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国民党政权、统治下的社会经济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要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统治?

题目

国民党政权、统治下的社会经济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要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统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其直接斗争目标是()

A.反对帝国主义

B.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C.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没收地主土地


参考答案:C

第2题:

国民党为维护其反动统治不惜耗资扩充警察机构,同时,设立了庞大的特务机构。 (  )


答案:对
解析:

第3题:

三大战役的主要战果是( ) 。

A、北平获得和平解放,使这座文化古城免遭战火破坏

B、解放国家最大城市上海,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被消灭,为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

D、解放了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参考答案:C

第4题:

国民党的新闻事业网和新闻统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有何特点?为什么说它是反的?


正确答案: 1927年国民党南京政府建立后,《中央日报》、中央通讯社和中央广播台等中央宣传机构为国民党新闻事业的中心。此外,国民党较有影响的新闻机构还有军方的机关报《扫荡报》另外积极创办地区党报、政府机关报,这样国民党组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新闻事业网。
国民党还采用各种办法加强新闻统治,钳制社会舆论,但同时又发出《保障正当舆论》等通令,造成了放宽言禁保障舆论的假象。就是通过这种软硬两手政策,对全国新闻事业进行垄断、控制和迫害的。

第5题:

1948年10月,民革与民盟、民联、民促等8个民主党派联合发表《()》,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推翻国民党政权的反动统治。

  • A、告海内外同胞书
  • B、五一口号
  • C、告国民党将士书

正确答案:A

第6题:

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
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政治统治
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
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

答案:B
解析:

第7题:

国民党政权是怎样建立新闻统治的?
1927年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后,便建立和发展了以“中央通讯社”为中心的庞大的新闻通讯事业网,以《中央日报》、《扫荡报》为中心的党、政、军报纸网和以“中央广播电台”为中心的广播网。国民党这个新闻事业网,是在“剿共”枪炮声中建立并扩大起来的,“反共”成为它的宣传基调。它一方面造谣污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人民革命斗争;另一方面鼓吹“以党治国”和实行“训政”,宣扬法西斯主义,为中国建立独裁统治制造舆论。
1.中央通讯社简称“中央社”。1924年4月1日在广州成立,隶属于国民党中央党部。1927年迁汉口,同年4月18日,国民党政府正式定都南京。5月,中央通讯社随中央党部迁南京。5月6日起开始发稿。中央社最初几年规模很小。1932年,实行“独立经营”的方针。5月1日,国民党中央党部任命萧同兹为社长,负责改组“中央社”。上任后的萧同兹,向国民党中央提出三条办报方针,即:
1)社址迁出国民党中央党部,对外独立经营,与报界及社会接触,使之成为社会文化事业机构;
2)发布新闻,力求正确迅速,有自行决定之权,不受外界干涉;
3)用人以才为准,由社里决定。萧同兹还将这三条方针解释为“工作专业化”、“业务社会化”、“经营企业化”。由于这三条方针的实行,“中央社”可以少受国民党内各种派别势力的掣肘,便于蒋介石的直接控制,提高新闻工作的效率和宣传的灵活性;也可以淡化其党部工具的色彩。萧同兹也比较善于用人,吸收了一批有经验的新闻工作者,并招收一些大学生,充实采编电讯各部分,整个社务面目一新。在通讯设备的购置方面,国民党政府也予以很大的支持。1932-1937年间,“中央社”设立了10多个分社和20多个“通讯员办事处”,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通讯网,垄断了国内新闻。另外,还在东京、日内瓦、新德里设有“国外通讯员办事处”在此期间,“中央社”还相继与英国的路透社、美国美联社、法国哈瓦斯社签订交换新闻条约,收回了外国通讯社在华的直接发稿权。“中央社”借此获得了大量的国际新闻,同时又切断了国内各报从外国通讯社取得新闻来源的渠道,加强了对报纸的控制,在国民党的新闻统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央通讯社总社迁到汉口,1938年10月又迁重庆,此时又先后设16个分社。成为国内最强大的国家通讯社。
2.《中央日报》1927年3月22日在汉口创刊,国民党中央机关报。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办。创刊初期为武汉国民党中央及国民政府的立场,反蒋,1927年9月15日停刊。《中央日报》对大革命、对北伐军的胜利消息的报道起到过正面的作用。其副刊《中央副刊》由副刊老编孙伏园主编,很有特色。1928年2月1日,国民党在上海重办《中央日报》,由当时的中央宣传部长丁维汾兼任社长。1928年11月1日停刊。1929年2月1日,《中央日报》迁至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出版,由中央宣传部长叶楚沧兼任社长。1932年,《中央日报》改行社长制,直接对国民党宣传部负责,行政上独立,首任社长程沧波。程沧波提出了“经理部要充分营业化,编辑部要充分学术化,整个事业当然要制度化效率化”的口号,着手对《中央日报》编辑和经营两方面的工作加以整顿、改进,国民党中央在资金和人力上也大力扶持该报。因此,《中央日报》的业务与规模不断扩大,同年先后增出《中央夜报》、《中央时事周报》。1935年,《中央日报》更新设备,扩大版面。1937年6月,开庐山版。1937年12月31日因南京沦陷停刊。1938年在长沙复刊,同年9月1日迁重庆出版,先后增设长沙、昆明、成都等地方版。1945年返迁南京,又增设《沈阳中央日报》、《长春中央日报》。1946年,《中央日报》对外称实行企业化经营,停止向中央领取经费,社长马星野。作为国民党政府的喉舌,自1928年以来,《中央日报》长期以反共为基本立场。1949年4月23日,《中央日报》在大陆停刊,前后出版计22年。
3.其他报刊为了配合反共军事“围剿”,国民党于1932年6月23日在南昌创办了《扫荡报》,其前身是1931年5月创刊的《扫荡三日刊》。该报由中国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政训处主力。国民党地方新闻机构也逐步建立起来。国民党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党报网,并通过这张网,控制各地的新闻舆论阵地。
4.中央广播电台国民党定都南京后,陈果夫、戴季陶、叶楚沧等首倡设立广播电台。1928年8月1日在南京丁家桥正式开播。初建时隶属于国民党中央宣传部。1932年11月12日,启用南京江东门外新建的发射台,电波及于全国并覆盖南洋一带,成为亚洲地区发射功率最大的一座电台,时称“东亚第一台”。中央台建好后,地方电台也开始发展起来。抗战前形成了以中央台为核心的广播网络。国民党中央台由陈果夫创办,先后任台长的有徐恩曾、吴宝丰等,属于中统特务系统。在全国下属有十几个地方广播电台。
5.国民党政府颁布的新闻出版法规国民党实行新闻统治政策,就是一方面建立与加强自己的新闻事业网,另一方面采用各种办法迫害革命报刊,控制其他报刊,箝制社会舆论。为此还制订了一系列的新闻政策与法规。如《省及特别市党部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宣传品审查条例》、《查禁反动刊物令》、《取缔销售共产书籍办法令》、《出版法》、《宣传品审查标准》、《图书杂志审查办法》以及《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等。这些法律条文还规定了严格的处置办法,从罚款、查禁到判刑,甚至杀头。更有甚者,国民党特务与军警可以不顾任何法律约束随意逮捕进步记者和文化人士,查禁各种报刊。国民党还设置了一整套新闻检查机构形成严密的新闻检查网。

