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试述陆机论述了文学的社会作用

题目

试述陆机论述了文学的社会作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陆机《文赋》中提出了“(),()”的要求。可以看出作者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第2题:

论述唐代文学发生发展的文学背景的社会背景。


正确答案: 一.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
二.思想的兼容并包,文化上的中外融合,创造了对文化发展极为有利的环境。
三.盛世造就的士人的进取精神、开阔胸怀,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创造力,也给文学带来了昂扬的精神风貌。
四.多样多彩的生活,为文学的发展准备了丰厚的土壤,为文学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题材。
五.唐代的君主,很重视诗歌,也大都能诗。在进士科考试中,诗歌是重要内容之一。
六.唐代人民群众爱好诗歌成为普遍风气。
七.从文学发展自身说,唐文学的繁荣乃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八.南北文学的合流。

第3题:

试述陆机《文赋》中关于文学创作的理论。


参考答案:陆机的《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统性文学理论作品。此文用赋的形式较为细致地分析阐述了文学创作过程,论述了文章的利病得失,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关系、文学的感兴、想象、独创及体裁等,多为精到之论。对我国文学理论的发展有很大贡献。
  陆机认为文学创作之前应具备三种要素:一为观察万物,二为阅读古籍,三为需有高尚廉洁的志向;构思:首先需沉思虚静,继而达致思路渐明,最后文思如泉涌,如有浩然之气,下笔有神。强调灵感对创作的重要性。认为不同的文体需有不同的风格。文章应以内容为主,但也应注意其艺术形式。

第4题:

陆机是如何论述灵感在艺术构思中的表现和作用的?


正确答案: (1)所谓灵感即“感兴”或“应感”。
(2)陆机认为灵感的表现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应感之会”,即灵感的畅通;一种是灵感的“六情底滞”,即灵感的闭塞。灵感畅通来源于“天机”,此时文笔如花;灵感闭塞,则文思枯竭,难以写出美文。
(3)陆机只强调作家灵感的主观作用,忽视了现实生活和社会习染对作家灵感产生的作用,有其片面性。而且因为时代的限制,他无法对灵感的产生作出科学的解释。

第5题:

教材认为:从陆机对诗、赋创作“()”和“()”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和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


正确答案:缘情;体物

第6题:

陆机是如何论述创作前的准备的?


正确答案: (1)陆机认为文学创作前,应具备三种要素:其一、观察万物;其二、阅读古籍;其三、抱有高尚廉洁的志向。
(2)观察万物主要是为了获得创作素材和想象力,要求通过现象看到本质;阅读古籍主要用以提高写作水平;崇高的志向主要是用以指导文学创作。
(3)陆机既重视作者主体作用,也重视客体的感触激发;既重视作家创作思想,也重视表现思想的技巧。

第7题:

西晋陆机的()是一部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文学理论专著。其中对修辞的方法、技巧也有较多的论述。


正确答案:《文赋》

第8题:

试述陆机的灵感心理。
陆机论灵感心理也是“动静”兼顾、“意辞”相联。一般来说,灵感与想象,均以“动”为主要特征,尤其是灵感,可谓动之极致。然而在灵感的“动”之中,依然有“静”的一面,陆机称灵感为“应感之会,通塞之纪”,“通”为动,“塞”为静,“识夫开塞之所由”也就是识动静之所由。“行犹响起”、“来不可遏,去不可止”,状灵感之动;“藏若景灭”、“六情底滞”、“兀若枯木,豁若涸流”,写灵感之静。心理学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不仅能引起兴奋,而且能加强兴奋。因此,兴会之际、灵感袭来之时,主体心理状态的“静”会诱导并强化心之“动”,“塞”会促动“开”。而灵感的心理过程,就是由“藏若景灭”之静与“行犹响起”之动交替组成。当然,动静之交替,开塞之所由,说到底,还是创作主体的心理功能。陆机认为,作家在驱使这一功能时,应顺其自然,循其规律,不可力强而致,否则便会“竭情而多悔”。

第9题:

陆机的《()》,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文学创作的基本理论。


正确答案:文赋

第10题:

陆机是如何论述文体与风格的关系的?


正确答案: (1)陆机认为,客观事物的多变决定了文体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2)作品风格的多样变化,又与作家艺术个性密切相关。
(3)不同文体具有各异的风格要求,也是形成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