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

现代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表现在业务管理过程中是对()业务进行计划、控制与调节。A、资产B、负债C、表外D、贷款

题目

现代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表现在业务管理过程中是对()业务进行计划、控制与调节。

  • A、资产
  • B、负债
  • C、表外
  • D、贷款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B,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管理商业银行现代风险管理理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在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消除风险

B.风险管理水平体现了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

C.风险管理战略应纳入商业银行的整体战略并服务于业务发展

D.商业银行对不了解或无把握控制风险的业务,应采取审慎态度


正确答案:A

第2题:

中国人民银行取消对贷款规模的控制之后,开始对商业银行进行( )管理。

A.存款准备金
B.全面实行资产负债
C.贴现业务
D.定期存款业务

答案:B
解析:
中国人民银行取消对贷款规模的控制之后,开始对商业银行全面实行资产负债管理。

第3题:

下列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式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资产风险管理模式阶段,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偏重于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强调保证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B.在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阶段,西方商业银行由积极性的主动负债变为被动负债

C.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阶段,重点强调对资产业务、负债业务风险的协调管理,通过匹配资产负债结构、经营目标互相替换和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

D.全面风险管理模式阶段,金融衍生产品、金融工程学等一系列专业技术逐渐应用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正确答案:B

第4题:

在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践中,风险规避可通过限制某些业务的经济资本配置实现。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新产品/业务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产品主管部门在新产品/业务立项申请、需求设计、技术开发、测试投产等各环节,运用定量或定性方法对新产品/业务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并由风险管理等部门进行风险审查和监管管理的过程。()


答案:对
解析:
新产品/业务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产品主管部门在新产品/业务立项申请、需求设计、技术开发、测试投产等各环节,运用定量或定性方法对新产品/业务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并由风险管理等部门进行风险审查和监督管理的过程。

第6题:

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中,认为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于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负债主要取决于客户的存款意愿,只能被动地接受负债的是( )。

A.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B.资产管理理论

C.负债管理理论

D.经营管理理论


正确答案:B

第7题:

随着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范围的扩宽和国际化业务的推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对象和内涵也在不断扩充,呈现出“表内外、本外币、集团化”的趋势,具体表现为()

A.在管理内容上,从资产负债表内管理,转变为表内外项目全方位的综合管理
B.在管理范畴上,由单一本币口径的资产负债管理转变为本外币资产负债的全面管理
C.从单一法人视角的资产负债管理转变为从集团战略角度统一、全局性的资产负债管理
D.在管理思路上,由对表内资产负债规模被动管理转变为对表内外项目的积极主动管理
E.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越来越强调综合平衡管理

答案:A,B,C,D,E
解析:
随 着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范围的扩宽和国际化业务的推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对象和内涵也在不断扩充,呈现出“表内外、本外币、集团化”的趋势,具体表现 为(1)在管理内容上,从资产负债表内管理,转变为表内外项目全方位的综合管理(2)在管理范畴上,由单一本币口径的资产负债管理转变为本外币资产负债的 全面管理,从单一法人视角的资产负债管理转变为从集团战略角度统一、全局性的资产负债管理(3)在管理思路上,由对表内资产负债规模被动管理转变为对表内 外项目的积极主动管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越来越强调全面、动态和前瞻的综合平衡管理。

第8题:

以下不属于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阶段的特点的有( )。

A.通过匹配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经营目标互相代替和资产分散

B.重视对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

C.加大商业银行经营的风险

D.重点强调对资产业务、负债业务风险的协调管理

E.金融衍生产品的广泛应用


正确答案:BC
解析:B选项属于资产风险管理模式阶段的特点;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强调通过匹配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经营目标互相代替和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所以A、D两项正确,C选项错误;在资产负债管理模式阶段,费雪.布莱克等成功推导出欧式期权定价的一般模型,为当时的金融衍生产品定价及广泛应用铺平了道路,所以E选项正确。

