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

结构化开发方法的优缺点有哪些?

题目

结构化开发方法的优缺点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什么是结构化方法?比较结构化方法和原型化方法的优缺点?


正确答案: 结构化方法和原型化方法均属于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一般认为,系统开发方法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没有固定的系统开发方法,每个程序员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写代码,而且也没有什么说明性的文档,这时开发出的系统的程序很难被其他人读懂,后期的维护也很困难,这也是后来产生软件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它把系统开发过程分成若干个阶段,并且规定在每一阶段完成固定的工作,利用完整的开发文档记录整个开发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开发过程中的管理。
20世纪80年代初,友好的语言和自动化编程工具的出现,促成了原型化方法的产生的发展,这种方法对确定有效的用户需求十分有利。
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了另一种重要的面向对象的方法,它把数据和方法封装在一起作为一个对象,通过众多对象间的相互联系构建出管理信息系统,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图形、多媒体和复杂系统的开发。
结构化方法是使用最广的一种方法,它将系统开发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比如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等),并严格按照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原则进行系统分析,只有当上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并将工作成果撰写成文档报告后,才能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很难说结构化方法和原型化方法到底哪个更好,实际上它们各有优缺点,一般说来,结构化方法属于一种严格的、需求预定义方法,只有在分析清楚用户需求后,才能着手系统实施工作(简单地讲,就是编程工作),而原型化方法则属于一种需求动态定义的方法,在初步了解了用户需求的基础,就着手编程工作,制作系统的原型。
两者相比,结构化方法的主要优点按部就班,不容易出现大的错误,但缺点是过于死板,开发周期较长。原型化方法的主要优点是便于快速分析出用户的真实需求,但缺点是必须以自动化编程工具为基础,同时规范化程度不高,不利于大系统的开发。当然结构化方法和原型化方法不是两种对比的方法,一般认为原型化方法只是结构化方法的一种变形或补充,它常常与结构化方法结合使用,主要用于分析用户的需求。

第2题:

结构化程序设计应遵循哪些主要原则?有什么优缺点?


正确答案:(1)使用语言中的顺序、选择和重复等有限的基本控制结构表示程序逻辑
(2)选用的控制结构只准许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
(3)复杂结构应该用基本控制结构进行组合嵌套实现
(4)语言中没有的控制结构,可用一段等价的程序段模拟
(5)严格控制goto语句。
优点:
(1)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方法符合人类解决复杂问题的普遍规律,可以显著提高系统开发的成功率和生产率
(2)先全局后局部、先整体后细节、先抽象后具体的逐步求精过程开发出的程序有清晰层次结构
(3)使用但入口和单出口的控制结构,使得程序的静态结构和它的动态执行情况比较一致
(4)控制结构有确定的逻辑模式,编写程序代码只限于使用很少使用直截了当的方式。
(5)程序清晰和模块化使得在修改和重新设计一个系统时可以重用的代码量最大
(6)程序的逻辑结构清晰,有利于程序正确性证明。
缺点:结构化方法编制的源代码较长,存储容量和运行时间有所增加,有些非结构化语言不直接提供单入、单处的基本控制结构,个别情况下,结构化程序的结构也十分复杂。

第3题:

现在常见的软件开发方法有:结构化开发方法、形式化开发方法和______开发方法等。


正确答案: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

第4题:

简述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及优缺点。


正确答案: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地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先将整个系统开发过程划分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阶段: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维护与评价。在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各阶段,按照自顶向下的原则,以模块化的方法进行系统结构分解。在系统实施阶段,按照自底向上的原则,从最底层的模块编程开始,逐层将各模块进行实现和组合,最终实现整个信息系统的开发。
生命周期开发方法的优点是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全局性,因此特别适合开发大型MIS;缺点是开发过程繁琐,开发周期过长,难以适应需求的变化。

第5题: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各个阶段的工作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系统规划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用户的开发请求,进行初步调查,确定系统目标和总体结构,进行可行性研究;
(2)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进行详细调查、分析用户需求,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并编写系统分析报告;
(3)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分析阶段提出的逻辑模型设计出系统的物理模型;
(4)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是进行编程、人员培训和数据准备,然后投入试运行;
(5)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的任务是进行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评价和监理审计。

第6题:

简述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缺点


正确答案:优点:整体思路清晰,能够从全局出发,步步为营,减少返工,有利于开发质量。阶级性非常强,有利于系统开发的总体管理和控制。
缺点:1)系统开发的周期太长,开发尚未完成而内外环境已经发生变化,对系统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2)要求开发者在调查中充分掌握用户需求、管理状况,及时预见可能发生的变化,不符合循    序渐进地认识事物的规律。
3)需要大连的文档和图表,劳动量大,会造成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第7题:

结构化开发方法将系统开发分为哪些阶段?各阶段完成什么任务?


