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米德认为客我制约主我

题目

米德认为客我制约主我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米德认为自我包括()。

A.客我

B.超我

C.本我

D.主我


参考答案:AD

第2题:

乔治赫伯特米德是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米德认为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是人们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逐渐获得的。米德将自我的发展划分为( )阶段。

A.模仿阶段
B.游戏阶段
C.概化他人阶段
D.本我阶段
E.超我阶段

答案:A,B,C
解析:
考点:人类行为的社会学理论。 米德将自我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模仿阶段,大约处于婴幼儿时期。
二是游戏阶段,大约处于儿童时期。
三是概化他人阶段,大约处于青少年时期。

第3题:

下列学者中,认为自我包括“主我”和“客我”的是()。

A、霍曼斯

B、库利

C、米德

D、布鲁默


参考答案:C

第4题:

主我与客我 


正确答案: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自我由主我和客我两部分组成。主我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和体验者,客我是被主我觉察和体验的对象。

第5题:

简述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正确答案: 米德在研究人的内省活动和自我意识时,对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和互动机制进行考察,他发现自我意识对人行为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个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I),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映具体体现出来;另一方面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值代表的“客我”(Me),它是作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人的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有时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换句话说,人的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
米的人为,人的自我意识在“主我”和“客我”的辩证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主我”是形式,“客我”是内容。“客我”可以促使“主我”发生新的变化,而“主我”反过来也可以改变“客我”,两者的互动不断形成新的自我。此处体现了作为自我传播的社会性、双向性和互动性。
人内传播是一个“主我”、“客我”之间双向互动的社会过程,互动的戒指是信息,用米德的话来说即“有意义的象征符”。

第6题:

主我与客我 名词解释


正确答案:米德认为,自我是主我与客我的同意,前者是个人的主体意识,后者是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客我”意识只有通过与他人的意义交换才能得到,“客我”与“主我”的对话和互动形成统一的社会自我。

第7题:

乔治·赫伯特·米德是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米德认为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是人们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逐渐获得的。米德将自我的发展划分为()阶段。

A:模仿阶段
B:游戏阶段
C:概化他人阶段
D:本我阶段
E:超我阶段

答案:A,B,C
解析:
考点:人类行为的社会学理论。

第8题:

美国社会学家()将“自我”分为“主我”(I)和“客我”(me)两个部分。

A、库利

B、米德

C、帕森斯

D、戈夫曼


参考答案:B

第9题:

主我与客我,是()关于自我的概念。

  • A、C•罗杰斯
  • B、M•米德
  • C、K•勒温
  • D、W•詹姆士

正确答案:D

第10题:

米德认为自我包括()

  • A、本我
  • B、主我
  • C、客我
  • D、超我

正确答案: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