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

复调音乐的发展顺序为()。A、格里高利圣咏-第斯康特-奥尔加农-克劳苏拉。B、格里高利圣咏-奥尔加农-第斯康特-克劳苏拉。C、克劳苏拉-格里高利圣咏-第斯康特-奥尔加农。D、奥尔加农-格里高利圣咏-克劳苏拉-第斯康特。

题目

复调音乐的发展顺序为()。

  • A、格里高利圣咏-第斯康特-奥尔加农-克劳苏拉。
  • B、格里高利圣咏-奥尔加农-第斯康特-克劳苏拉。
  • C、克劳苏拉-格里高利圣咏-第斯康特-奥尔加农。
  • D、奥尔加农-格里高利圣咏-克劳苏拉-第斯康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辉煌的复调音乐风格,形成了文艺复兴时期复调发展的又一范例,即双重合唱的复调音乐,这就是()风格特征。

  • A、勃艮第乐派
  • B、威尼斯乐派
  • C、弗兰德乐派

正确答案:B

第2题:

巴赫的()理论对欧洲近代音乐理论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 A、指挥
  • B、平均律
  • C、管风琴演奏
  • D、复调音乐

正确答案:B

第3题:

18世纪,复调音乐创作在结构、技法上趋于完善的情况下,( )将器乐赋格曲形式发展至极,树立了器乐复调音乐技术的典范。

A.贝多芬
B.J.S巴赫
C.亨德尔
D.海顿

答案:B
解析:
B选项,18世纪,复调音乐创作在结构、技法上趋于完善的情况下,J.S巴赫

将器乐赋格曲形式发展至极,树立了器乐复调音乐技术的典范。综上,B选项正确。

A选项,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1827年3月26日逝世。主要创作交响乐等作品,故排除。

C选项,亨德尔1685年2月23日—1759年4月14日,生于德国哈勒(Halle, S),师从管风琴家查豪学习作曲,后在教堂内任管风琴师及艺术指导。因爱世俗音乐,于1703年迁居汉堡,开始从事歌剧的创作。主要作品集中在歌剧、清唱剧。故排除。

D选项,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交响乐之父,出生于奥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边境的风景秀丽的罗劳村。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是B项。

第4题:

什么是尼德兰乐派?到尼德兰乐派为止,复调音乐经历了哪三次发展高峰?


正确答案:十五世纪上半叶至十六世纪下半叶,在尼德兰形成了一个音乐学派,史称“尼德兰乐派”,这个乐派经过三代作曲家的共同努力,形成了继“古艺术”和“新艺术”之后的复调音乐发展的第三个高峰。尼德兰的音乐文化,是在吸收了“新艺术”时期的法国、意大利、英国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第5题:

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产生在大约公元10世纪,是以()为固定调,在它的上方或下方加上一个平行()的声部,从而构成的二声部音乐,这种最早的复调音乐叫()。


正确答案:格里高利圣咏(素歌);五度或四度;奥尔加农

第6题:

()将复调音乐的技巧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 A、巴赫
  • B、亨德尔
  • C、莫扎特
  • D、贝多芬

正确答案:A

第7题:

简述9世纪末到12世纪复调音乐的发展线索。


正确答案: 9世纪末,出现了同时唱两个不同音高的现象,这种唱法被称作“奥尔加农”。早期奥尔加农有四度、五度两种形式,11世纪末出现了以四、五、八度混合为基础的奥尔加农。12世纪初,出现了两个复调发展中心。一是法国南部的阿奎坦地区,特别是圣玛蒂亚修道院,保存了一些复调乐谱,被称为圣玛蒂亚复调,奥尔加农在这里被分为“花腔奥尔加农”和“迪斯康特奥尔加农”两种,圣咏声部位于下方,被称为“支撑声部”。二是西班牙西北部圣地亚哥的康波斯泰拉大教堂,在此形成的一些复调音乐被收集在《卡里斯迪努斯手抄本》中。从12世纪末起,出现了巴黎圣母院复调,有两个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一是雷奥南,被称为“奥尔加农的最佳作者”,作有《奥尔加农大全》。二是佩罗坦,被称为“迪斯康特的最佳作者”,在他和其他一些作曲家作于13世纪初的作品中,还有一种叫做孔杜克图斯。

第8题:

从中世纪复调音乐和节奏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看中世纪宗教音乐世俗化、专业化的发展倾向。