正确答案: 结构化开发方法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视为一个生命周期,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维护与评价五个阶段。
(1)系统规划阶段:系统规划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第一阶段,主要解决该做什么,需要什么开发环境,在什么环境下运行使用,开发成本如何等问题。
(2)系统分析阶段:系统分析以开发规划中提出的目标为出发点,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所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
(3)系统设计阶段:系统设计是对系统分析的深化和细化,在系统分析阶段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设计系统的物理模型,主要是由系统设计人员按照系统分析阶段提供的资料,结合计算机处理技术,对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具体的设计。
(4)系统实施阶段:系统实施是把信息系统的设计模型转变成为信息系统实物。这一阶段的任务包括计算机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程序的编写和调试、人员培训,数据文件转换,系统调试与转换。
(5)系统运行维护与评价:记录系统运行情况,评价系统的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定期整理系统中存在的不能修改的问题,形成新需求建议书,为下一周期的系统规划做准备。

第8题:

结构化方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正确答案: (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经典型的开发方法,强调在整体优化的前提下考虑具体的分析设计问题,开发过程规范,思路清楚,适合于开发大型、复杂的系统。采用这种开发模式,要求系统开发人员在调查中充分掌握用户需求、管理状况以及可预见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开发的工作量很大,开发周期较长。
(2)采用原型化方法开发信息系统,有效地增进了用户与系统分析人员的沟通,在系统分析与设计过程中用户处于主导地位。可实际运行的原型系统可以帮助系统分析人员辨认动态的用户需求。某些需求在用户缺乏系统使用经验时,用户本身也无法预先知道。在原型运行过程中,用户可以发现这些需求,并将这些需求告之开发人员。对于开放性而无固定需求范围的系统(如决策支持系统),更适合用原型化方法进行开发。原型化方法以用户为中心开发系统,,加强了用户的参与和决策,能够快速地构造系统的原型。但是易导致人们认为最终系统过快产生,在开发工具上要求较高,对于中小型的信息系统开发效果较好,对大型的、复杂的系统在原型的制作上有相当的困难。
(3)面向对象法是从系统的构成入手,希望将系统的最基本结构搞清楚,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系统组成的基本实体——对象。对象是构成所要开发的信息系统的最基本要素。如果将这些对象描述清楚了,就可以以比较大的自由度来构建信息系统,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后,就可以通过重新组合对象来应对环境的变化。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缩短开发、维护和测试的时间,降低费用,在开发过程中加强对用户的支持并提高灵活性。面向对象法的局限性在于对计算机工具要求高;在没有进行全面的系统性调查分析之前,把握系统的结构有困难,因此,目前该方法需要与其他方法结合应用。

第9题:

结构化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有哪些优缺点?


正确答案: 结构化开发方法也称为结构化生命周期。它遵循系统工程思想,充分考虑用户需求,遵循用户至上原则,突出系统功能特征,按照软性生命周期过程严格划分工作阶段,强调软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采用自顶向下整体分析设计、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方法。新系统在旧系统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老化、淘汰,最后被更新的系统取代。
优点:
(1)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各全局性
(2)强调开发人员与用户的紧密结合
(3)严格区分工作阶段
(4)重视工作文档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缺点:
(1)开发周期长
(2)难以适应变化要求

第10题: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优缺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面向对象法的优点是以对象为中心,利用特定的软件工具直接完成从对象客体的描述到软件结构间的转换,缩短了开发周期,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系统开发方法。
缺点是需要一定的软件支撑,并且在大型MIS开发中不经自顶向下的整体划分,而直接采用自底向上的开发,同样会造成系统结构不合理,各部分关系失调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