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史

东晋时期的著名墓志、刻石有哪些?它们的书体有何特征?

题目

东晋时期的著名墓志、刻石有哪些?它们的书体有何特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汉代刻石书法主要包括()、()、()、()等,所存的书体主要为()和(),适应了庄重场合的使用。


参考答案:碑碣、摩崖刻石、墓志铭、石经,篆书、隶书

第2题:

邙山以外的著名墓志:北魏熙平二年刻石的《()》,康有为评为“虚和圆静之宗”,杨守敬赞誉它“行间茂密”。同年刻石的《()》,清人何焯称其“入目初似丑拙,然不衫不履,唐人终莫能及。”北魏普泰元年刻石的《()》,何绍基跋云:“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神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黑女》者。”


参考答案:《刁遵墓志》、《崔敬邕墓志》、《张玄墓志》

第3题:

三国两晋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刻石?为什么说它对后世的书家曾经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曹魏碑刻中最著名的有《上尊号碑》和《受禅表》。还有《黄初残碑》、《正始石经》上刻有《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以古文、小篆、分书三体刻成。另外还有《天发神谶碑》《禅国山碑》《谷朗碑》
唐宋元明文人书家多因为此两碑系名家所书而作为师法的对象。


第4题:

列举北朝著名的碑刻、墓志和摩崖刻石,并分析其特征。


参考答案:

著名碑刻:《中岳嵩高灵庙碑》为北魏早期刻石的代表,此碑结构多变,或重心高举,笔画舒展,或字形压扁,横势相应成趣。因结字未定型而有生拙之趣。
《张猛龙碑》是北魏后期碑刻代表。刻字刚键爽利,斩钉截铁,碑文方圆兼施,结体内紧外疏,欹侧险峻,是北魏成熟楷书的典型。
造像题记:龙门造像记,是贵族拜佛的地方,倾向于贵族化一端。药王山造像题记,下层平民化一端。
北朝墓志:邙山北魏墓志,刚健中不乏秀润,精美中透出质朴。
摩崖刻石:《石门铭》,《郑文公碑》,北齐和北周的摩崖刻经。


第5题:

三国、西晋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刻石?为什么说它对后世书家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曹魏碑刻中最著名的有《上尊号碑》和《受禅表》。还有《黄初残碑》、《正始石经》。《正始石经》以古文、小篆、分书三体刻成,上刻有《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另外东吴刻石著名的有《天发神谶碑》、《禅国山碑》、《谷朗碑》。
唐宋元明文人书家多因为此两碑系是名家所书而作为师法对象,并标榜此为学汉碑,这是历史的误会。


第6题:

东吴著名的篆书刻石有《()》、《()》,碑刻有《()》等。


参考答案:《天发神谶碑》、《禅国山碑》、《谷朗碑》

第7题:

三国、西晋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刻石?为什么说它对后世书家曾经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曹魏碑刻中最著名的有《上尊号碑》和《受禅表》。还有《黄初残碑》、《正始石经》上刻有《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以古文、小篆、分书三体刻成。另外还有《天发神谶碑》《禅国山碑》《谷朗碑》。
唐宋元明文人书家多因为此两碑系名家所书而作为师法的对象。


第8题:

东晋时期的著名墓志、刻石有哪些?它们的书体有何特征?


参考答案:

比较著名的有《谢鲲墓志》,1964年出土于南京中华门外,此志全文为隶书,在体势上变扁为方,笔画中的波挑不明显,减弱了隶势而增加了楷态。
1965年南京燕子矶出土的《王兴之夫妇墓志》,隶不隶,楷不楷,可视为隶楷美术字,结体尚有拙趣。《张镇夫妇墓志》1979年出土于江苏吴县,其书体属于由隶向楷过渡的书体,笔画无起落粗细变化,刻写简单直露。1988年南京北郊出土的《王仙之墓志》、《王建之夫妇墓志》转折收笔处都有隶书的特征。
比较著名的刻石,有《爨宝子碑》楷隶相参,点画中的收笔如隶书的波挑,方折锋利的点画棱角,明显是刻手的发挥,此碑整齐中有错落,奇巧而显异态。


第9题:

东晋时间的著名墓志、刻石有哪些?它们的书体有何特征?


参考答案:

比较著名的有《谢鲲墓志》,此志全文为隶书,在体势上变扁为方,笔画中的波挑不明显,减弱了“隶”势而增加了“楷”态。
《王兴之夫妇墓志》,隶不隶,楷不楷,可视为隶楷美术字,结体尚有拙趣。
《张镇夫妇墓志》,其书体属于由隶向楷过渡的书体,笔画无起落粗细变化,刻写简单直露。
《王仙之墓志》、《王建之夫妇墓志》转折收笔处都有隶书的特征。
比较著名的刻石有《爨宝子碑》,楷隶相参,点画中的收笔如隶书的波挑,方折锋利的点画棱角,明显是刻手的发挥,此碑整齐中有错落,奇巧而显异态。


第10题:

传为李斯所书《泰山刻石》的书体是( )。


A.隶
B.楷
C.草
D.篆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泰山石刻》的书体以及中国汉字书体演变。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了一连串的改革;其中,统一文字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统一后的字称为小篆.此种书体上承东周时秦国器铭与刻石文字,会融各地书风而成,为中国第一次统一之字体,居书史转变之关键.秦代刻石保存小篆书迹稍多,《泰山石刻》最能见其真相,石刻分为前半部和后半部,两刻辞均为李斯所书,书法严谨浑厚,平稳端宁;字形公正匀称,修长宛转;线条圆健似铁,愈圆愈方;结构左右对称,横平竖直,外拙内巧,疏密适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D项正确。

A项:提到的隶书起源于战国,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代表碑刻有《张迁碑》《曹全碑》《史晨碑》。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提到的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至隋、唐、五代发展最为繁荣。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提到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代表作品有《急就章》。与题干不符,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