正确答案:复调的发展:公元9世纪,出现最早的复调音乐奥尔加农。起初,是一种平行奥尔加农,上方声部是圣咏旋律,称为主声部,主声部下方附加一个奥尔加农声部,附加声部以相距四度或五度方式平行于主声部,两个声部以四度或五度平行移动。从11世纪开始,奥尔加农在理论和实践上出现了一些变化,自由的反向、斜向进行增多,出现了声部交错或超越。12世纪,复调音乐又有新的变化,奥尔加农声部从下方声部转向上方声部,并越来越表现出流动和富于变化的装饰性格,形成花唱式的华丽奥尔加农。节奏模式的运用为复调音乐带来了新的变化。12世纪或13世纪初,第斯康特风格的复调音乐开始具有重要影响。它是音对音的织体形态,运用节奏模式,乐曲整体上显示出分句的结构特征。12、13世纪还流行一种被称为孔杜克图斯的体裁形式。复调的孔杜克图斯不再依赖圣咏,而是以自创的旋律为基础。一般为二至四声部,常见为三声部,其织体特点类似于第斯康特,但更规整,各个声部节拍基本相同。每个声部都唱歌词,且各声部歌词一样。仍采用拉丁歌词,音乐表现出有规律反复的分节歌曲形式。大约1250年左右,经文歌成为中世纪晚期重要的复调体裁。13世纪最典型的经文歌是三声部,上方声部附加的歌词开始还是拉丁文的,后来一些经文歌上方两个声部歌词方言化,出现了法文经文歌,形成“复歌词”现象。由于加入方言歌词,经文歌内容渐渐世俗化。13世纪下半叶以后经文歌各声部间,逐渐出现对比,出现弗朗科经文歌和彼特罗经文歌。
节奏的发展:大约11、12世纪左右音乐中发展出来一套节奏模式,节奏模式的节奏类型与诗歌韵律音步的节奏特征一致,有长、短两种类型,可变化出六种节奏模式,效果上都是三拍子的。13世纪的音乐理论家弗朗科提出了有量记谱法。在这种体系中,用三种重要的节奏符号,长拍、短拍、次短拍。它们之间是三分法的完整拍划分。14世纪二分法的不完整拍节奏划分逐渐占据主导,并且节奏时值不断细分。14世纪经文歌创作手段越来越复杂,促成了等节奏技术的探索和实验。
世俗化、专业化:中世纪音乐逐渐脱离了宗教文本对它的束缚,有了艺术化的倾向。中世纪的音乐和宗教渐行渐远。音乐一开始是宗教的工具,没有独立性,逐渐在专业化、世俗化、艺术化的道路上和宗教渐行渐远,获得了地位。它发展非常艰难、缓慢。

第9题:

简述早期复调音乐的形成与发展。


正确答案: 西方早期复调音乐的形成,同西方宗教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宗教中对于音乐的执着,是导致西方复调音乐独特发展的重要根源,最初复调音乐的形成,源于对宗教圣咏的修饰,或对圣咏的具有空间想象力的扩展,多声部复调音乐的产生对于西方音乐历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个以旋律线条的纵向结合给音乐带来了一系列具有积极意义的后果:他促成了声部协和的对位准则的确立,推动了节奏和记谱理论的发展,唤醒了理性的作曲意识。12世纪以后,单声音乐的附加段和记叙咏逐渐走向衰落,多生音乐所蕴含的巨大价值和潜力却越来越显露,人们的注意力和快被复调音乐的新的思维、技术和审美特征所吸引。复调音乐形成并发展起来。
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是产生于公元九世纪的奥尔加农,大约十二世纪出现了一种华丽奥尔加农,是奥尔加农声部在声部交错或超越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原来的下方声部转向上方声部,并表现出流动和富于变化的装饰性。到十三世纪初伴随着节奏模式的运用,为复调音乐带了新的发展,一种与华丽奥尔加农迥然不同的性的复调音乐形式迪斯康特产生了,迪斯康特是音对音的织体形态,运用节奏模式,乐曲整体上显示出分句的结构特征,这与华丽奥尔加农松散的结构有很大不同。12、13世纪巴黎圣母院乐派音乐创作对复调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圣母院乐派最重要的贡献是对复调节奏在记谱和写作方面的创新,节奏模式在这里得到了广泛和更丰富的运用。复调的“康都克特”形式的出现,是一个很大的创新,它突破了在多声部中必须有一个声部使用格利高里圣咏这样一种限制,几个声部完全由作者自由写作,这位复调音乐的发展赢得了更大的空间。十三世纪后期盛行的经文歌,是圣咏与俗乐的结合,也是复调音乐世俗化的一个重要体现,经文歌德出现进一步促进了理性作曲意识的发展,13、14世纪它成为复调音乐新技术的试验地。十四世纪以法国和意大利为代表的新艺术运动,将复调音乐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世俗性的复调音乐作品大量产生,极大推动了复调音乐的发展,成为复调音乐发展的一个高峰。
复调音乐的发展产生了两个重要的音乐后果,一是多声部音乐终止式形成,三度、六度被接受为协和音程,他们具有解决意味的反向进行到五度、八度,这是13~15世纪具有典型特征的终止式,另一个后果就是记谱法的发展,复调带了节奏的复杂化,对节奏记谱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有量记谱法”等新的记谱法的产生发展。

第10题:

复调音乐发展形式的孔杜克图斯,它放弃了圣咏的定旋律,以自创旋律为基础。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