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分析《经济学家赶集》这篇新闻作品的特色。写成不少于600字的评析文章,自拟标题。
经济学家赶集
经济学家薛暮桥到北京北太平庄农副产品市场赶集。这位75岁高龄的老人,兴致勃勃地挤进人群,东瞧西看,问这问那。见到卖鲜鱼的,便问是怎么运进城里来的。有几个顾客正和卖主讨价还价,最后达成协议:一元二角一斤。薛暮桥同志高兴地说:“好,我也买一条。”卖鱼的拣了一条又大又肥的活胖头鱼,一称,五斤重。薛暮桥一边付款,一边说:“看来还是两个市场好。”买完鱼,又买了一条擀面杖。这时,一个老头在叫卖挖耳勺。他赶忙过去花三分钱买下一个,说:“我很早就想买这么个小东西,总买不着,今天算是盼着了。”
赶完集,来到市场管理所。薛暮桥对管理所同志说:“这样的市场多开辟几个,分散一些就更方便了,是不是可以让那些较富裕的社队自己投资建市场呢?”管理所同志说,也有个别人搞投机倒把。他说:“我看要进行教育,做到公买公卖。我们以国营市场为主,农贸市场作为补充,提倡社队集体卖货,也保留少数商贩。”
略
第2题:
分析《鄱阳湖出现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这篇新闻作品的特色。写成不少于600字的评析文章,自拟标题。
鄱阳湖出现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
春节前来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栖息过冬的白鹤数量,超过600只,最多的一群有409只。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一连多年到候鸟保护区观察候鸟来去的老人、退休干部何绪广说,1982年冬天到1983年春天,他在永修、星子、新建三县交界的翻阳湖西岸的大汉湖、大湖池、蚌湖、中湖池。象湖、沙湖、塘湖观察,只有白鹤200只左右。从1983年10月8日开始到1984年1月10日,在上述地区发现白鹤多群。总数超过600只。发现300只以上白鹤群四次,400只以上的四次,百只以上的随时可见。在这些白鹤群的中间或是附近,还发现有大量灰鹤和少量白冰鹤(又撑红脸鹤)、白头鹤、白鹳、黑鹳以及千只以上的天鹅群。1983年12月6日上午,何绪广和江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的李新华,在中湖池发现一群白鹤共有409只,其中有近四分之一是幼鹤。这个数字大大超过了国际鹤类基金会所称目前全世界只有320只白鹤的数量,李新华在离鹤群百米左右的地方,按下了快门,拍摄了这些珍禽的照片。记者于1984年1月26日在沙湖见到一大群白鹤和天鹅,近处有白鹤97只,远处湖中只见白花花一片,数不清楚。27日这一天刮着东北风,飘着大雪,我们在塘湖又见有数群白鹤冒雪觅食,还发现黑鹳7只,白头鹤2只。何绪广老人说:过去一到冬天鄱阳湖内枪声不绝,自1983年7月保护区建立后,保护区内33万亩地区冬无枪声。今天能见到珍禽云集这样的壮观场面,是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动员人民起来保护鸟类的结果。
略
第3题:
A、追踪法
B、追因法
C、临床法
D、作品分析法
第4题:
下列作品的著作权不由作者享有的是()
第5题:
分析《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这篇新闻作品的特色。写成不少于600字的评析文章,自拟标题。
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
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零的记录”的局面在今天十一时十分(北京时间30日凌晨二时十分)被中国射击选手许海峰突破。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获得男子自选手枪冠军,夺得了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陈先在许海峰获得金牌后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说,这对中国运动员是极大的鼓舞。这是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得到的第一枚金牌,实现了“零”的突破,在中国体育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他表示感谢运动员和教练作出的艰苦努力。许海峰今年27岁,是安徽省供销社的职员。他在获得金牌后对新华社记者说,这还不是他最好的成绩,只不过是正常发挥技术,他最好的成绩是583环。他表示要不骄不躁,继续努力,争取今后取得更大成绩。一篇时效性强的作品
这是一条特色鲜明的动态消息,也是一篇震动世界的重要消息。历届奥运会第一块金牌落谁家,举世瞩目。这又是中国第一次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足见其分量。快,是动态消息特有的优势。这条消息可以说是时效强的典范。它比东道主美联社快20分钟,比路透社快15分钟。新华社记者在与各国记者抢发新闻的时间上也夺得了“金牌”,网络时代的今天,新闻的迅速及时尤为重要。
写作上,记者紧紧抓住“新闻眼”:新闻事实的核心——“零的突破”,谋篇、布局、选材。导语一起笔使消息的核心事实“零的突破”的精确时间及其在中国体育史的重大意义突现出来。主体部分概括叙述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陈先的谈话,乃是进一步补充说明导语中提到的主要事实“零的突破”,对许海峰的介绍也精当,恰到好处。因为这些信息也是读者关心和感兴趣的。
还值得一提的是,文中“他在获得金牌后对新华社记者说,这还不是他最好的成绩,只不过是正常发挥技术。他的最好成绩是583环”,这既让人感到许海峰是位坦率而有个性的运动员,同时也能引人联想,此次夺冠并非运气和偶然,而是运动员实力的再现。这也正是写作技巧上含蓄、巧妙的功力。
