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1931年5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在()、()指挥下,采取“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五战五捷,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题目

1931年5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在()、()指挥下,采取“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五战五捷,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1933年11月8日,陕甘边特委和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在合水县莲花寺对红军进行整编,正式恢复(),并成立第四十二师,这是甘肃最早的红军师。

  • A、红二十五军
  • B、红二十六军
  • C、红二十七军

正确答案:B

第2题:

从30年10月起,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成功地粉碎了蒋介石发动的()围剿。

  • A、两次
  • B、三次
  • C、四次
  • D、五次

正确答案:B

第3题:

集中指挥通常是在有隶属关系,公安指挥者直接掌权和控权的情况下使用。


参考答案:对

第4题:

指挥中央革命根据地粉碎蒋介石的第四次“围剿”的是()。 ①毛泽东 ②周恩来 ③朱德 ④李德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正确答案:A

第5题:

《()》——1932年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刊,是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初期由邓小平主编,被誉为“革命的喇叭”。


正确答案:红星报

第6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改编为(),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在南方八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外,改编为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 A、八路军
  • B、抗日联军
  • C、志愿军

正确答案:A

第7题:

1930年12月,中央割据地红军在()、()指挥下,采取()的作战方针,连打两个胜仗,并活捉了敌人的前线总指挥(),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正确答案:毛泽东;朱德;“诱敌深入”;张辉瓒

第8题:

蒋军五次围剿红军基本情况
1930年12月,蒋介石调集1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第一次“围剿”,红一方面军4万人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诱敌深入,5天内连打两个胜仗,歼敌15000余人。
1931年4月蒋介石组织国民党军20万兵力发动了第二次“围剿”,毛泽东同志带领红军一方面军3万人,歼敌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
1931年7月,蒋介石亲任总司令,组织国民党军30万兵力开展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在毛泽东指挥下,红军第一方面军3万人,毙伤俘敌3万余人,缴枪2万支。
从1932年冬开始,国民党赣粤闽边区“围剿”总司令部陆续调集近40万兵力,组织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在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来指挥下,红一方面军辖红1、3、5车团和第11、12、21、22军,总兵力约7万人,共歼敌近3个师,俘敌万余名,缴枪万余支,大炮40门,新式机枪300余挺。
1933年9月25日,蒋介石组织100万人,直接用于进攻中央苏区的兵力达50万人,采取“壁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李德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10万余部队完全陷于被动地位。经过一年苦战,红军伤亡万余人,1934年10月中央领导机关和共军主力共8.6万余人退出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在五次“围剿”中,敌我直接参战人员数量之比为:

A.5∶1
B.7.41∶1
C.5.56∶1
D.10∶1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比值计算。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以及“第五次”反“围剿”相关数据。
第三步,五次“围剿”中,红军参战人员约为4+3+3+7+10=27(万人),蒋军参战人员为10+20+30+40+50=150(万人),敌我参战倍数为

故敌我之比约为5.6∶1,与C选项最为接近。

第9题:

1936年10月,中央红军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蒋这些敌人的军队。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这一决定的提出()

  • A、策应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
  • B、促使中央红军开始伟大的战略转移
  • C、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
  • D、体现红军长征途中军事路线重大转折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