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试述20世纪20-30年代的全球性资本主义危机的特点及其给西方大国所带来的政治影响。

题目

试述20世纪20-30年代的全球性资本主义危机的特点及其给西方大国所带来的政治影响。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危机的特点:
①生产下降幅度大,范围广,失业率高,持续时间长;
②农业危机、信贷货币危机,工业危机同时并发;③
危机结束后,不见经济复苏。
(或者:
①有史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危机从1929年10月开始,到1932年达到高潮,1933年开始进入萧条时期,持续时间长达四年。但是,在经济还没有完全复苏的情况下,1937年又爆发了新的经济危机;
②波及范围最广,不仅波及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涉及所有的经济领域;
③为害最为严重,给世界经济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严重;
④影响最为深远,这场从经济领域开始的危机,最终引起了政治上的危机,并将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危机的根源:
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繁荣未带来共同富裕,反而加剧了贫富差距。社会购买力受限制。盲目扩大生产和财富过度集中,群众消费能力相对不足,形成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②工业部门开工不足,工人失业。
③国际市场上滞销的农产品、初级工业产品越积越多。
④经济繁荣导致投机之风盛行,地产和股票投机狂热,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生产出现衰退的迹象时,社会上出现一种恐慌心理,竞先抛售股票,导致股票价格下跌。
⑤自1924年执行道威斯计划起,德国从美国得到大笔借款,德国以此向其他国家支付战争赔款。这种对美国资本的依赖,成为德国经济不稳固的主要原因。)
(2)经济危机对西方大国的政治影响:
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阶级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尖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打破战后建立起来的赔款制度和债务关系。危机导致国际格局发生急剧变化。由于大规模重整军备的计划,为裁减军备所作的种种尝试逐渐停止。德意日等国竭力摆脱对其他国家的依赖,宣扬对外扩张理论。对内加强统治,强制扩军备战。
1、法西斯主义
2、各国调整对外政策
苏联调整对外政策,采取有利于发展经济和扩大外交关系的措施。西方国家为摆脱危机和获得国外市场,有与苏联改善关系的要求,苏联的五年计划开始,对国外资金、技术设备有需要。
1931年3月,德奥签订建立关税同盟的草案,但遭到法国的反对。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英国首先放弃金本位制,采取贸易保护政策的帝国特惠制;坚持维持欧洲大陆均势的传统政策,实行扶德抑法对策。主张部分修改《凡尔赛和约》,以缓和德国的民族主义复仇情绪;在远东对日妥协。
法国一方面本着法德和解的精神,采取了一定的让步措施,以缓和和阻止德国民族主义复仇情绪的发展;另一方面,为加强自身安全,与苏联改善关系,1932年11月签订法苏互不侵犯条约。
1933年7月,英法德意在罗马签订《帝国公约》。主要内容是和平修约,即试图通过修约来缓解德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使德国与欧洲三大国合作,从而不至于破坏现有的欧洲大国间的均势局面和国际秩序,维持既得利益者的现有利益。但未实际生效。缔约过程中,苏联被排斥在外。英国表现出的对德妥协和孤立苏联的态度,标志着英国绥靖政策的开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每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严重影响表现在()。

A.资本贬值

B.失业人数增加

C.工资削减

D.企业大批破产


正确答案:ABCD

第2题:

简述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原因。


参考答案:特点:
①持续时间特别长;
②发生的范围特别广;
③破坏性特别大
原因:
①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②直接原因:供需矛盾;
③银行信贷和分期付款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④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
⑤农业长期处于慢性危急中;
⑥各国积极相互依赖性的加强导致危机迅速蔓延;
⑦思想认识的问题。

第3题: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消极影响有()。

A、加剧了贫富国家以及贫富人口收入水平的差距

B、增大了全球的经济和金融风险

C、西方资本主义大国推行经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引发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危机,造成局部经济动荡


参考答案:ABC

第4题:

试述“自由教育”的实质及其对西方教育的影响。
自由教育理论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他认为人之所以为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它以自由学科为基本内容,并且应避免机械的、专业化的训练。他的教育思想对西方教育产生非常大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以来,先后出现的永恒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等流派的思想都受到亚里士多德的重要影响,他的自由教育的思想和实践,一直都被西方教育家所重视。

第5题:

试述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参考答案:

⑴特点:
这次1929——1932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以下特点。第一,有史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持续时间长达四年。第二,波及范围最广,不仅涉及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涉及所有的经济领域。第三,危害最为严重,给世界经济造成了破坏性影响,资本主义世界损失惨重。第四,影响最为深远,这场从经济领域开始的危机,最终引起了政治上的危机,并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⑵影响:
⑴经济危机的打击的沉重性,使各国的工业生产迟迟不能恢复到危机以前的最高水平。危机之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普遍陷入了特种萧条之中。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直到1936年仍低于1929年大约5%。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法国和美国的经济回升最慢,其工业生产1936年只分别相当于1929年的70.3%和88.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积累和发展,使这次经济危机后的萧条时期拖得特别长,并且还没有等到形成一次新的经济高涨,下一次经济危机又在一些国家爆发了。1937年,又是美国首先进入经济危机,英国和法国也接着发生经济危机。只有实行法西斯主义的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由于已经把经济转入战争轨道,才延缓了这次经济危机的爆发。
⑵金本位制的崩溃,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在货币金融领域里引起的深刻后果。金本位制的崩溃,使资本主义国家失去了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通货膨胀从此成了资本主义国家难以医治的又一经济痼疾。
⑶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还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空前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严重的经济危机迫使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它们纷纷寻求对策,以图缓和和避免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鼓吹国家干预经济、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手段和措施进行“反危机”的凯恩斯主义也应运而生。
⑷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也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的争夺。为了在经济上划分势力范围,各种对立的货币集团相继出现,英镑区、法郎区和美元区,把统一的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割裂了。外汇倾销盛行,贸易保护主义空前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遇到了许多人为的障碍,陷入了巨大的混乱之中。
⑸这次经济危机还加速了法西斯主义在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发展,使这些国家走上了大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世界的文明和进步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第6题:

