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读

对《复性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作者是李翱B、是关于人性学说的论文C、认为“人之性皆恶”D、是融合儒道两家思想的产物

题目

对《复性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作者是李翱
  • B、是关于人性学说的论文
  • C、认为“人之性皆恶”
  • D、是融合儒道两家思想的产物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继承了孟子的学说,作《复性书》专门讨论性,认为性是纯善无恶的,但情分善恶,复性是要求人恢复到本性的善良上来。

A、刘禹锡

B、李翱#柳宗元

C、韩愈


参考答案:B

第2题:

关于儒家和法家的法律思想,表述不正确的包括()。

A.儒家提倡“礼治”、“德治”、“人治”,排斥否定“法治”

B.法家主张法治的人性论基础是认为人性是好利恶害的

C.法家强调以严刑峻罚推行法治


参考答案:A, C

第3题:

荀子在人性论上强调性是恶的,并认为可以通过化性起伪使人改变性之恶。()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4题:

关于儒家和法家的法律思想,表述不正确的包括()。

  • A、儒家提倡“礼治”、“德治”、“人治”,排斥否定“法治”
  • B、法家主张法治的人性论基础是认为人性是好利恶害的
  • C、法家强调以严刑峻罚推行法治

正确答案:A,C

第5题:

人本心理学认为,人的本性是好的、中性的,人性之恶是人的基本需要()引起的。

  • A、受挫
  • B、冲动
  • C、基本需要论
  • D、本能

正确答案:A

第6题:

在关于人性的认识中,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是();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的是孟轲;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是()。


参考答案:墨翟;荀况

第7题:

认为宇宙是由混沌的、运动着的元气组成的唐代思想家是( )。

A.李翱
B.韩愈
C.柳宗元
D.刘禹锡

答案:C
解析:
柳宗元曾作《天对》,以针对战国时期屈原所著之《天问》之形式,阐发自己之看法。他认为所有有关宇宙之起源创造的传说都是荒诞的谬论,宇宙其只不过是由混沌的、运动着的元气所构成,并没有造物者的主宰。从蒙昧混沌到天地形成,都是元气之作用,元气才是宇宙之本源。

第8题:

主张“性善情恶”,提出“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的新概念的是()

A.韩愈

B.李翱

C.程颐

D.陆九渊


参考答案:B

第9题:

李翱是如何论述他的“灭情复性”说的?


正确答案: 李翱不同意韩愈在性情一致基础上的性情三品说。他将“天命之谓性”与“人生而静,天之性也”联系起来,从“静”出发去思考天命之性的范畴,从而在儒家性论的发展史上走出了新的一步。
在李翱这里,天命之性静而纯善,现实人情动则有善有恶。由于情之善乃性的自然延续,恶才体现了情独有的特点,所以李翱的性论通常又被概括为性善情恶,挽救的办法就是灭情而复性。
李翱灭情复性说,是由动向静复归,由现实向先天复归。本性的清明,不会因后天情欲的干扰而损耗消失。在道德实践中,由动返静的关键在祛除欲望,欲望属于动的范畴。儒家的寡欲与佛教的禁欲在这里结合了起来。

第10题:

简述李翱《复性书》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李翱同韩愈一样,以儒家思想排斥佛教。李翱首先发挥了《中庸》和孟子的性善说。
2、其次,李翱提出情恶说,认为只有去情,才能复性,才能成圣。
3、最后,李翱探讨了去情复性,成为“圣人”的方法。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