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

甲公司2007年度按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为5000000元,所得税税率为33%,当年按税法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为1000000元,甲公司全年实发工资为900000元。甲公司递延所得税负债年初数为200000元,年末数为250000元,递延所得税资产年初数为125000元,年末数为100000元。要求:作出甲公司的会计处理。

题目

甲公司2007年度按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为5000000元,所得税税率为33%,当年按税法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为1000000元,甲公司全年实发工资为900000元。甲公司递延所得税负债年初数为200000元,年末数为250000元,递延所得税资产年初数为125000元,年末数为100000元。要求:作出甲公司的会计处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教:2013年湖南省会计从业《会计基础》临考冲刺试卷(九)第4大题第1小题如何解答?

【题目描述】

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07年度,甲公司发生如下相关经济业务:

(1)按现行会计制度计算的全年利润总额为1000000元,其中包括国库券利息收入50000元。

(2)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为600000元,全年实发工资650000元。

(3)用银行存款实际缴纳所得税250000元。

假定本企业全年无其他纳税调整因素。要求:根据资料,回答以下各题。

(1)甲公司2007年度应纳税所得额=___________

(2)甲公司2007年度应交所得税=___________

(3)编制甲公司确认应交所得税的会计分录。(“应交税费”科目要求写出二级明细科目)

借:___________

贷:___________

(4)编制甲公司实际缴纳所得税的会计分录。(“应交税费”科目要求写出二级明细科目)

借:___________

贷:___________

(5)编制甲公司年末结转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

借:___________

贷: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分析】:

(1)甲公司应纳税所得额=1000000-50000+50000=1000000(元)

(2)甲公司应交所得税=1000000×25%=250000(元)

(3)确认应交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25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50000

(4)实际交纳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50000

贷:银行存款  250000

(5)年末结转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

借:本年利润250000

贷:所得税费用250000

第2题:

甲企业2007年度按《企业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000000元,所得税税率为25%,当年按税法核定的全年可扣除业务招待费120000元,该企业全年实发业务招待费为140000元。假定该企业全年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不存在暂时性差异的影响。


正确答案:
业务招待费实际支出:140000
税法核定可扣除额:120000,超支20000,应纳税调增20000
应纳税所得额=1000000+20000=1020000
应交所得税=1020000*25%=255000 

第3题:

甲企业2005年度利润总额为200万元,其中包括本年收到的国债利息收入50万元。 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甲企业当年按税法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为200万元,全年实发工资为180万元; 当年的营业外支出中,有10万元为税款滞纳金支出。除上述事项外,甲企业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甲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

要求:

(1)计算甲企业2005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2)计算甲企业2005年度应交所得税额。

(3)编制甲企业应交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4)计算甲企业2005年度实现的净利润。

(5)编制甲企业年末结平“所得税”科目的会计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正确答案:
(1)甲企业2005年度应纳税所得额=200-50+10=160(万元) 
(2)甲企业2005年度应交所得税额=160×33%=52.8(万元) 
(3)借:所得税 52.8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52.8 
(4)甲企业2005年度实现的净利润=200-52.8=147.2(万元) 
(5)借:本年利润 52.8 
    贷:所得税 52.8 

解析:按照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不需要纳税,因此应该作纳税调减;按税法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为200万元,全年实发工资为180万元,实发工资小于计税工资,因此不需要作纳税调整;当年的营业外支出中,有10万元为税款滞纳金支出,按照税法规定不能从税前扣除,应做纳税调增。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第4题:

ABC公司只生产和销售甲产品,其总成本习性模型为y=8 000+4x。假定该公司2007年度产品销售量为12 000件,每件售价为6元;按市场预测2008年产品的销售数量将增长10%。

要求:

(1)计算2007年该公司的边际贡献总额;

(2)计算2007年该公司的息税前利润;

(3)计算2008年的经营杠杆系数;

(4)计算2008年息税前利润增长率;

(5)假定公司2007年利息费用7000元,且无融资租赁租金和优先股,计算2008年复合杠杆系数。


正确答案:
(1)2007年公司的边际贡献总额=12000×6-12 000×4=24 000(元)
(2)2007年公司的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24000-8 000=16 000(元)
(3)2008年的经营杠杆系数=24000/16 000=1.5
(4)2008年息税前利润增长率=1.5×10%=15%
(5)2008年复合杠杆系数

第5题:

甲企业2005年度按《企业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000000元,所得税税率为33%,当年按税法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为200000元,该企业全年实发工资为220000元。假定该企业全年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4分)

要求:

(1)计算企业应交所得税(在试卷上列出计算过程);

(2)编制应交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应交所得税:[1000000+(220000—200000)]X33%
=336600元
借:所得税 3366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36600

第6题:

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07年度,甲公司发生如下相关经济业务:(1)按现行会计制度计算的全年利润总额为1000000元,其中包括国库券利息收入50000元。(2)核定的全年计税T资为600000元,全年实发工资650000元。(3)用银行存款实际缴纳所得税250000元。假定本企业全年无其他纳税调整因素。

要求:(1)计算甲公司2007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2)计算甲公司2007年度应交所得税。

(3)编制甲公司确认应交所得税、实际缴纳所得税和年末结转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应交税费”科目要求写出二级明细科目)


正确答案:

第7题:

甲企业2010年度按《企业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000000元,所得税税率为25%,当年按税法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为200000元,该企业全年实发工资为220000元。假定该企业全年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不存在暂时性差异的影响。

