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强调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题目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强调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教师资格考试: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探究学习

 


(二) 有意义学习与接受学习
奥苏伯尔认为,知识和意义是等价的。知识学习不是把外在的符号简单地通过死记硬背等形式搬到头脑里,其实质是获得知识的意义,就是外在的具有逻辑意义的知识向个体的、具有心理意义的知识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依赖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所谓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和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能够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实质性联系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字面的,是建立在具有逻辑关系基础上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指这种联系不是任意的、或人为强加的,是新知识和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的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例如,要想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和等腰三角形有关的三角形方面的知识,只有使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具有逻辑意义的、自然的联系,学生才能过真正掌握和获得等腰三角形这一知识的意义。如果没有建立这种联系,学生只是通过死记硬背记住它的定义,这种学习就更多地属于机械学习。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正像前面提到的,一种学习是机械的,还是有意义的,主要取决于学习材料的性质和学习是如何进行的,也就是说,有意义学习的产生即受客观条件(学习材料的性质)的影响,也受主观条件(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因此,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是有条件的,符合这两方面条件的学习才可能是有意义的。
奥苏伯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的条件主要有:
客观条件:奥苏伯尔提到的客观条件只有一个,即学习材料必须有逻辑意义。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一方面是说学生所学习的材料是与其它的知识、与客观事物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和必然的联系,是它们之间意义性的一种反映;另一方面,学生所学的材料应该是在学生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学生可以通过理解去获得知识所具有的意义。一般来说,学生所学的材料(主要为教科书)都是对人类认识成果的一种概括的、精炼的反映,同时在编撰时考虑到了不同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因此,也都是具有逻辑意义的。
主观条件:主观条件包括三点,首先,学习者要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或倾向性,也就是说,面对有逻辑意义的材料学习者必须想着要进行有意义学习,简单地说,学生必须想要通过理解、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去获得这些知识,而不是只想死记硬背。这一点对于教师来说实际是非常重要的,引导学生理解而不只是让学生记忆,不论对掌握当前的知识,还是对学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其次,学生认知结构中要有和新知识有关的、相应的适当观念,这是理解新知识、使新、旧知识产生相互作用或同化作用的重要基础。对于一个具有逻辑意义的新知识,如果学生认知结构中没有相应的旧知识或适当观念,要想掌握这种新知识实际也是不可能的;第三、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的进行相互作用,使新、旧知识之间进行充分的相互作用,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这种相互作用越是充分,越有利于掌握新知识,使新知识获得实际的意义,也就是使其具有个人的心理意义,把外在的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

第2题:

奥苏伯尔对学习也进行了分类,他强调的是( )学习。


答案:有意义的接受,
解析:

第3题: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

A、接受学习

B、有意义学习

C、机械学习

D、发现学习


参考答案:B,C

第4题:

奥苏伯尔根据(),把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A.学习结果

B.学习的意识水平

C.学习方式

D.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第5题:

简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答案:
解析:
(1)学习的分类
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所谓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主观条件包括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3)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
接受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的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先行组织者技术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的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第6题:

根据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说明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答案:
解析:
[参考答案]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主要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条件。客观方面,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一般来说,学生所学的教科书或教材,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概括,都是有逻辑意义的。主观方面,首先学习者必须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主动积极地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旧知识相互作用,改善旧知识,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第7题:

奧苏伯尔强调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指学习材料有意义。()


答案:错
解析:

第8题:

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不同,奥苏伯尔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两种。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派生学习

D、有意义学习


参考答案:D

第9题:

罗杰斯倡导的有意义学习与奥苏伯尔倡导的有意义学习内涵相同。


答案:
解析:
【知识点】有意义学习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奥苏伯尔倡导的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而罗杰斯倡导的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j,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因此,两者的有意义学习内涵不同。

第10题:

奥苏伯尔强调的是(  ),并认为这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

A.机械的接受学习
B.机械的发现学习
C.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D.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奥苏伯尔学习分类的理解和掌握。奥苏伯尔根据学习主体所得经验的来源不同,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依据所得经验的性质不同,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奥苏伯尔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维度的划分,不能简单地把接受学习等同于机械学习,把发现学习等同于有意义学习。两个维度的结合,可以将学习分为机械的接受学习、机械的发现学习、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四种类型,奥苏伯尔强调的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认为这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