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孔子、孟子、荀子之间是什么关系?

题目

孔子、孟子、荀子之间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孔子、孟子、荀子三人同为先秦儒家代表人物。
其中,孔子是众所周知的至圣先师,继承周公的“德”,发现了“仁”与“礼”。他把人的价值性(明显不同于巫、鬼的一面)比如说仁义礼智信,高扬了起来。可是,据说孔子死后就“儒分为八”了,孟子、荀子大概就是其中两家的继承者。
孟子作为亚圣,主要发明了孔子的“仁”义。一是在强调人的价值性方面进一步做了自己的论证,比如恻隐(仁)、羞恶(义)、恭敬(礼)、辞让(智)等四心,并提出“性善”论。二是明确提出了政权更替的标准是人心向背。当人心不在统治者身上时,造反是合理的。比如说商汤诛桀、武王伐纣。
荀子,继承了孔子学说的另一面,特别重视和阐发“礼”对于人和社会的意义。但是自宋代以后,因其思想与孟子不同而被理学家(扬孟抑荀)排除在儒家的正统之外。这种不同根本就在于对人性的看法。孟子言“性善”,即强调人有向善的可能性,而人自身就要努力把握住这点可能性;荀子则认为“性恶”,人性本来是争、是抢的,是需要后天的文明教化来使其向善,原来的“恶”也仅仅是被一层层地深深包裹起来而已。这样的观点自然就会把注意力引向后天教化,而强调“礼”的功能。所以法家天才李斯、韩非子出自其门下也不奇怪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孟子与荀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者都尊孔
  • B、荀子的思想体系比孟子更为完备
  • C、孟子较重孔子之德,而荀子较重孔子之学
  •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D

第2题:

简述孔子、孟子、荀子人性论的区别?


正确答案: (1)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所以重视后天的社会环境,以此做为人性分析基础。
(2)孟子认为人皆有四端之心,这是不学而成的良知良能,四端经由涵养即成仁义礼智四德,所以人性善。
(3)荀子认为生之谓性,不学成能,不事而成的是人的自然需求,如饥餐渴饮。顺此而为必会产生争夺,造成恶果,所以要隆礼重法,化性起伪。

第3题:

《中庸》相传为( )所做。

A、孔子

B、荀子

C、子思

D、孟子


正确答案:C

第4题:

中华文明《礼仪之邦》源头是什么时期开始的()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周公制礼

正确答案:D

第5题:

儒家哲学的代表是()。

  • A、孔子、孟子、荀子、老子
  • B、庄子、老子、孔子、孟子
  • C、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

正确答案:C

第6题:

将民众与君主的关系比喻为水与舟的关系的是()。

  • A、老子
  • B、孔子
  • C、孟子
  • D、荀子

正确答案:D

第7题:

荀子与孟子都是孔子学说的正宗传人,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义学说,荀子则继承了孔子的()学说。


正确答案:礼乐

第8题:

我国最早提出并回答先天和后天关系问题的是( )。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老子


正确答案:C
孔子最早提出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第9题:

下列各项中,作家与将民众与君主的关系比喻为水与舟的关系的是()。

  • A、老子
  • B、孔子
  • C、孟子
  • D、荀子

正确答案:D

第10题:

“仁”、“兼爱”、“仁义”分别是以下思想家的主张()

  • A、孔子、墨子、孟子
  • B、老子、列子、荀子
  • C、韩非、庄子、孔子
  • D、孔子、老子、孟子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