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

王夫之认为治理国家不外乎政教两件大事。但是二者有先后本末之分,论先后,他认为,教育在先,政治在后,谈本末,“则政本也”。

题目

王夫之认为治理国家不外乎政教两件大事。但是二者有先后本末之分,论先后,他认为,教育在先,政治在后,谈本末,“则政本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蔡元培在中国现代美育史上的贡献有()。

A、他首先把美育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B、他出版了第一本美育著作《论教育之宗旨》

C、他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

D、他认为美育重于德育

E、他认为美育重于体育


参考答案:AC

第2题:

简述管子之学“本末”论。


参考答案:

齐国的管子学派也提出了“强本禁末”的主张,并把“不好本事”和“末产不禁”看作是田野不辟、仓廪不实,“国贫而用不足”(《管子·七法》)的一个重要原因。它也有“野与市争民”、“金与粟争贵”(《管子·权修》),这类农与商、自然经济同商品经济相排斥的理论观点,但在政策、措施方面却主张对商业采取一些宽容乃至扶持的做法。它主张征工商税要合理,从轻:“关几而不征,市廛而不税”,“征于关者,无征于市;征于市者,无征于关;虚车无索,徒久无入,以来远人”(《管子,问》)。在理论上,管子之学对分工和市场在发展经济方面的作用,也有较为中肯的认识。它强调:“使民各为其所长,则用备”。“无市则民乏”(《管子·乘马》),等等。它还认识到市场能为生产者提供信息,从而能对生产起指导作用。它说:“市者可以知治乱,知多寡。”在获得信息的基础上,生产者就可以“生于虑,成于务”,进行正确的决策和安排相应的经营活动。
管子之学虽然也常有把“末”同商联系的情况,但在具体谈论“本”“末”的矛盾时,更多地是以“末”指制造奢侈品的手工业和经营奢侈品的商业。禁末的矛头也主要是指向它们。它所说的本,虽然也主要是指五谷之农或粟帛之农;但又不对五谷之外的农业抱消极、歧视的态度。它认为富国、富民不仅要“务五谷”,也要“桑麻植于野,六畜育于家”以及“瓜瓠、荤菜、百果具备”(《管子·立政》)。他也有“禁山泽”的主张,但并非为了“利出一空”,而是为了在动植物萌生、孵育季节禁止入山泽采伐捕捞,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保护自然资源的生态环境的思想。


第3题:

在"翁在婺得道学之源委"中,"源委"之义为( )

A、水源

B、水流

C、本末

D、先后


参考答案:C

第4题: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礼记大学》)句中“本末”是什么意思?


正确答案: 本末:主次轻重

第5题:

若同一不动产上先后设立了两个登记的抵押权,则二者的受偿顺序为( )。

A.登记在先的优先受清偿
B.登记在后的优先受清偿
C.二者按照比例受偿
D.当事人协商确定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物权的优先效力。同一标的物上存在着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内容相同或者性质相同的物权时,成立在先的物权优先于成立在后的物权。如同一不动产上设定抵押权后,再在该不动产上设定抵押权的,抵押权的优先效力依抵押权登记的先后确定,在行使抵押权时,登记在先的抵押权优先受清偿。

第6题:

简述法家商君学派的“本末”论。


参考答案:

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在性质上又是相反的,二者并存,必然不断发生互相排斥、互相限制的情况。因此,法家商君学派认为从农所得的利和富是本利和本富,而一切从非农得利、得富的行业处于同“本”相反的地位,应在禁限之列,最初这还不是一个经济范畴。因为它们在宣扬“利出一空”时,把从事“诗书、言谈”以得富贵的人和事也置于禁限之列。但是,“末”既然是和利相联系的,它主要还是指经济方面的事物,尤其是指商业和独立手工业这些属于商品经济的行业。
“禁末”的主要对象是商贾、技巧之人,其政策措施是“重关市之赋”,征调徭役要使“农逸而商劳”,禁止粮食进入商品流通,乃至“废逆旅,贵酒肉之价”(为行商的食宿制造困难)等等。其理论基础是“金生粟死”(《商君书·去强》)的论点。“粟”指农业,“金”(货币)则代表同商品、货币经济相联系的工商业。即工商业的增长必将导致农业衰败和根本破坏。
此外,在农业和工商业之间的一些其他的经济部门和经济活动,如所谓“虞、衡”(在水泽及山林中从事捕捞、采伐等生产)等,在农业领域也有“园圃”、“漆林”等培育经济作物的行业。这些经济活动,如果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同农业有赢利大小的不同和争夺劳动力的矛盾。因此,商君学派要求由国家统一管制山泽。


第7题:

简述法家韩非学派“本末”论。


参考答案:

到战国末期,法家的韩非学派进一步把末与工商业等同起来。他不仅把工商看作妨碍农战的,还把工商业看作不生产的。他把财富的一种具体形式-粟-看作财富存在的唯一形式,因而把凡是不能生粟的劳动或行业,都看作是不生产的劳动,不生产的行业。他宣称: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之民少而名卑,以趣本务而寡趋末作(《韩非子·五蠹》)。


第8题:

下列哪一句不是《大学》中句子( )。

A.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B.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C.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D.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正确答案:D

第9题:

父母常见的错误做法有()。

  • A、从来不认为自己有错
  • B、总是重复错误
  • C、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 D、本末倒置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下列哪一句不是《大学》中句子()。

  • A、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B、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 C、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 D、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