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方音乐史

古希腊时期的音乐常以诗与乐,舞与乐或诗舞乐“三位一体”等综合形式出现。

题目

古希腊时期的音乐常以诗与乐,舞与乐或诗舞乐“三位一体”等综合形式出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音乐的综合是()的一体,唱歌、表演、演奏以不同的形式综合。

A、歌

B、舞

C、乐

D、画


参考答案:ABC

第2题:

在诸多艺术种类中,既有形可见,又流动持续,这便是()的区别。

  • A、舞与诗、乐
  • B、乐与舞、画
  • C、雕塑与诗、乐
  • D、舞与诗、画

正确答案:A

第3题:

在《诗经》时代,随着民间诗歌的兴起,形成了诗、( )、舞三位一体的文化传统。

A.乐

B.剑

C.酒

D.书


正确答案:A

第4题:

为什么说诗、乐、舞三位一体是中国上古时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正确答案:远古时期,音乐和舞蹈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并肩发展的,乐和舞密不可分,“乐”时必有“舞”,“舞”时必奏“乐”。在《诗经》或比《诗经》较早的时代,随着民间诗歌的兴起,乐、舞又和诗歌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特征和文化传统。《诗经》的各篇原来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风、雅、颂的划分也正是依据不同的音乐风格。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反映十五个地区风土人情的民间歌谣。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当时人们把京都地区的音乐视为正声。颂是一种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是边歌边舞的。风、雅、颂的划分,反映了当时诗歌与音乐舞蹈的密切关系,体现出了上古时期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特征。诗、乐、舞三者特别是诗与乐密切结合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影响是深远的。战国时期的楚辞、汉代的百戏和乐府民歌、隋唐的歌舞、唐五代和宋代早期的词,元代的散曲、杂剧、南戏以及以后的戏曲,都是诗、乐、舞或诗与乐密切结合的。

第5题:

()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正确答案:书法

第6题:

既流动持续,又有形可见,这便是舞与诗、乐的主要区别。(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7题:

《论语》:“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韶》乐为上古舜帝之乐,是一种集诗、乐、舞为一体的综合古典艺术。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易经》包含()两个部分。

A.《乐》与《传》

B.《经》与《传》

C.《诗》与《乐》

D.《经》与《诗》


参考答案:B

第9题:

既流动持续,又有形可见, 这便是舞与诗、乐的主要区别。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诗的合乐与词的合乐有什么差异?


正确答案: 一是所配合的音乐体系是不同的。先秦时的音乐一般称为雅乐,与郑声相对;汉魏六朝时的乐府诗,所配音乐的主流是清乐;而与词相配合的是燕(宴)乐。燕(宴)乐本来是指在宴饮欢会场合演奏的音乐,古已有之;但隋唐世所称燕(宴)乐的意思有变化,其曲调的结构和风格一改旧的面貌,使人耳目一新,喜闻乐唱。
二是与乐配合的方式不同。诗与乐相配的形式基本上是“以乐就诗”,即先有诗,然后给诗配乐;而词大体上是“以诗就乐”,倚声填词,言合于声。因为音乐的曲子有长短、旋律有繁简、节拍有急缓等因素,就使得合乐而歌的歌词,句式上有长有短,调子也千变万化。可以说词的基本体制时被音乐陶铸而成的。所以说词体文学是词与乐的较为完美的一种结合。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