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

格物指的就是明理。

题目

格物指的就是明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南昌大学校训是“格物致新,厚德泽人”请问“格物”一词出自哪部著作?


正确答案: 《大学》

第2题:

《大学》中的八条目是指()。

  • A、格物、致知
  • B、诚意、正心
  • C、修身、齐家
  • D、治国、平天下

正确答案:A,B,C,D

第3题:

下列属于宋明理学和心学的修养方式的是()。

A、诚敬

B、大其心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礼记·大学》中“致知在格物”一句中“格物”指的是认识、研究万事万物的道理。()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在道德修养上倡导奉行“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A、魏晋玄学
  • B、宋明理学
  • C、明清实学
  • D、乾嘉学派

正确答案:C

第6题:

格物”的四项思想进程中,从个体名的角度进行思考的是()

  • A、明理
  • B、知类
  • C、取象
  • D、正名

正确答案:C,D

第7题:

格物致知


正确答案:中国宋明理学认识论学说。始见于《礼记》。原是作为诚意、正心、修身等道德修养方法的命题。从宋代理学家程颐开始,把格物致知作为认识论的重要问题。程颐认为格物就是就物而穷其理,格物的途径主要是读书讨论,应事接物之类。格物致知的过程,就是一个体认人所固有的理的过程。朱熹认为格物致知是连结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方法。他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并认为,“致知格物只是一事”,是认识的两个方面。陆九渊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王守仁认为格为正,物为事,致为至,知为良知。

第8题:

通过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你认为《礼记·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物”?


正确答案: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获得知识。“格物致知”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的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第9题:

“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中的“性理”指();“格物”谓()。


正确答案:性命理气之学;推究事物的原理

第10题:

《大学》中有“致知在格物”,此句中“格物”指的是认识、研究万事万物的道理。()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