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

曹魏时明确规定司法中以()对律的注释为准。A、马融B、郑玄

题目

曹魏时明确规定司法中以()对律的注释为准。

  • A、马融
  • B、郑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曹魏时明确规定司法中以()对律的注释为准。

A.马融

B.郑玄


参考答案:B

第2题:

“准五服以制罪”首立于( )。

A.曹魏律

B.晋律

C.北齐律

D.贞观律


正确答案:B
解析:“准五服以制罪”首立于晋律,是封建法律儒家化的重要表现。

第3题:

“官当”是封建社会允许官吏以官职爵位折抵徒刑的一种特权制度,它正式出现在 ( )。

A.《晋律》

B.《北魏律》

C.《陈律》

D.《曹魏律》


正确答案:BC
解析:“官当”制度是封建特权在司法领域中的体现,最早实施这一制度的法律有《北魏律》和《陈律》。

第4题:

曹魏政权教授法律,培养司法官吏的司法机构是( )。

A.律博士

B.秋官大司寇

C.大理寺

D.尚书台


正确答案:A
解析:考查要点是曹魏政权的特殊司法机构。曹魏政权在中央司法机关中设律博士,以教授法律、培养司法官吏为职责。因此,A项是正确答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司法机构基本沿用汉制,中央司法机关仍为廷尉,北齐将廷尉改为大理寺,以大理寺卿为最高长官,并扩大了编制。北周政权垂涎于周朝天下八百载,故将大理寺改为秋官大司寇,后又被隋朝改回大理寺的名称。因此,排除B项和C项。尚书台为西晋政权首设,该制度为隋唐时期尚书省的渊源。尚书台不是司法机构,而是行政机构,因此,排除D项。

第5题:

中国古代最早规定“准五服以制罪”的法典是( )。

A.北魏律

B.曹魏律

C.晋律

D.唐律


正确答案:C

第6题:

将《法经》中的“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的是下列哪部法典?( )。

A.《曹魏律》

B.《北齐律》

C.《九章律》

D.《北魏律》


正确答案:A
 【考点】《曹魏律》
  【解析】《曹魏律》是魏明帝时制定的重要法典,此次修订魏律,对秦汉相沿的旧律进行了较大的改革。首先,将《法经》中的“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其次,将“八议”制度正式列入法典;再次进一步调整了法典的结构与内容。它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后传统法典完备化的第一阶段。

第7题:

在中央司法机关设律博士始于( )。

A.曹魏

B.北魏

C.南陈

D.西晋


正确答案:A

第8题:

司法考试有关曹魏《魏律》

13.有关曹魏《魏律》的不正确说法有:(    )。

  • 由汉律的九篇增加为十二篇
  • “准五服制罪”人律
  • 改革刑罚,使刑罚制度进一步规范化
  • 将《九章律》中的“具律”改为“法例”置入律首

 


你好,本题选择ABD。本题考查的是魏晋南北朝的立法概况。
《曹魏律》在《九章律》的基础上增加了诈伪、断狱等九篇,共十八篇,故A不正确。把《九章律》中的“具律”改为“刑名”,故D不正确。改革刑罚,使刑罚制度进一步规范化,故C正确,《晋律》首次以“准五服制罪”入律,故B不正确。
1.《魏律》亦称《新律》,是三国时期魏国明帝时采汉律而制成的法典,共18篇,早已失传。与汉律相比,《魏律》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增加篇条,由汉律九篇增为十八篇,弥补了汉律的缺陷。
  (2)体例更加规范,将汉《九章律》中的《具律》改称《刑名》,位列第一篇,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3)改革了刑罚,使刑罚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如取消宫刑,减轻了对某些罪的处罚,将刑制定为死、髡、完、作、赎、罚金、杂抵罪7种,为旧五刑向新五刑过渡创造了条件。
  (4)"八议"正式入律,使礼律进一步融合

第9题:

曹魏明帝时期,为提高司法官专业素质与办案水平,于廷尉下设置的负责教授法律知识的官员称为()

A.律博士

B.御史中丞

C.大理寺卿

D.廷尉


参考答案:A

第10题:

下列法典中,明确载有“重罪十条”的是:

A.《北魏律》

B.晋律

C.《北齐律》

D.曹魏律


参考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