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08民间文学

试述民间故事概念?

题目

试述民间故事概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阿凡提的故事》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它是()。

  • A、维吾尔族民间故事
  • B、哈萨克族民间故事
  • C、塔吉克族民间故事
  • D、乌兹别克族民间故事

正确答案:A

第2题:

试述民间故事的价值?


正确答案: 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心理补偿价值
(1)文化价值:
民间故事经过不同时代传承,打上不同历史时代印记,具有特殊文化史价值。
①它是人类历史最生动、最真实、最公正的记录,弥补“正史”的不足。
②民间故事内容包罗万象,是人类文化知识的百科全书,具有多重文化复合形态。
③民间故事是艺术中的文化,而不是科学中的文化,对某些文化现象有理解常带有想像和臆测成分,表现上服从于艺术要求,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2)教育价值
民间文学是民众进行自我教育最方便、最普及的口头教科书。
①直接价值:体现于各种知识的传授。
包括历史知识、文化知识、生活知识、生产知识、社会知识等。不能享受正规教育的人们,从民间故事中获得各种知识。
②间接价值:体现于对社会成员的习俗养成及道德规范培养。
既对群体协调和规范作用,又对个体人格模塑、社会规范、社会有序化发展具有潜移默化作用。
③对孩子的教育影响。
A. 民间故事的情节、语言诗意化,适于对孩子讲述。
B. 插有儿歌风格的韵语,便于讲述、记忆,加强故事艺术表现力。调动孩子听故事的兴趣,从中接受品德教育、美学教育,培养建立符合社会要求的人生规范。
(3)心理补偿价值 
民间故事在人们的心理上可以形成一种审美的愉悦感,对民众具有一种心理补偿价值。 ①民间故事的深层结构,与喜好民间故事的广大社会民众的心理,恰好形成一种契合与共鸣,异质同构。 
②人生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破灭,使人们渴望获得精神上的求助和满足,实现心理平衡。民间故事具有这样的心理补偿功能。 
③在民间故事中,人们可以摆脱现实生活的桎梏与束缚,自由发挥想像,宣泄心中不平,倾吐理想,获得审美愉悦和积极生存、进取的快乐。

第3题:

试述农与“本”的概念。


参考答案:

春秋末期,儒家首先提出了“本”的概念,认为治国和个人修养都有“本”。但这里所说的“本”还是道德方面的范畴。最先赋予“本”以经济含义的是墨家学派。它们认为,要做到国富、财足,必须“固本”。“固本而用财,则财足”(《墨子·七患》)。此时的墨家还没有明确地把“本”解释为农,也没有明确地说“固本”就是重农;但是,他们在论及“足财”的途径时,却一再强调生财必须“力时急”,“时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墨子·七患》)。这里说的“时”,全都是指农时。可见,他们提倡“固本”主要是从重视农业生产的意义上考虑问题,在这里,“本”实际上指的是农。
对“本”的含义作出明确解释的是法家。商鞅规定:“农户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史记·商君列传》)。在这里,“本业”就是生产粟、帛的耕织。至此,农的“本业”地位确定。法家之所以把农称为“本”,因为当时的基本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由农提供:战争的基本军需物资如军粮、军服材料、马刍以及其他某些物资都取给于农。而农民又是战士的主要来源:农民不仅占全国人口的最大多数;且又安土重迁,容易征调,朴实愚昧,容易驱使。因此,不仅是国家的生存之本,富国之本,也是强兵之本,争霸之本。战国的管子之学,也十分明确地把农业称作“本业”、“本事”,认为:“上不好本事,„则民缓于时事,而轻地利。轻地利,而求田野之辟,仓廪之实,不可得也。”(《管子·权修》)。
秦统一后,以法家思想治国,把“勤劳本事”、“上农”在全国范围树为国策。以农为本的说法,更挟统一之势广为流布,成为此后普遍流行的观点。到了汉代,本即是农、重本即是重农已成了朝野人士众口一词,毫无争议的用法。这种情况,一直保持到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因受西方影响才逐渐发生了改变。


第4题:

狭义的民间故事的概念是什么?


正确答案:广义的民间故事,泛指一切民间散文作品。狭义的民间故事,是指神话传说以外的那些以统称的人物、广泛的背景,在完整而富有趣味的情节中表现人民和思想的口头散文作品。

第5题:

试述税收支出概念以及提出这一概念的意义。


正确答案: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对税收优惠措施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国家以税收优惠形式提供的财政补助的数额与日俱增。
但是,随着税收优惠措施的广泛运用,税收优惠失控问题愈发突出此后,西方各国在官方文件中相继引进了这一概念,并利用国家预算对税收支出加以控制,使之不断完善。当然,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税收支出概念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有的国家(如美国和前联邦德国)从税收收入的损失这一角度出发,把税收支出定义为:联邦税法条款所允许的从毛收入中不予计列、豁免、扣除、特别抵免、优惠税率、纳税义务延期等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有的国家则强调以是否减轻了纳税人的税负来定义税收支出,如法国将税收支出定义为:税收制度的任何立法或行政措施所规定的优惠项目,只要减少了国家的税收收入,并减轻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与法国税法一般原则所规定的税负相比),就可以视其为税收支出。
而有的国家则从与直接支出相比较的角度来下定义,如澳大利亚把税收支出定义为:原则上可以由直接支出代替的那些特殊的税收立法。所有这些定义的共同点是:税收支出是与“正规”的、“标准”的、“基础”的或“一般可接受”的税制结构的背离。综观世界各国对税收支出的界定可以看出,税收支出无非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可见,税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第6题:

试述神话概念?


正确答案:神话:是一种主要产生于原始社会的、以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和想像、幻想的形式,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化、人格化的反映产物,是体现着人类原始思维的神奇“故事”。

第7题:

文艺工作者在《百灵鸟》的基础上,创作了同名长篇叙事诗和戏剧,百灵鸟是()

  • A、壮族民间故事
  • B、苗族民间故事
  • C、侗族民间故事
  • D、白族民间故事

正确答案:A

第8题:

试述法院专递的概念。
法院以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是以现有的特快专递网络为基础,开展的一种更加安全、快捷的邮寄送达方式,是对《民事诉讼法》关于邮寄送达的进一步解释。

第9题:

试述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概念、口头性概念、变异性概念、传承性概念?


正确答案: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民间文学是一种集体创作、集体流传的文学。反映民众群体生活与愿望,集中群众智慧,融会人民的艺术才能,并为人民集体反承认和保存。
民间文学的口头性:民间文学的载体是民众的口头语言。以口头语言进行创作,同时通过口语进行传播,大部分作品保存在发众口头上。[“口耳相传”“口传心授”]
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民间文学作品由于采用集体的、口头的创作和传播方式,决定了它本身总是呈现出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
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民间文学因其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使其本身存在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使民间文学代相传递,形成传统。

第10题:

试述“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如动物“哺育”的区别。


正确答案:(1)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动物之间的“哺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其产生与动物的生理需求直接相关,内容与动物的生存本能如捕食、逃避天敌等相关,动物的学习以本能为依据,因此不能称为“教育”;没有明确目的的、偶然发生的外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能称为“教育”;忽视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培养的机械的“灌输”不是教育;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抚养”“养育”行为都是在自然或类似自然的状态下发生的,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方面起不到一种明确的引导、促进作用,因此严格来说这类行为也不能称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