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刺配属于什么刑罚?

题目

刺配属于什么刑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反映到刑罚制度就是刑罚日趋加重,其中恢复了一些残酷的身体刑,并将其法定化。下列哪项刑罚属于此类?( )A.折杖法B.刺配法C.重法地法D.管置法


正确答案:B
略 

第2题:

刺配属于什么刑罚?


参考答案:

流刑是将罪犯遣送到边远地区服劳役,开始于秦汉时期。南朝时宋的“黥刖之制”是在犯人两颊刺墨“劫”字,切断其两脚筋,再流放到远州,实际把黥、刖、流三种刑罚都用了,这种制度发展到五代、宋、辽成为刺配刑。后晋天福年间开始的刺配,是用墨刺面并将犯人流放。宋代将刺配的内容和规定加以固定,将决杖、刺面、配役三刑合一。被刺配者,首先要被脊杖二十或四十,然后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把所犯事由、发配地名和劳役项目等内容刺在脸上,俗称“打金印”,最后由差人把罪犯押到几千里以外的牢城。起初刺配是作为对死刑的宽恕之法使用的,因为宋朝皇帝使用频繁而变成流刑的一种特殊形式。宋代把罪犯发配到军中或官办作坊、盐亭服劳役,叫充军。明朝时“流”有安置、迁徙、口外为民和充军,充军就是发配到边远驻军地服劳役,分极边、烟瘴、边远、边卫、沿海、附近军,有终身,有永远(《明史·刑法志》)。


第3题:

宋朝刑罚制度的主要内容变化有( )。

A.重法地法

B.折杖法

C.设刺配之刑

D.凌迟人律


正确答案:BCD
解析:宋朝刑罚制度的主要变化有折杖法、设刺配之刑、凌迟人律。重法地法是法律而不是刑罚。

第4题:

《大清现行刑律》废除的刑罚或者制度有(  )。
A.八议
B.凌迟刑
C.刺配刑
D.发遣刑


答案:B,C
解析:
解析:《大清现行刑律》正式废除了凌迟、枭首、刺字等酷刑。

第5题:

清朝的刑罚,不包括( )。A.充军B.迁徙C.发遣D.刺配


正确答案:B
充军刑创制于宋朝,到了明清被广泛使用。宋太祖时规定刺配刑,一直沿用到明清时期。发遣刑创制于顺治年间,是清朝典型的刑罚,是仅次于死刑的重刑。清朝没有迁徙刑。

第6题:

宋朝初年,制定了旨在改革“五刑之苛”、减轻刑罚的()‘

A.凌迟

B.折杖法

C.刺配之法

D.族夷


参考答案BC

第7题:

下列哪项不是宋朝刑罚制度?( )A.身份刑B.折杖刑C.刺配之法D.凌迟


正确答案:A
略 

第8题:

宋朝刑罚制度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

A.折杖法

B.刺配刑

C.凌迟刑

D.流刑


正确答案:ABC
解析: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创立折杖法,作为重刑的代用刑,即把笞刑、杖刑折为臀杖;徒刑折为脊杖,杖后释放;流刑折为脊杖,并于本地配役一年;加役流,脊杖后,就地配役三年,从而使“流罪得免远徙,徒罪得免役年,笞杖得减决数”。宋太祖时期规定了“刺配刑”,即“既杖其脊,又配其人,而且刺面,是一人之身,一事之犯而兼受三刑”。凌迟刑首用于五代时期,但属于法外刑,至宋代确立为法定刑,被广泛使用。选项D不正确,流刑的雏形在商朝已开始出现;至《开皇律》确定为封建五刑之一。

第9题:

下列有关宋代刑罚的说法正确的有、

A、刺配是古代劓刑的复活
B、刺配是刑罚制度的又一进步,对宋代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C、凌迟始于五代的西辽
D、至南宋,凌迟正式作为法定死刑的一种

答案:C,D
解析:
关于宋代刑罚的变化,首先要记住“折杖法”。“太祖受禅,始定折杖之制”,即除死刑外,其他笞、杖、徒、流四刑均折成臀杖和脊杖。刺配作为宋代的配役刑,刺是刺字,是古代黥刑的复活,劓是割鼻子;刺配对后世的刑罚制度影响极坏,是刑罚制度上的一次倒退,在宋代和后世都曾遭到非议。

第10题:

(2007年真题)清朝创立的刑罚是(  )。
A.发遣
B.充军
C.加役流
D.刺配


答案:A
解析:
解析:清朝的发遣刑是仅次于死刑的重刑。充军刑和刺配刑创制于宋朝。加役流创制于唐朝。不过要注意:发遣刑并非创制于清朝,明朝就有发遣刑。本题设计及答案存在问题,详见考试指南一书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