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1中国文化导论

荀子学说的核心是(),他不像孟子那样通过内省来考察人性,而通过时代所体现的社会情势去外在地把握人性。

题目

荀子学说的核心是(),他不像孟子那样通过内省来考察人性,而通过时代所体现的社会情势去外在地把握人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孔子、孟子是先秦儒学的奠基者,孔孟之道为后世所艳称,但孔孟之间也存在诸多思想差异。孔子单讲仁,孟子仁义礼智并举。在孔子那里,仁与人性未曾连接,而孟子却言性善,以仁规定人性的本质。孔子虽然讲天人合一,人的德性来自天,但天人如何交通的具体理路,孔子并没有明确地阐述。《孟子*尽心上》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认为天通过命的形式赋予人美好的德性,人可以通过“尽性”上达天道。 。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在孔孟时代,天命与人性已成为不可分割的理论整体
B.在孟子时代,天命与人性已成为辩证统一的理论体系
C.在孔孟时代,天命与人性已成为辩证统一的理论体系
D.在孟子时代,天命与人性已成为不可分割的理论整体

答案:D
解析:
通读全段可知,文段是从孔子对天命和人性的认识讲到孟子对天命和人性的认识,因此文段尾句,应该是“在孟子时代”,排除A、C两项。而“孟子认为天通过命的形式赋予人美好的德性,人可以通过‘尽性’上达天道。”说的是天命与人性是“不可分割的理论整体”。故排除B项。本题答案为D。

第2题:

“人性本恶”是()人性论的核心思想。

  • A、老子
  • B、孟子
  • C、孔子
  • D、荀子

正确答案:D

第3题:

先秦时期谁提出的“性不能自美”、只有通过“诗、书、礼、乐”才能改造人性()。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参考答案:C

第4题:

中国著名的人性论有孟子的(),荀子的()和董仲舒的()。


正确答案:性善论;性恶论;性三品说

第5题:

主张“人性本善”的是孟子,那么,主张“人性本恶”的是谁()。

  • A、老子
  • B、孔子
  • C、孙子
  • D、荀子

正确答案:D

第6题: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与此同时,()

  • A、两人都认为,人通过努力可以成为圣人
  • B、孟子认为,人通过努力可以成为圣人;荀子认为,人通过努力也成为不了圣人
  • C、孟子认为,人通过努力也成为不了圣人;荀子认为,人通过努力可以成为圣人
  • D、两人都认为,人即便通过努力,也成为不了圣人

正确答案:A

第7题:

简述孔子、孟子、荀子人性论的区别?


正确答案: (1)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所以重视后天的社会环境,以此做为人性分析基础。
(2)孟子认为人皆有四端之心,这是不学而成的良知良能,四端经由涵养即成仁义礼智四德,所以人性善。
(3)荀子认为生之谓性,不学成能,不事而成的是人的自然需求,如饥餐渴饮。顺此而为必会产生争夺,造成恶果,所以要隆礼重法,化性起伪。

第8题:

主张“人性善”的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


正确答案:C

第9题:

一个人性格特征会通过其外在的行为活动体现出来。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如何评价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


正确答案: 孟子和荀子都是战国时代的著名学者,他们均对人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考,并各自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于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他们二人的观点从出发点和发展途径,以及最终归宿都有很大的差别,现就将二者理论上的简述如下:
一、二者的出发点不同:
孟子持人行善的主张,他认为,人生来都有一种基本的共同天赋本性,这就是“不忍之心”,或者说是对别人的“同情心”。除此之外孟子认为人人生来就有的天赋本性还有“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种“心”,就是孟子天赋道德观念和论证人性本善的根据。
荀子持“性恶”论,认为人生来就好利、嫉妒、喜声色。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二、二者对于人性的发展途径观点不同:
孟子认为从他的天赋“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一套修养办法,通过“反求诸己而已”即在于主观的反省,注意保存天赋的那四种“心”,来达到他所持的道德标准。
荀子认为,需要圣人、君主对称民的教化,需要礼仪等制度和道德规范去引导人们。
三、二者观点的最终归宿不同;
荀子的“性恶”论,反对孟子的天赋道德的观念,提出道德规范,礼仪制度等是后天才才有的,这种思想有唯物主义的因素,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黑格尔曾认为,主张性恶比主张性善深刻得多。
孟子和荀子的观点除以上的主要不同外,它们的观点也有相同的地方。他们所谓“性善”、“性恶”的含义,其实都是统治阶级的标准。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