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1917年,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率辫子军进京,演出12天复辟丑剧的人是()。A、段祺瑞B、冯国璋C、张勋D、吴佩孚

题目

1917年,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率辫子军进京,演出12天复辟丑剧的人是()。

  • A、段祺瑞
  • B、冯国璋
  • C、张勋
  • D、吴佩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1790年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徽班”相继进京演出。


正确答案:
三庆   四喜   春台   和春

第2题:

“府院之争”的实质是( )。

A.黎元洪、段祺瑞之间的矛盾公开化
B.美、日对中国的争夺
C.参加一战以获日本的贷款
D.段棋瑞想操纵北京政府的实权

答案:B
解析:
府院之争是指黎元洪的总统府与段祺瑞的国务院之间的纷争,两者又分别依靠美、日的支持,实质是美、日两国对中国的争夺。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黎元洪同意与美国保持一致行动。而日本则支持段祺瑞参战,答应借巨款给段祺瑞,以扩充其势力。美国遂指使黎元洪伙同国会反对参战。段祺瑞则召集亲信召开督军会议,决定参战,并要挟黎元洪和国会同意参战案,但未能得逞,于是要求黎元洪下令解散国会。其后黎元洪罢免段祺瑞职务,而段祺瑞则出走天津,扬言要另立政府。

第3题:

1917年6月,()率军北上,拥废帝溥仪复辟

A.康有为

B.冯国璋

C.段祺瑞

D.张勋


参考答案:D

第4题:

府院之争的导火索是中国的“()”问题。


正确答案:参战

第5题:

鲁迅小说《风波》的线索是()

  • A、张勋复辟
  • B、辫子事件
  • C、赵七爷的竹布长衫
  • D、九斤老太的唠叨

正确答案:B

第6题:

“府院之争”的激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

A.国会内各派政客之间的权力之争
B.南方、北方军阀之间的地盘之争
C.是否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争
D.美国、日本抢夺对华控制权之争

答案:D
解析:
A项是“府院之争”的性质;B项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它与“府院之争”的激化没有多大的关系;C项是“府院之争”的焦点,是其激化的具体表现,是“府院之争”的内容,它是表面现象,并非实质的东西。D项体现的才是实质。府院之争指民国五至六年(1916年至1917年)总统府与国务院之间的权力斗争,是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实质上反映了美、日两国在争夺中国权益上的矛盾和中国统治集团内部争夺势力的矛盾。故选D项。

第7题:

“府院之争”的实质是()

A.黎元洪、段祺瑞之间的矛盾公开化
B.段祺瑞想操纵北京政府的实权
C.参加一战以获取日本的贷款
D.美、日对中国的争夺

答案:D
解析:

第8题:

1917年,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率辫子军进京,演出12天复辟丑剧的人是()。

A.段祺瑞

B.冯国璋

C.张勋

D.吴佩孚


参考答案:C

第9题:

通过“剪辫子”风波来表现张勋复辟这一历史事件,这是鲁迅的哪一部小说()


正确答案:《风波》

第10题:

府院之争


正确答案: 黎元洪与段祺瑞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因一方为总统府,一方为国务院,被称为“府院之争”。其是指反映的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矛盾。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段以北洋正统派首领自居,依附日本军阀,掌握军政大权,与黎发生冲突。因“参战”问题,斗争更趋激烈。
段祺瑞为扩充实力,主张对德宣战,黎元洪引国会为助,反对参战。段召集亲信督军到京,组成“督军团”胁迫黎和国会同意参战,遭到抵制后,要求解散国会。黎下令免去段的职务,段愤然离京去津,发表通电不承认黎的免职令,唆使皖系军阀并联络奉系军阀宣布脱离北京政府,在天津设立独立各省总参谋处,策划武力倒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