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

下列关于我国反垄断立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在我国《反垄断法》制定之前,我国并没有任何反垄断规定B、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等法律均包含有一些反垄断规定C、我国《反垄断法》制定于2007年,并自2008年8月1日开始生效D、《反垄断法》是我国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的基本法律之一

题目

下列关于我国反垄断立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在我国《反垄断法》制定之前,我国并没有任何反垄断规定
  • B、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等法律均包含有一些反垄断规定
  • C、我国《反垄断法》制定于2007年,并自2008年8月1日开始生效
  • D、《反垄断法》是我国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的基本法律之一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国最近的一部反垄断法律是().

A.《反不正当竞争法》

B.《价格法》

C.《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规定》

D.《反垄断法》


参考答案:D

第2题:

我国()的反垄断法

A、没有反垄断法

B、没有统一适用的反垄断法

C、有统一适用的反垄断法


参考答案:B

第3题:

我国的竞争法律制度体系是由反垄断法律制度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构成。()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我国形式意义上的反垄断法,指的是2007年8月制定的《反垄断法》。()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5题:

我国反垄断法规定的经营者集中包括哪些情形?


参考答案:(1)经营者合并。(2)经营者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3)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

第6题:

2007年8月30日,我国制定了《反垄断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反垄断法》的制定是以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没有市场经济,就不会出现市场垄断,也就不需要《反垄断法》

B、法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反垄断法》的出台及实施将会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C、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反垄断法》的出台,这个事实说明,唯有经济才是法律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除经济之外法律不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D、为了有效地管理社会,法律还需要和其他社会规范(道德、政策等)积极配合,《反垄断法》在管理市场经济时也是如此


参考答案:C

第7题:

论述我国反垄断法规定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类型。


答案:我国《反垄断法》第十七条列举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类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规定》又对有关问题做出了详细规定。(1)垄断价格行为。垄断价格是指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在一定时期内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的行为。(2)掠夺性定价行为。掠夺性定价行为,又称低价倾销,它是指处于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以牺牲短期利益(低于成本的价格)的手段销售商品,在竞争对手被排挤出市场后将产品价格提高到边际成本以上的垄断行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一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但是,销售鲜活商品;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季节性降价;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等情形,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3)拒绝交易行为。拒绝交易行为是指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的行为。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通过下列方式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① 削减与交易相对人的现有交易数量;② 拖延、中断与交易相对人的现有交易;③ 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新的交易;④ 设置限制性条件,使交易相对人难以继续与其进行交易;⑤ 拒绝交易相对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合理条件使用其必需设施。在认定上述方式⑤时,应当综合考虑另行投资建设、另行开发建造该设施的可行性、交易相对人有效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对该设施的依赖程度、该经营者提供该设施的可能性以及对自身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影响等因素。(4)强制交易行为。强制交易是指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行为。强制交易行为的表现形式有: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限定交易相对人不得与其竞争对手进行交易。(5)搭售和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的行为。搭售行为也称捆绑销售,它是指在相关产品市场上拥有优势地位的企业在出售产品或服务时,强迫买方接受与该产品或服务无关的产品或服务的行为,或者要求买方签订接受与该产品或服务无关的产品与服务的协议。具体情形包括:① 违背交易惯例、消费习惯等或者无视商品的功能,将不同商品强制捆绑销售或者组合销售;② 对合同期限、支付方式、商品的运输及交付方式或者服务的提供方式等附加不合理的限制;③ 对商品的销售地域、销售对象、售后服务等附加不合理的限制;④ 附加与交易标的无关的交易条件。(6)差别待遇行为。差别待遇行为是指处于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差别待遇的行为。差别待遇行为的形式多样,具体包括:① 实行不同的交易数量、品种、品质等级;② 实行不同的数量折扣等优惠条件;② 实行不同的付款条件、交付方式;④ 实行不同的保修内容和期限、维修内容和时间、零配件供应、技术指导等售后服务条件。(7)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第8题:

我国第一部关于反垄断的法律是().

A.《反不正当竞争法》

B.《价格法》

C.《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规定》

D.《反垄断法》


参考答案:A

第9题:

我国反垄断法中规定了哪些垄断行为?


参考答案:(1)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2)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3)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第10题:

对我国境外的垄断行为反垄断法依然有法律效力。()


正确答案:对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