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财政学

根据李嘉图等价定理,当政府为达到一定的支出水平,选择债务筹资时,随着债务筹资的增加,将会使实际利率()。A、下降B、上升C、不变D、先上升后下降

题目

根据李嘉图等价定理,当政府为达到一定的支出水平,选择债务筹资时,随着债务筹资的增加,将会使实际利率()。

  • A、下降
  • B、上升
  • C、不变
  • D、先上升后下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什么是“李嘉图等价定理”?对它的批评意见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

19世纪初的李嘉图认为,无论是通过增加税收还是通过发行国内公债来筹集资金,政府赤字支出给私人部门带来的负担都是相等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巴罗,利用理性人假说,复兴了李嘉图的这个观点,认为征税和发行公债这两种弥补赤字的方法,从对私人部门的负担,进而对个人消费支出或社会总需求的影响来看,本质上等价的,因而公债的效果是中性的。这种观点被称为“李嘉图等价定理”。
表面上看,以税收筹资与发行债券筹资给私人部门带来的负担并不相同。增加税收,会直接减少个人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减少消费;政府向公众出售与征税额相等的债券,个人将拥有的债券增加当作财富的增加,进而增加消费。这种“财富效应”将抵消“挤出效应”,使得债券融资性的政府支出的增长能够增加社会总需求,最终增加就业和收入。但从本质上看,债券是要偿还并且支付利息的。由于政府本身不创造收入,用来偿还公债本息的收入最终来源于税收。因此,公债的发行,意味着公众未来税负的增加。具有理性预期的人们会认识到这一点,从而未来的纳税义务将被贴现,其现值正好抵消掉所售债券的价值。因此,政府债券将不再被人们看成为财富。为了履行未来的纳税义务,人们在现期将更加节约。从而债券融资性财政扩张并不比增加税收的财政扩张能更有效地提高总需求。实际上,它们所产生的效应是相同的,即都等于“平衡预算乘数效应”。
人们已提出一些观点反对李嘉图债务等价性定理。首先,如果债券融资性财政扩张带来的未来纳税义务落在下一代人身上,则可以认为现在的一代人较为富有,会增加消费。虽然巴罗认为,这意味着现在的一代人必须更加节约,以增加留给孩子的遗产,用来履行未来的纳税义务。但人们批评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父母不一定都这样有远见,都这么关心子女,考虑到他们未来的纳税义务。其次,鉴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全,可以将政府债券视为净财富。政府支付的债券利率规定了未来纳税义务的多少。如果由于政府可以比个人更便利地进入资本市场,因而在估计未来纳税义务的现值时,利率低于适用于私人部门的贴现率,那就可以将政府债券视为净财富。在这种情况下,债券融资性的政府支出增加就会增加私人部门的财富和消费,使得债券融资性的政府支出增加比税收融资性的政府支出增加能更有效地提高总需求。


第2题:

下列关于李嘉图等价定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某些条件下,政府不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是相同或者等价的
B.定理的提出表明大卫·李嘉图所持观点是国债有益论
C.发行国债会助长政府的浪费心理,认为国债是有害的,反对发行
D.政府任何债券的发行都体现着将来的偿还义务,而在将来偿还时,会导致未来更高的税收

答案:B
解析:
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从表面上看,税收筹资和以债券筹资并不相同,但是,政府的任何债券发行都体现着将来的偿还义务;而在将来偿还的时候,会导致未来更高的税收。李嘉图认为发行国债会助长政府的浪费心理,认为国债是有害的,反对发行国债。

第3题:

承认国债的资产效应,也就是()李嘉图的等价定理。

A、肯定

B、否定

C、不肯定

D、不否定


正确答案:B

第4题:

根据李嘉图等价定理,当政府为达到一定的支出水平,在税收筹资与债务筹资之间作出一定选择时,随着债务筹资的增加,将会使人们的()。

  • A、投资和消费增加
  • B、投资和消费减少
  • C、投资和消费不变
  • D、储蓄减少

正确答案:C

第5题:

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政府的预算赤字会( )。

A.增加当期消费
B.增加家庭未来税赋
C.减少国民储蓄
D.以上均是

答案:B
解析:
政府预算赤字意味着政府赤字增加最终靠未来的税收弥补,因此会增加家庭未来税赋,为了应对未来税收的增加,家庭会增加储蓄,减少当期消费。

第6题:

下列关于李嘉图等价定理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

A.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是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或者等价的
B.政府支出通过税收融资还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没有区别
C.发行国债会助长政府的浪费心里,认为国债是有害的,反对发行国债
D.李嘉图提出国债有益论的观点
E.通过国债为财政支出融资,与税收融资相比,会带给债权人一种“财富有所增加的幻觉”。

答案:D,E
解析:
本题考点较为详细 ,李嘉图的观点是国债有害论,即发行国债会助长政府的浪费心里,认为国债是有害的,反对发行国债。DE均为国债有益论的观点。

第7题:

下列关于李嘉图等价定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某些条件下,政府不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是相同或者等价的
B:定理的提出表明大卫·李嘉图所持观点是国债有益论
C:发行国债会助长政府的浪费心理,认为国债是有害的,反对发行
D:政府任何债券的发行都体现着将来的偿还义务,而在将来偿还时,会导致未来更高的税收

答案:B
解析:
选项B,李嘉图以筹集战争经费为例,最先表达了政府征税与举债在经济影响上是一样的思想。但李嘉图认为发行国债会助长政府的浪费心理,认为国债是有害的,反对发行国债。

第8题:

“李嘉图等价定理”表明,无论是通过增加税收,还是通过发行国内公债来筹集资金,政府的赤字支出给私人部门带来的负担是相等的,从而对经济的影响是相同的。


参考答案:对

第9题:

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政策含义。


答案:
解析:
(1)李嘉图等价是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政府支出一定的情况下,政府通过征税或发行公债来为政府筹措资金,其效应是相同的。巴罗具体阐述了这一定理:在特定条件(如完善的资本市场,一次总付税,代际利他等)下,如果公众是理性预期的,对于发行债券或增加税收,政府不论采用哪种融资方式,都不会对经济的运行产生影响。这是因为,政府发行债券融资造成的赤字会引起未来税收上升,这种上升一定会被具有完全理性的居民预期到,居民为了不使后代税负过重必然相应地调整目前的消费。简言之,居民不会将政府发行公债融资这样的财政扩张看作是幸运的意外收获,他们宁愿将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以支付未来的税收负担,因此消费需求不会上升,更不会出现消费支出的乘数效应。同时,居民增加的这些储蓄都购买了债券,使得债券需求的上升刚好等于债券供给的增加,货币需求不变,所以对利率也没有影响。 (2)李嘉图等价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如果人人都认识到他们的纳税量只是被推迟了,那么,政府借款而增加的任何支出都将被私人储蓄的等额增加所抵消,结果,既不存在消费扩张,也没有收入增加的乘数效应,因此,政府用减税的办法或用举债支出的办法来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是无效的。

第10题:

李嘉图等价定理或李嘉图等价假说的核心思想是:公债()净财富,政府无论是以税收形式,还是以公债形式来取得公共收入,对于人们经济选择的影响是一样的。

  • A、不是
  • B、是
  • C、可能是
  • D、不一定是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