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

简述我国沙漠化分布的区域差异?

题目

简述我国沙漠化分布的区域差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我国降水分布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降水区域分布不均

B、我国降水季节分布不均

C、我国降水量变化空间差异不明显

D、我国降水量年际变率大,易旱易涝,旱涝交替


答案:C

第2题:

简述什么是草原沙漠化?


参考答案:指过渡放牧、开荒种田、气候变化等原因,使得草原植被遭受破坏,不能正常生长、更新、繁殖,引起土地沙化,形成戈壁,最后形成沙漠,叫草原荒漠化。历史时期中国北方草原沙漠化,主要是移民屯垦造成的。

第3题:

目前中国沙漠化发展迅速,我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 )


正确答案:√

第4题:

简述我国东北季风区域药用植物资源分布。


正确答案:(1) 东北寒温带、温带区:该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属寒温带、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气候最冷,受海洋季风影响的自然区域。其基本特征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湿润而短促。森里植被以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为主。药用植物特点是地道品种和珍贵、稀有种多,蕴藏量和产量大,主要代表有人参、黄檗、五味子等。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区域: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东北东部山地和东北中部平原 
(2) 华北暖温带区:该区为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降水量少于东北地区,但降水集中。约有种子植物3500种,药用资源丰富,种类多,产量大,药材水平较高,是我国暖温带药用植物资源的集中产区,主要地道药材有地黄、山药、枸杞、红花、知母、黄芪等;主要又分为以下三个区:辽东、山东低山丘陵;华北平原和冀北山地;黄土高原
(3) 华中亚热带区:该区温寒适宜、雨热同季,对喜温好湿的药用植物生长和发育极有
利区内植被类型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该区药用植物种类齐全,数量丰富。分为三个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山地丘陵、南岭山地
(4) 西南亚热带区:该区呈现一定大陆性气候,植被群落组成极为丰富,中药资源种类多、数量大、质量优,约有6000多种,有“川广云贵,地道药材”之称。主要药材有藏药、傣药、灯盏花、青阳参等民族药材。分为以下区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贵州高原、云贵高原
(5) 华南亚热带、热带区:该区高温多雨,冬暖夏长、干湿季节比较分明,药用植物资源约5000多种,主要有玉竹、黄精、乌药、沉香等,分为以下区域:
A.粤桂、闽粤沿海及台湾省北部:台湾省北部山地、广东西部、广西东南和西南部沿海山地丘陵;
B.海南岛、南海诸岛、台湾省南部:海南岛及雷州半岛、南海诸岛、台湾省南部;
C.滇南山间谷地。

第5题:

简述沙漠化的危害有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1)破坏生态环境,威胁人类生存,甚至使许多人沦为“生态难民”。
(2)破坏土地资源,使可利用土地减少、质量下降,造成农牧业生产减产甚至绝收。
(3)破坏交通、水利等生产基础设施,制约经济腾飞。
(4)加剧农牧民的贫困程度,影响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
(5)使生物质量变劣,物种丰度降低,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
(6)沙漠化灾害肆虐,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第6题:

简述我国沙漠化分布的区域差异?


参考答案:

①干旱地带的沙漠化土地呈斑点状断续分布于绿洲的周围,以及以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为主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
②半干旱地带的沙漠化土地呈片状较集中分布。范围大致相当于半干旱草原和农牧交错带。
③半湿润地带的沙漠化土地主要发生在河流迂回扇及古河床沿岸,呈斑点状分布。
④湿润地带风力作用下的沙漠化土地仅限于河流沿岸沙地及滨海沙地,分布于海滨、湖滨、大江大河入海入湖口和河漫滩。
⑤高寒地带的沙漠化土地以高河漫滩与阶地上的半固定沙丘(沙地)为基础,呈斑点状零散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等河谷平原上。


第7题:

简述沙漠化的趋势?


参考答案:移动方向向南和向东推移,受影响地区的范围越来越广,对东南农业文明构成威胁。沙尘暴甚至已影响到江南地区。

第8题:

自黑龙江的瑷珲到云南()一线,是显示我国人口分布区域差异的一条最基本分界线。


参考答案:腾冲

第9题:

简述我国药用植物在三大区域的分布特征。


正确答案:东部季风区以纬向分布最明显;西北干旱区域以经向分布最明显;青藏高寒区域以垂直分布最明显。

第10题:

简述我国蔬菜生产的分布区域。


正确答案: (1)华南多主作区
(2)长江中下游三主作区
(3)华北双主作区
(4)东北单主作区
(5)西北单主作区
(6)西南高原多主作区
(7)青藏高原单主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