家,而大多数人依然离不开口头语言艺术。口头文学的这种渗透到民众之中并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的优点是书面文学乃至现代视听文学(广播、电视)所不能完全取代的。加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人民大众与口头语言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他们将口头语言艺术运用到极为纯熟的程度,另一方面,口头语言艺术也造就了他们特殊的艺术审美情趣。因此,在人民大众能够享受文化教育、能够欣赏和参与书面创作的社会条件下,口头文学仍然活跃在民间,继续发挥它的特殊作用。可以预料,只要人类一天不离开活生生的口语,人民的口语创作就一天也不会停止。

第8题:

试论犯罪的基本特征


答案:
解析:
犯罪是指刑法明文规定的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刑法》第13条犯罪的定义,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严重社会危害性是指对我国刑法所保护的重要利益的侵害。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实质特征。(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在罪刑法定原则制约下,刑事违法性是犯罪不可或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的必然要求。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只有同时被刑法明文规定为犯罪时,才是犯罪。(3)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犯罪是刑罚的前提,刑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一个行为如果不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则不能认定为犯罪。(4)三个基本特征的关系:①三者是犯罪缺一不可的基本特征,不可分割。②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决定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而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则反过来说明和体现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③一个行为如果没有社会危害性,就不应被刑法规定为犯罪而受到刑罚惩罚。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即使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如果不被刑法明文规定为犯罪并规定相应的刑罚,也不应当以犯罪论处。

第9题: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之间存在何样的关系?


正确答案: 民间文学的四个基本特征是:集体性、口头性、变民性和传承性。
民间文学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反映着民间文学的本质。其中集体性表现劳动人民的集体意识和审美情趣,由于它的存在保证了民间创作中的人民性更充分、更直接地体现,并使民间文学作品在集体加工和锤炼中更加精美、更具生命力。但是,集体性特征又是与口头性特征互为存在条件的,没有口头即兴创作和口头流传,就不可能形成集体的创作和亿万人民在民间文学的传播中参与再创作这一文学创作史上的宏伟壮观的局面。口头语言艺术的优势也使得这种集体创作活动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直延续下来。集体性、口头性是民间创作中两个起主导作用的重要特征。由集体性、口头性派生出的变异性、传承性。因集体创作、口头流传就必然导致变异。没有变异就无法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没有变异就没有民间创作。但民间文学的变异也不是随心所欲地胡编乱造,而是有规律可循的。它万变不离其宗,总是沿着人民大众的心态轨迹变化,总是循着民间艺术传统变化。总是在传承中变异,在变异中传承。

第10题:

试论流行文学与民间文学的联系与区别。


正确答案: (1)流行文学指现代社会中借助于现代传媒(图书、报刊、影视、网络等)传播的、以大众为受众的文学艺术形式。
(2)流行文学与民间文学的联系:流行文学是大众传播时代的“民间”文学,它在延续了传统民间文学的某些形式、内容和价值之同时,也瓦解了传统的民间文学。
(3)两者的区别:表演和传播的场域发生了改变;传播媒介发生了改变:从社区内部的人际传播和口耳相传转变为大众传播;内容、形式和价值的改变;流行文学与现代文化工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