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

经济学中的均衡的含义是什么?

题目

经济学中的均衡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均衡原本是物理学中的名词。它表示,当一物体同时受到来自几个方向的不同外力作用时,若合力为零,则该物体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种状态就是均衡。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把这一概念引入经济学中,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境界。这种均衡一旦形成后,如果有另外的力量使它离开原来的均衡位置,会有其它力量使它恢复到均衡,即衡定的均衡。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技术经济学中经济有几种含义,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经济是个多义词,有几种不同的含义:第一种含义是指社会生产关系,经济是社会上层建筑赖以建立的基础。比如经济结构.经济基础中的经济就是这一种含义。第二种含义是指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全过程,它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过程,也就是国民经济或国民经济中的部门经济。比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中的经济的含义。第三种含义是指节约。这里的节约主要是指资源利用的合理性问题,如合理利用时间.充分利用原材料等。在技术经济学中主要是指第三种含义。

第2题:

从经济学中对“均衡”的界定来看,货币均衡是一种()。

  • A、瓦尔拉斯一般均衡
  • B、非瓦尔拉斯均衡
  • C、科尔内短缺均衡
  • D、纳什均衡

正确答案:D

第3题:

MRTS表示的经济学含义是什么()

A.边际成本

B.边际收益

C.边际生产效率

D.边际技术替代率


参考答案:D

第4题:

MRTS表示的经济学含义是什么()

  • A、边际成本
  • B、边际收益
  • C、边际生产效率
  • D、边际技术替代率

正确答案:D

第5题:

产品市场均衡、货币市场均衡的具体含义是什么?IS曲线、LM曲线是如何描述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均衡的?


正确答案:

产品市场均衡是指在产品市场上达到总需求等于总供给;货币市场均衡是指在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

第6题:

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的形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这种不同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答案:
解析:
(l)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的形状的不同点。 1)新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模型是对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模型的修正与发展,主要体现在这样两点上:一是用工资黏性假说代替工资水平刚性假说;二是不仅分析了产量、就业量、工资、价格之间的关系,而且分析了这种关系的动态调整过程。新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模型采用的是动态分析法,即考虑到各个时期总供给曲线的调整。 新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模型的代表是黏性工资模型Y=Y+a(P-pe),其中Pe为预期的物价水平,新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如图21-2所示。其中,SRAS为短期总供给曲线,而LRAs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2)新古典主义总供给曲线的典型代表是卢卡斯总供给曲线。卢卡斯总供给函数为y=ys+r(P-Pe)。其中,参数r >0,Pe为公众对价格的预期。它表明经济的总产出与未被预期到的价格上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卢卡斯总供给曲线如图21.3所示。

(2)新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与新古典主义总供给曲线不同的原因。 1)新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模型依据的是工资黏性假说。这一假说的基本内容是:当劳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动时,工资也要发生变动,但是这一变动不是迅速而是缓慢的。劳动市场的供求变动与工资变动之间存在时滞。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得经济回到自然率水平需要较长一段时间。 2)新古典主义总供给模型的依据是理性预期。现实世界中的经济信息不是充分的,人们无法及时掌握自己所需要的全部信息;经济活动中的基本单位——家庭和厂商——的行为都是理性的,他们会利用一切可能的信息对未来经济环境进行预测,并随之调整自己的经济活动。但是由于对货币量和一般物价水平的不完全信息导致了人们对价格的暂时的错觉,会导致了货币的非中性。 (3)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总供给曲线的经济含义。 1)新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经济含义是:由于价格和工资的黏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冲击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用政策来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 如图21-2所示,经济最初位于A点。假定在本期出现了一个未被预期到的名义需求冲击,将总需求曲线AD0移动到AD1,由于工资合同在上期谈判决定且有效期限延至本期合同到期,因而名义工资暂时是刚性的(即为Wo),这时,经济将运行到图中的B点,实际产量将从yn降至y1。由于长期名义工资合同的阻力,货币当局就有可能扩张货币供给量,即使被预期到也会使AD曲线右移并在A点重新达到均衡。如果货币当局对名义需求冲击的反应快于私人部门对名义工资的调整,相机干预就有了存在的理由。不变的名义工资使得货币当局能够影响实际工资率,从而影响就业和产量。 2)新古典主义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是“政策的无效性”。新古典主义认为,能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将只改变价格水平,而对实际产量和就业没有影响;只有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才影响实际产量。 按照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波动的根源是货币冲击,而这种冲击一般是由中央银行政策引起的。如图21-3所示,经济起初在A点处运行,该点是总需求曲线ADo、总供给曲线SRASo和LRA5三条线的交点。假设货币当局宣布打算提高货币供给,理性的当事人在形成他们的预期时会考虑这个信息并完全预见货币供给的提高对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结果产量和就业会停留在自然率水平上不发生变动。当货币工资在一个向上的价格预期之下提高时,总需求曲线从ADo向右移动AD1的效果就被总供给曲线从SRASo到SRAS1的向左移动所抵消。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将从A点直接移动到C点,停留在垂直的长期供给曲线LRAS上,即使在短期,产量和就业也没有变化,即货币是中性的。