第9题:

银监会《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所称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有可能引起()。

  • A、损益变动的业务
  • B、资产变动的业务
  • C、负责变动的业务
  • D、利润变动的业务

正确答案:A

第10题:

商业银行为何要对表外业务进行管理?如何加强对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


正确答案: (一)由于表外业务杠杆率高,自由度大,而透明度差,所以表外业务隐含的风险巨大。主要有:
(1)信用风险。表外业务不直接涉及债权债务关系,但由于表外业务多是或有债权和或有负债,当潜在的债务人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能偿付给债权人时,银行就有可能变成债务人。
(2)市场风险。在表外业务活动中,由于利率和汇率频繁波动,银行的预测也经常会失误,这会导致资产发生损失的概率增大。特别是在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往往会由于金融市场的突然性变化,预定目标无法实现的同时还会引致亏损,这有悖于银行参与交易的初衷,非但没能达到避险、控制成本的目的,反而使银行蒙受巨大损失。
(3)流动性风险,是指在表外业务活动中,特别是在进行金融衍生的交易中,交易一方要想进行对冲,轧平其交易标的的头寸时,却找不到合适的对手,无法以合适的价格在短时间内完成抛补而出现资金短缺所带来的风险。
(4)结算风险。在开展表外业务后,到交割期不能即时履约而产生的风险。结算风险发生的原因较复杂,有可能是由于会计技术操作上的原因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由于债务人或付款人偿还能力不足造成的。
(5)操作风险,是由于银行内部控制失效,对操作人员的授权管理不当,或者是业务人员工作失误,内部工作人员出现道德风险而犯罪作案等给银行带来的损失。由于表外业务透明度较差,其运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易被及时发现,而且一旦发生运作风险,银行损失惨重。
(6)经营风险,指由于银行经营决策失误,导致在表外业务中,特别是金融衍生品交易中交易品种搭配不当,或在某一时点面临风险头寸敞口可能带来的损失远超银行偿付能力等,使银行在交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7)信息风险。尽管某些表外业务可降低单个交易的风险,但由于现行会计制度无法及时、准确地披露表外业务给银行带来的盈亏,使整个银行账目产生“虚像”,进而使各关系人无法作出适当的决策。当这种情况重叠出现得越多,反映在银行账户变化上的错误信息也越多,管理层作出的投资决策失误也越严重,银行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
(8)国家风险,是指银行的债务人所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因素造成的资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在银行的表外业务活动中,国家风险发生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尤其是一些小国债务人,往往会因一个政治事件或自然灾害等原因,使债务人无法如期履约。
正是因为表外业务存在如此诸多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其的管理。
(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
1、制定和执行表外业务的管理制度
(1)信用评估制度。加强对交易对手的信用调查和信用评估,建立信用档案并在交易中参照执行。尤其在风险类表外业务经营中,银行应严格控制风险,执行既定的操作纪律。
(2)业务风险评估制度。对表外业务的风险建立一整套评估机制和计量方法,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确定每笔业务的风险系数,并按业务的风险系数收取佣金。
(3)双重审核制度。即前台交易员和后台管理人员严格分开,各负其责,以便于对交易进行有效监管。
2、改进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方法
(1)注重成本收益率。表外业务的业务收费率不高,但每笔业务的成本支出并不和业务量成正比,因此银行从事表外业务就有成本收益率问题。只有每笔业务成交量达到一定规模,才能给银行带来较大的业务收入。
(2)注重杠杆比率管理。表外业务可“以小搏大”,其财务杠杆率相对较高。所以,在从事表外业务时,应根据银行本身的财务状况及每笔业务的风险系数,运用适当的财务杠杆率,以防银行陷入危险的境地。
(3)注重流动性比例管理。为了避免因从事表外业务失败而使银行陷入清偿力不足的困境,针对贷款承诺、备用信用证等业务量较大,风险系数也较高的特点,适当地提高了流动性比例要求。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