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以下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①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②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可见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③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曲辕犁和筒车④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③④

题目

以下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①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②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可见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③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曲辕犁和筒车④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③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自战国到中唐,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但随着历史的演进,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两宋之际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经济的重心完成了北方向南方的转移,这一变化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关于“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正确的说法是( )

A.中唐以前,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

B.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随着历史的演进逐渐丧失

C.两宋之际,中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南部沿海

D.中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


正确答案:C

 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在两宋之际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而不是南方沿海地区。

第2题:

简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等。
②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
③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④南方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⑤新的农作物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
⑥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


第3题:

叙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基本事实。


正确答案:(1)从西晋末年“八王之乱”至南朝末年为止的时期。此期,由于北方自东汉末年以来战乱及少数民族内迁,北方经济衰退。而江南相对稳定的环境,使北方人民为逃避战火纷纷南迁,为南方农业生产增加了大批劳动力,特别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他们同南方的汉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小麦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长江中下游经济迅速发展,福建、广东和广西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到南朝末年,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2)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北方再次经历了长期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直到后周世宗时才得到恢复和发展,而南方相对稳定,各国统治者为了保存和增强自己的实力,都比较重视农业生产。同时,许多中原人民流迁江南,增加了当地的劳动力。所以,南方社会经济又获得较大的发展。(3)以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为转折点的南宋时期。此期,人民的抗金斗争阻止了金军南进,北方劳动人民的纷纷南迁,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农作技术最发达的江浙地区,水田增加,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地区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此外,棉花的种植推广、棉纺织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进步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都是北方所不能企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了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至于元朝开通漕运和海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也首先产生于江南地区,进一步说明了这种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第4题:

试论唐后期经济重心的南移


正确答案: (1)安史之乱前后南北经济的变化
1)安史之乱以前,北方地区的农业、牧业以及工商业都比较发达。尤其是关陇一带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经济发展也是居于全国的领先地位。在黄河下游,以东都洛阳为中心的关陇一带及山东、河北等地,开发历史久、人口稠密,物产丰富,一向是经济发达之区。而与北方相比,南方某些地区如四川、两浙虽然物产较富庶,但就整体水平而言,仍属落后地区。
2)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的新发展
①农业的发展:开发南方江淮土地、开发南方水利、南方农产品增多
②手工业的发展:纺织、制瓷、冶炼、造纸及造船等皆以南方为盛
③商业的发展:商业都市南方,如扬州、益州、苏州及杭州等;对外贸易发达,如广州等地。
(2)经济中心南移原因:
1)历史因素:三国,东晋及南朝等已开发南方;
2)人口因素:安史之乱,人口南移,提供劳动力,技术及资金;
3)政治因素:北方战乱,安史之乱,经济发展受阻;乱后藩镇割据,损害经济发展;
4)政治因素:南方较安定,政府大力发展,如兴修水利及海外贸易。

第5题:

简述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答案:
解析:
经济重心的南移一直是史学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历年命题的重点。回答本题时,考生的时间概念一定要清晰,从江南的初步开发直到重心南移的完成都要点到,这本身显示着考生的一种历史素养。考生还要注意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化重心也同步南移。

第6题:

简述江南经济开发和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参考答案:

(1)江南经济开发的过程:秦朝时征服越族,设三郡、徙民实边、开凿灵渠。汉武帝时注重加强内地与西南的联系。但是,早期南方开发并未改变南方的落后面貌,中国的经济重心仍在北方。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开始赶上北方,为隋朝大统一提供了条件,我国的经济重心也随之出现了南移的趋势。后来历经隋唐、五代、两宋,最终南方经济在南宋时期完全超过了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自夏商周三代以来,北方黄河流域一直是我国的经济重心。但是,随着人口的激增、土地的过度开发以及东汉末年以来频繁的战乱,使北方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不断恶化,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第7题:

在古代中国,人口多少往往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下表可以说明( )。
历代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
单位:人/平方千米

A.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B.长江流域的发展是先西部后东部
C.明朝时期我国经济全面衰落
D.我国政治重心南移的过程

答案:B
解析:
表格反映了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情况,体现不出南移的信息,故A项错误;从表格中上游和下游人口比例的变化可以看出长江流域的发展是先西部后东部,故B项正确;明朝时期,我国经济继续发展,没有全面衰落,故C项错误;表格中人口密度的变化一般与经济开发有关,故D项错误。

第8题:

论述经济重心南移与江西经济文化地位提升之间的关系。


答案: (1)自秦汉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以后,中国古代经历了一个政治中心东移、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政治中心东移及大运河开通后,运河-长江-赣江-北江-珠江成为南北交通要道,江西的地位得到提升,为江西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极好机遇。(2)安史之乱后,江西成为唐王朝财赋重心之一。自五代两宋直到清前期,江西既是人口稠密之地,又是财富聚集之处,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地。(3)经济的发展,使江西逐渐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人文经过千余年积累,达到辉煌顶峰“文章节义之邦”之名逐渐被大家所接受。(4)清代江西整体文化逐渐被边缘化,但一些具体的文化领域仍然闪耀着创新的光辉。

第9题: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后来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南方经济赶上甚至超过了北方是在()。

  • A、汉代
  • B、南北朝
  • C、唐代
  • D、宋代

正确答案:D

第10题:

历史上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

  • A、西汉
  • B、魏晋南北朝
  • C、唐朝中后期
  • D、南宋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