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秘书史

元代秘书的选拔制度。

题目

元代秘书的选拔制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元代主要秘书吏员名目。


参考答案:

①案牍吏员,令吏(二品以上官衙中的案牍吏员的统称),司吏(设置于路总官府,府,州,县和录事司等地方官衙中),书吏,必闍赤(书写人或笔者)还有照略案牍-中央及地方各级衙门中管理案牍等事务的首领官;提控案牍-职掌同于照略案牍,设在府及上,中州等官衙中者为专职,设于路总管府和肃政廉访司者为兼职,多由书吏和都目升任。典薄-监,司等官署中管理文牍薄等事务的首领官。主案-地方官衙中起草案牍的人员,是吏员的助手,也是吏员的来源。写发-官府中抄写文书的见习吏员。
②翻译吏员。设置此职的目的,主要在于处理内政,翻译吏员分;译史,通事。
③传达吏员,宣使,奏差。
④其他重要秘书吏员,知印,典吏。


第2题:

元代,秘书监的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置秘书监长官国家图书事业,同时于监下设兴文署负责雕印图书。


第3题:

元代中书省内主管秘书工作的长官是()

A.办公厅主任

B.秘书监

C.秘书丞

D.参议中书省事


参考答案:D

第4题:

简述秦汉秘书的选拔与任用。
自秦朝始,秘书官吏列入封建王朝的文官系统,其选任途径也类似于文官选用方法。秦朝中央政府的重要秘书官员,其来源一是从开国功臣中选用,二是从六国旧部中招用,中央各部门及地方郡府的一般秘书,则通过学校培养、输送。地方政府的秘书官吏则用试吏法简选出来。
汉朝吸取了战国以来选士的经验,建立了一套选用官吏的制度,除了皇宫中的重要秘书(如中书令)和外朝的高级秘书官员(如御史中丞)由皇帝直接任命以外,各级秘书大多通过察举、征召、辟除等途径选任。汉武帝在中央开办太学的同时,还诏令全国各地的郡(国)仿照太学,兴办官学,培养人才,其中不少人被委任为地方官衙中的秘书官吏。

第5题:

试述历代秘书官吏的选拔制度和考核制度。
我国古代的秘书选拔制度和考核制度是由低级至高级、由简单至复杂逐步完善起来的。就其选拔方式而论,有学校培养、科举考试、聘用,还有从有实际经验的职官中简选和从下级机关秘书中提拔等。就其选拔标准而论,有政治上可靠、文化水平高、博学多才、工于书法、业务能力强、实际工作经验多、年富力强、敏捷、能够保守机密等要求。至于考核,则有定期考核制度,考核标准包括德、行两个方面,采取下对上层层汇报、上对下层层审核的方式,以确保秘书的素质和工作效率。这些宝贵的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第6题:

元代中书省的秘书部门。


参考答案:

承发司-负责文书的收发。管勾司-掌出纳四方文书,启拆缄封,邮递的程期。检校司-掌检校左右司,六部公事程期,文牍稽失。照磨所-负责文书的照刷,磨勘。时政科-负责记注皇帝言行和省,台,院,诸司奏闻之事。


第7题:

简述元代中书省的秘书部门
承发司-负责文书的收发。
管勾司-掌出纳四方文书,启拆缄封,邮递的程期。
检校司-掌检校左右司,六部公事程期,文牍稽失。
照磨所-负责文书的照刷,磨勘。
时政科-负责记注皇帝言行和省,台,院,诸司奏闻之事

第8题:

导致元代秘书吏员舞弊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有()

A.科举不兴

B.官员腐败无能

C.文书工作制度不严密

D.秘书吏员权重

E.秘书机构不完整


参考答案:B, D

第9题:

简述元代主要秘书吏员名目
1.案牍吏员,令吏(二品以上官衙中的案牍吏员的统称),司吏(设置于路总官府,府,州,县和录事司等地方官衙中),书吏,必闍赤(书写人或笔者)还有照略案牍-中央及地方各级衙门中管理案牍等事务的首领官;提控案牍-职掌同于照略案牍,设在府及上,中州等官衙中者为专职,设于路总管府和肃政廉访司者为兼职,多由书吏和都目升任。典薄-监,司等官署中管理文牍薄等事务的首领官。主案-地方官衙中起草案牍的人员,是吏员的助手,也是吏员的来源。写发-官府中抄写文书的见习吏员
2.翻译吏员。设置此职的目的,主要在于处理内政,翻译吏员分;译史,通事
3.传达吏员,宣使,奏差
4.其他重要秘书吏员,知印,典吏

第10题:

简述宋代秘书的选拔方式。
宋代秘书的主要来源为从科举考试中录用,和由地方官员自行聘任或从下级官府中提升。
宋代,科举取士的名额比唐代大大增加,其中被任用为秘书的不少,有的被直接派往皇宫和中央政府任秘书。另外,宋代还强调从基层提拔秘书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