另一方面,设想货币当局出乎当事人的意料,在未宣布其打算的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这时,拥有不完全信息的厂商和工人把一般价格水平上升的结果错误地当作相对价格的上升,他们做出的反应是提高产量和增加劳动供给。换句话说,工人和厂商错误地把这些看作是对他们劳务和产品需求的实际增长,从而增加劳动和产品的供给。根据所给图形,总需求曲线将从AD0移动到AD1,在B点与SRASo相交。从图21-3中可以看出,这时经济的产量为y1,它偏离了产出的自然率水平YN。这被认为是当事人预期误差的结果。产量和就业的任何偏离自然水平的变化都只被看作是暂时的,一旦当事人意识到相对价格并没有变化,产量和就业就回到它们的长期均衡(自然率的)水平。根据图21-3,一旦当事人充分调整了他们的价格预期,总供给曲线就会从SRllS。向左移动到SRAS1,与AD1在C点相交。

第7题:

建筑构图中的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韵律、对比、比例、尺度等的含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在建筑处理上,统一的概念并不仅局限在一栋建筑物的外形上,而必须是外部形象和内部空间及使用功能的有机统一。优秀的建筑作品,从总体到个体,从外部到内部,从形式到内容,从体型到立面和细部处理都必须是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
均衡与稳定既是力学概念也是建筑形象概念。如果一个建筑物看起来摇摇欲坠,或动荡不安、紧张吃力,就很难谈得上美观问题。因此均衡与稳定也是建筑构图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均衡主要是研究建筑物各部分前后左右的轻重关系,并使其组合起来应给人以安定、平稳的感觉;稳定则指建筑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应给人以安全可靠,坚如磐石的效果。均衡与稳定是相互联系的。
韵律是任何物体各要素重复或渐变出现所形成的一种特性,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和有秩序的重复所形成的节奏,能产生具有条理性、重复性、连续性为特征的韵律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二物之间彼此相互衬托作用下,使其形、色更加鲜明、如大者更觉其大、小者更觉其小、深者更觉其深、浅者更觉其浅,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及深刻的印象,此即称为对比。
比例是指长、宽、高三个方向之间的大小关系。无论是整体或局部以及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都存在着比例关系 尺度所研究的是建筑物整体与局部构件给人感觉上的大小与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

第8题:

简述经济学的均衡原理。


参考答案:

均衡思想是传统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几乎所有的经济模型,特别是微观经济模型,都包含供给和需求如何确定一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这一思想。经济学在各个领域的运用,包括利率、汇率、各种产品、服务的价格决定等,都离不开均衡原理的应用。而均衡的本质其实就是负反馈。在负反馈系统中,任何对均衡的偏离都会产生一种将其拉回均衡点的力量。在商品市场上,当商品价格过高导致供过于求时,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将会促使价格下降,市场回到均衡点;同理,当商品价格过低导致供不应求时,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将促使价格上升,市场重新达到均衡点。可见,市场均衡是在供求双方力量的相互调节和作用下形成的,虽然由于各种原因,市场经常会偏离均衡,但是,“看不见之手”的力量总是会促使市场自动恢复到均衡状态。


第9题:

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长期均衡和行业的长期均衡的含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厂商的长期均衡意味着
①厂商实现其利润最大化;
②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
(2)行业的长期均衡意味着没有一厂商倾向于改变自己的行为,包括:
①厂商的产出水平是最优的,即实现其利润最大化;
②该行业中厂商数目是均衡的,除非影响供给和需求的某些因素发生变化。

第10题:

主流经济学的AS曲线是如何得到,相应的政策含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总供给是经济社会中可供使用的商品和劳务总量。在生产技术等因素既定的条件下,社会的总供给量与一般价格水平呈同方向变动。总供给曲线是表示总供给量与一般价格总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价格水平影响总供给量的基本过程是,价格总水平影响实际工资,实际工资影响劳动的需求和供给,从而影响劳动市场的均衡就业量,就业量通过厂商的生产影响经济中的商品和劳务的总产量。因此,总供给曲线是根据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劳动市场的均衡分析、生产函数再到总产出量的过程而得到的。
不同派别在推导总供给曲线过程中的区别在于价格总水平如何影响劳动市场。按照主流经济学派的观点,价格总水平对短期和长期的劳动需求和供给具有不同的影响,因而总供给曲线有短期和长期之分。
(1)在短期内,由于工人具有货币幻觉,只注重货币工资,并且经济中货币工资通常具有下降刚性,即只能升高,不能降低。结果价格总水平对劳动市场的影响在充分就业前和就业后有很大不同。
(2)在长期内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如果价格总水平提高,实际工资下降,那么厂商愿意雇用更多的劳动力,但劳动者并不愿意在这一实际工资下提供厂商所需要的劳动。结果,货币工资必然会升高直到劳动市场再次处于均衡状态为止。
(3)短期和长期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的均衡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意味着经济可以处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此时增加总需求,导致均衡产出水平增加。长期内,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增加总需求只会影响价格而不增加总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