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科学

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有什么意义?

题目

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
2、控制系统的调试和调节器参数的确定;
3、制定工业过程操作优化方案;
4、新型控制方案及控制策略的确定;
5、计算机仿真与过程培训系统;
6、设计工业过程的故障检测与诊断系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建立被控过程数学模型的目的是什么?过程控制对数学模型有什么要求?


正确答案: 1)目的:
1设计过程控制系统及整定控制参数;
2指导生产工艺及其设备的设计与操作;
3对被控过程进行仿真研究;
4培训运行操作人员;
5工业过程的故障检测与诊断。
2)要求:
总的原则
一是尽量简单,
二是正确可靠。
阶次一般不高于三阶,大量采用具有纯滞后的一阶和二阶模型,最常用的是带纯滞后的一阶形式。

第2题:

何谓对象的数学建模?静态数学模型与动态数学模型有什么区别?


正确答案: 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出对象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静态数学模型描述的是对象在静态时的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动态数学模型描述的是对象在输入量改变以后输出量的变化情况,稳态数学模型是动态数学模型在对象达到平衡时的特例。

第3题:

请简述建立对象数学模型的目的?


参考答案:(1)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2)控制系统的调试和控制器参数的确定;(3)制定工业过程操作优化方案;(4)新型控制算法和方案的确定;(5)计算机仿真与过程培训系统;(6)设计工业过程的故障诊断.

第4题:

建立被控过程数学模型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设计过程控制系统及整定控制参数;
2、指导生产工艺及其设备的设计与操作;
3、对被控过程进行仿真研究;
4、培训运行操作人员;
5、工业过程的故障检测与诊断。

第5题:

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有哪两种方法?


正确答案: 机理建模和实验建模。
机理建模: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演绎方法,对已知结构、参数的物理系统运用相应的物理定律或定理,根据对象或生产过程的内部机理,经过合理的分析简化而建立起描述系统各物理量动静态性能的数学模型。
实验建模步骤:
1、确定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信号;
2、测试;
3、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第6题:

什么是对象数学模型,获取模型的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对对象特性的数学描述就叫数学模型。
机理建模和实验建模系统辨识与参数估计。解析法)和(实验辨识法)
机理建模: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演绎方法,对已知结构、参数的物理系统运用相应的物理定律或定理,根据对象或生产过程的内部机理,经过合理的分析简化而建立起描述系统各物理量动静态性能的数学模型。
实验建模步骤:1确定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信号;2测试;3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第7题:

简述用机理分析方法建立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步骤。


正确答案: 1)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和生产过程要求,确定过程的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
2)依据过程的内在机理,利用适当的定理定律,建立原始方程。
3)确定原始方程式中的中间变量,列写出中间变量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
4)消除中间变量,即得到输入输出变量的微分方程。
5)若微分方程是非线性的,则需要进行线性处理。
6)标准化,将于输入有关的各项放在等号右边,与输出有关的各项放在等号左边,并按降幂排序。

第8题:

()的控制方法建立在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之上。

  • A、人工
  • B、智能
  • C、传统
  • D、机械

正确答案:C

第9题:

简述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两种主要方法。


正确答案: 一是机理分析法:机理分析法是通过对对象内部运动机理的分析,根据对象中物理或化学变化的规律(比如三大守恒定律等),在忽略一些次要因素或做出一些近似处理后推导出的对象特性方程。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数学模型称之为机理模型,它们的表现形式往往是微分方程或代数方程。
二是实验测取法:实验测取法是在所要研究的对象上,人为施加一定的输入作用,然后,用仪器测取并记录表征对象特性的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即得到一系列实验数据或实验曲线。然后对这些数据或曲线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求取对象的特性参数,进而得到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10题:

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有哪两类主要方法?


正确答案: (1)非参量模型:采用曲线或数据表格来表示。
(2)参量模型:采用数学方程式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