尽管这是一篇获得1984年全国好新闻特等奖的作品,但认真分析,仍有小瑕。如导语中,两次出现“许海峰”,第三次完全可用“他”更简练,另外,电头已显示了通讯社的名称,文中两处“对新华社记者说”,可将“新华社”三字删去,真正做到动态短新闻“字字珠现”的写作要求。但总的说来,这是一篇成功之作。
略
第6题:
分析《“飞天”凌空》这篇新闻作品的特色。写成不少于600字的评析文章,自拟标题。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在卡多拉游泳场的8000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的一刹那。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那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中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郭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一秒七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开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又展开身体,笔直地象轻盈的箭,“味”地插入碧波之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妙!妙极了广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
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澎湃的激情。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五一三六,从裁判手里得到了九点五分。这位年方16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她的娇小苗条的女伴,门岁的周继红,以接近的分数赢得了银牌。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两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出神入化的瞬间描写
这是一篇出神人化的人物特写。它展现的是中国跳水姑娘在第九届亚运会上夺取桂冠的激动瞬间。
落笔集中,突出一点,是这篇特写剪材上的突出特点。在一秒七的时间跨度里,记者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入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报道吕伟夺魁这一新闻事件,倘若按一般通讯写,少不了写整个紧张曲折的过程,写赢得金牌后五星红旗如何在赛场上冉冉升起,写她平时怎样刻苦练功终于今日为国争得荣誉。但这篇特写却舍弃了这些过程,没有什么背景穿插,全靠记者现场观察,用电影分镜头的艺术表现手法,把吕伟的5136这个高难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富有视觉感、立体感。读者从这精彩的瞬间,自然会悟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
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文字清新优美是这篇特写的又一大特色。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托”字犹如“定格”静静停留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哧”地插人碧波中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典。以静反衬动,更显得文势起伏有起。文中调动比喻、拟人、对照等多种修辞手段,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总之,这是一篇成功之作。
略
第7题:
分析《京郊出现“科学热”》这篇新闻作品的特色。写成不少于600字的评析文章,自拟标题。
京郊出现“科学热”
本报讯(记者刘连枢)在北京农业大学采访,有机会看到水稻专家廉平湖教授一个星期的工作记录,经本人同意,摘录如下:
3月对日(星期一)与市农业局水稻顾问团谈水稻高产问题;
3月22日(星期二)去海淀区东北旺讲授水稻泡沫塑料育苗技术;
3月23日(星期三)到房山县石楼讲水稻育秧,有300个农民听课;
3月24日(星期四)应邀赴河北省涿县研究制订如何提高粮食产量的措施25日晚回京;
3月26日(星期六)上午到朝阳区讲水稻育秧,下午审研究生考卷。
廉教授对记者说,不仅我一个人这样。今年以来,京郊各区县纷纷与我们农学系粮食作物栽培教研组联系,邀请讲授农业技术知识、培训农村科技人员,应用推广新技术,简直踢破了门坎,使老师们应接不暇,仅3月7日这天上午,就有海淀区永丰公社、朝阳区农科所和西郊农场三个单位派人派车来校商量关于技术咨询的事宜。
64岁的廉教授说:“解放30多年来,北京郊区从来没有出现过今年这样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作为我们来说,尽管忙些、累些,但心情是非常愉快的。”
略
第8题:
新闻受众的态度是新闻受众对于()较为稳定的内在心理倾向。
A新闻活动
B新闻事实
C新闻作品
D新闻媒介
E新闻报道的内容
第9题:
新闻敏感贯穿于新闻活动的全过程,它体现了下列环节中的()。
A新闻采访
B新闻编辑
C新闻写作
D新闻作品研究
E新闻事件发生
第10题:
新闻评析的人文关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