要求:(1)计算企业应交所得税(列出计算过程);(2)编制应交所得税的会计分录。(4分)


正确答案:
11.【答案】   
应交所得税=[1000000+(220000—200000)]×25%=255000(元)
借:所得税费用    255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55000

第8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2000年至2008年度有关业务资料如下:

(1)2000年1月1日,甲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为46500万元(其中,股本总额为10000万股,每股面值为1元;资本公积为30000万元;盈余公积为60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500万元)。2000年度实现净利润400万元,股本与资本公积项目未发生变化。

2001年3月1日,甲公司董事会提出如下预案:

①按2000年度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2000年度实现净利润的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②以2000年12月31日的股本总额为基数,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转增股本,每10股转增4股,计4000万股。

2001年5月5日,甲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审议批准了董事会提出的预案,同时决定分派现金股利300万元。2001年6月10日,甲公司办妥了上述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有关手续。

(2)2001年度,甲公司发生净亏损3142万元。

(3)2002年至2007年度,甲公司分别实现利润总额200万元、300万元、400万元、500万元、600万元和600万元。假定甲公司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4)2008年5月9日,甲公司股东大会决定以法定盈余公积弥补2007年12月31日账面累计未弥补亏损。

假定:①2001年发生的亏损可用以后5年内实现的税前利润弥补;②除前述事项外,其他因素不予考虑。

要求:

(1)编制甲公司2001年3月提取2000年度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的会计分录。

(2)编制甲公司2001年5月宣告分派2000年度现金股利的会计分录。

(3)编制甲公司2001年6月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会计分录。

(4)编制甲公司2001年度结转当年净亏损的会计分录。

(5)计算甲公司2007年度应交所得税并编制结转当年净利润的会计分录。

(6)计算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账面累计未弥补亏损。

(7)编制甲公司2008年5月以法定盈余公积弥补亏损的会计分录。

(“利润分配”、“盈余公积”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正确答案:×
(1)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40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2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40 ——任意盈余公积 20 (2)借:利润分配——应付普通股股利 300 贷:应付股利 300 (3)借:资本公积 4000 贷:股本 4000 (4)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142 贷:本年利润 3142 (5)甲公司2007年应交所得税=600×33%=198(万元) 借:本年利润 402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02 (6)2008年未弥补的亏损=3142-(500+400-400×15%-300)-(200+300+400+500 +600+402)=200(万元) (7)借:盈余公积 200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200

第9题:

甲、乙两家公司均从事钢铁制造和销售,其

2007年的有关资料如下:

单位:万元 甲公司 乙公司 市场状况 概率 息税前利润 利息 固定成本 息税前利润 利息 固定成本 繁荣 50% 1000 150 450 1500 240 750 正常 30% 800 150 450 1200 240 750 萧条 20% 500 150 450 900 240 750

要求:

(1)计算甲、乙两家公司息税前利润的期望值;

(2)计算甲、乙两家公司息税前利润的标准差;

(3)计算甲、乙两家公司息税前利润的标准离差率;

(4)钢铁制造和销售行业的平均收益率为18%,息税前利润的平均标准离差率为0.5,无风险收益率为4%,计算该行业的风险价值系数;

(5)计算甲、乙两家公司的风险收益率和总收益率;

(6)计算甲、乙两家公司2008年的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和复合杠杆系数。


正确答案:
(1)甲、乙两家公司息税前利润的期望值: 
甲公司息税前利润的期望值=1000×50%+800×30%+500×20%=840(万元)
乙公司息税前利润的期望值=1500×50%+1200×30%+900×20%=1290(万元)
(2)甲、乙两家公司息税前利润的标准差: 
甲公司息税前利润的标准差 
=190.79(万元)
乙公司息税前利润的标准差 

=234.31(万元)
(3)甲、乙两家公司息税前利润的标准离差率: 
甲公司息税前利润的标准离差率=190.79/840=0.23
乙公司息税前利润的标准离差率=234.31/1290=0.18
(4)风险价值系数=(18%-4%)/0.5=0.28
(5)甲、乙两家公司的风险收益率和总收益率: 
甲公司的风险收益率=0.23×0.28=6.44% 
甲公司的总收益率=4%+6.44%=10.44% 
乙公司的风险收益率=0.28×0.18=5.04% 
乙公司的总收益率=4%+5.04%=9.04% 
(6)甲公司2008年的经营杠杆系数=(840+450)/840=1.54
甲公司2008年的财务杠杆系数=840/(840-150) =1.22
甲公司2008年的复合杠杆系数=1.54×1.22=1.88
乙公司2008年的经营杠杆系数=(1290+750)/1290=1.58
乙公司2008年的财务杠杆系数=1290/(1290-240)=1.23
乙公司2008年的复合杠杆系数=1.58×1.23=1.94。

第10题:

甲公司2007年度的有关资料如下:

(1)年初未分配利润为l00万元,本年净利润为258万元。按税后利润的10%和5%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

(2)向投资者宣告分派现金股利40万元。

要求:

(1)编制甲公司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的会计分录。

(2)编制甲公司提取任意盈余公积的会计分录。

(3)编制甲公司向投资者宣告分派现金股利的会计分录。

(4)计算年末未分配利润。(“利润分配”、“盈余公积”科目需要写出二级明细科目)


正确答案:
(1)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蕴余公积 25.8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5.8
(2)
借: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12.9
  贷: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12.9
(3)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40
  贷:应付段利 40
(4)年末未分配利润=100+258-25.8-12.9-40=279.3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