试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特点。


参考答案: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其途径有二:一是由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包括买办商人在内)直接投资兴办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由原来的旧式手工工场或大作坊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企业的。
产生的原因:第一,外资和洋务派的高额利润的刺激作用;第二,由于外资的侵入使中国沿海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从自然经济解体过程中游离出来的破产农民、失业手工业工人和旧式运输业工人,就成为民族资本近代工业的廉价劳动力,为它准备了廉价的劳动力市场。第三,自然经济的解体,使农副产品商品化,把广大农民与市场和商品经济开始联系起来,这就为民族资本近代工业造成了商品市场。第四,洋务运动已为中国引进了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先导和借鉴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有以下特点:主要集中于一般轻工业和小型采矿业;投资少,规模小;技术设备陈旧落后;多分布在沿海的通商口岸;从主体上说不是中国社会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而是由商人、地主和官僚直接投资而产生的。


第7题:

文艺复兴及其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


参考答案:

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继承和借鉴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在思想领域与教会的斗争,也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于发祥意大利,发轫于14世纪,15世纪运动开始波及欧洲各国,16世纪达到鼎盛阶段。文艺复兴提倡理性,反对神性;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等级桎梏;提倡个人现世的幸福,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文艺复兴是人文主义思想传播到欧洲各个国家,成为一种广泛的思潮,使得政治观念开始摆脱神学的影响,具有世俗的特性。权力代替神意和道德成为国家与法律的基础,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在这一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


第8题:

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密切相关,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会带来()。

A、稳定问题

B、政治问题

C、经济问题

D、生态问题


答案:D

第9题:

试述20世纪20-30年代的全球性资本主义危机的特点及其给西方大国所带来的政治影响。


参考答案:

(1)危机的特点:
①生产下降幅度大,范围广,失业率高,持续时间长;
②农业危机、信贷货币危机,工业危机同时并发;③
危机结束后,不见经济复苏。
(或者:
①有史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危机从1929年10月开始,到1932年达到高潮,1933年开始进入萧条时期,持续时间长达四年。但是,在经济还没有完全复苏的情况下,1937年又爆发了新的经济危机;
②波及范围最广,不仅波及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涉及所有的经济领域;
③为害最为严重,给世界经济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严重;
④影响最为深远,这场从经济领域开始的危机,最终引起了政治上的危机,并将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危机的根源:
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繁荣未带来共同富裕,反而加剧了贫富差距。社会购买力受限制。盲目扩大生产和财富过度集中,群众消费能力相对不足,形成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②工业部门开工不足,工人失业。
③国际市场上滞销的农产品、初级工业产品越积越多。
④经济繁荣导致投机之风盛行,地产和股票投机狂热,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生产出现衰退的迹象时,社会上出现一种恐慌心理,竞先抛售股票,导致股票价格下跌。
⑤自1924年执行道威斯计划起,德国从美国得到大笔借款,德国以此向其他国家支付战争赔款。这种对美国资本的依赖,成为德国经济不稳固的主要原因。)
(2)经济危机对西方大国的政治影响:
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阶级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尖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打破战后建立起来的赔款制度和债务关系。危机导致国际格局发生急剧变化。由于大规模重整军备的计划,为裁减军备所作的种种尝试逐渐停止。德意日等国竭力摆脱对其他国家的依赖,宣扬对外扩张理论。对内加强统治,强制扩军备战。
1、法西斯主义
2、各国调整对外政策
苏联调整对外政策,采取有利于发展经济和扩大外交关系的措施。西方国家为摆脱危机和获得国外市场,有与苏联改善关系的要求,苏联的五年计划开始,对国外资金、技术设备有需要。
1931年3月,德奥签订建立关税同盟的草案,但遭到法国的反对。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英国首先放弃金本位制,采取贸易保护政策的帝国特惠制;坚持维持欧洲大陆均势的传统政策,实行扶德抑法对策。主张部分修改《凡尔赛和约》,以缓和德国的民族主义复仇情绪;在远东对日妥协。
法国一方面本着法德和解的精神,采取了一定的让步措施,以缓和和阻止德国民族主义复仇情绪的发展;另一方面,为加强自身安全,与苏联改善关系,1932年11月签订法苏互不侵犯条约。
1933年7月,英法德意在罗马签订《帝国公约》。主要内容是和平修约,即试图通过修约来缓解德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使德国与欧洲三大国合作,从而不至于破坏现有的欧洲大国间的均势局面和国际秩序,维持既得利益者的现有利益。但未实际生效。缔约过程中,苏联被排斥在外。英国表现出的对德妥协和孤立苏联的态度,标志着英国绥靖政策的开始。


第10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在西方国家有所削弱,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①新自由主义逐渐失去了西方市场 ②西方国家受凯恩斯主义影响较深 ③新自由主义所主张的政策的实施并未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却带来了一些新问题 ④新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的主张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不相符合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