第8题:

宣告国民党反动政权垮台的标志()。


参考答案:南京解放

第9题: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彻底覆灭。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国民党控制全国政权后颁布了哪些反动法令来扼杀言论出版自由?


正确答案: 国民党为了维护其一党专政的反动统治,一方面建立自己的新闻事业网控制舆论,另一方面又利用政权机关颁布了一系列反动法令来扼杀言论出版自由。这些法令主要的有:《宣传品审查条例》(1929年)、《出版法》(1930年)、《危害治罪法》(1931年)、《出版法施行细则》(1931年)、《宣传品审查标准》(1932年)、《图书杂志审查办法》(1934年)。这些法令规定,不许报刊发表反地国民党、蒋介石的言论,不许宣传马克思主义;规定“宣传共产主义和阶级斗争者”、“反对或违背本党主义、政纲、政策及决议者”为反动宣传品,要“查禁查封或严办”;规定报纸、杂志在出版前要向政府登记,出版后要接受检查,以后又改为出版前送原稿审查。凡违背上述规定的,要处以罚款、查禁、判刑,直至处决。
为了贯彻执行这些法令,扼杀人民言论出版自由,国民党政府授予各地警察机关以极大的权力,并且在上海、南京、北平、天津、武汉等大城市设立了新闻检查所,在上海设立了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对进步报刊和书籍实行原稿审查,任意罗织罪名查封报馆,迫害报人。据不完全统计,在十年内战时期,被查禁的报刊、书籍共1028件,新闻出版办的共产党员的进步文化人士恽代英、萧楚女、陈延年、赵世炎、李求实、杨杏佛、胡也频、柔石等人被杀害或被暗杀,邹韬奋、范长江、夏衍等人被逮捕或通缉。总之,蒋介石、国民党继承了北洋军阀的衣钵,实行高压政策,将国共合作时期蓬勃兴起的中国新闻事业压了下去,逐步建立起反动的法西期新闻秩序。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