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综合练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投资=储蓄”,是指()A、实际发生的投资等于储蓄B、计划的投资恒等于储蓄C、经济达到均衡时,计划的投资必须等于计划的储蓄D、事后投资等于储蓄

题目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投资=储蓄”,是指()

  • A、实际发生的投资等于储蓄
  • B、计划的投资恒等于储蓄
  • C、经济达到均衡时,计划的投资必须等于计划的储蓄
  • D、事后投资等于储蓄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决定利率的因素有()

A.投资

B.储蓄

C.货币需求

D.货币供给

E.国民收入


参考答案:CD

第2题:

下列利率决定理论中,哪一理论强调投资与储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 )

A、马克思利率决定理论

B、可贷资金理论

C、实际利率理论

D、凯恩斯利率理论


参考答案:C

第3题:

根据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投资和储蓄分别是由货币市场的利率和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决定的。()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4题:

为什么说投资等于储蓄(I=S)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均衡条件?国民收入的变动机制是什么?


正确答案: 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经济中的均衡国民收入由社会的总支出与总收入均等时所决定。在社会总收入既定的条件下,当社会总需求变动时,会引起产量变动。经济社会的产量或国民收人决定于总支出或总需求,总需求决定的产出就是均衡产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生产就会稳定下来。
假定经济社会只有两部门,总支出(或总需求)由消费和投资构成,用AE表示总支出,Y表示收入,C和I分别表示消费和投资,则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AE=C+I。在两部门
经济中,总收入又可由消费和储蓄构成,即有Y=C+S。因此,收入与支出相等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AE=Y,即I=S。由此可见,投资等于储蓄是均衡条件的基本形式。
国民收入变动的机制是靠经济中的企业部门调整其产量来实现的,若产出超过需求,企业的产品就会出现积压,从而导致库存增加。为了适应市场,企业就会减少生产。反之,若产出低于需求,企业的库存就会减少,从而企业增加生产。因此,企业根据社会总需求来安排生产,使产出与需求达到一致的均衡状态。

第5题: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投资=储蓄”,是指

A.实际发生的投资等于储蓄;

B.计划的投资恒等于储蓄;

C.经济达到均衡时,计划的投资必须等于计划的储蓄;

D.事后投资等于储蓄;


正确答案:C

第6题:

古典学派的实际利率理论认为决定利率的因素是()

A.投资

B.储蓄

C.货币需求

D.货币供给

E.国民收入


参考答案:AB

第7题:

边际储蓄倾向:( )

A、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

B、是指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

C、是指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

D、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

E、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标准答案:A

第8题:

既然国民收入核算的结果是投资恒等于储蓄,那么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投资也一定等于储蓄。


参考答案:错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

第9题:

在两部门的国民收入中只有投资和储蓄相等时,才是均衡的国民收入。( )


答案:对
解析:

第10题:

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储蓄越多,国民收入越多。


正确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