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在南京参加国家公祭活动,这次公祭是为了纪念()A、鸦片战争B、旅顺大屠杀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南京大屠杀

题目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在南京参加国家公祭活动,这次公祭是为了纪念()

  • A、鸦片战争
  • B、旅顺大屠杀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南京大屠杀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 )上午在南京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2016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正确答案:12月13日

第2题:

适值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部队13日隆重举行公祭日纪念仪式,缅怀遇难同胞,进一步积聚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心和决心。


答案:
解析:
参考题目学习,不是题目,没有答案~

第3题:

根据《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国家公祭场所管理区应当保持庄严肃穆、环境整洁,并禁止实施下列行为:();();();()。

A.开设娱乐场所

B.设置与悼念主题明显不相适应的门牌店招、标识标志、广告等

C.擅自摆摊设点,进行销售、游艺、表演、乞讨等

D.其他有损国家公祭场所环境与氛围、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根据《烈士公祭办法》,烈士公祭活动应当在什么时间举行?


正确答案: 在清明节、国庆节或者重要纪念日期间,应当举行烈士公祭活动。烈士公祭活动应当庄严、肃穆、隆重、节俭。

第5题:

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每年的12月13日。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祭拜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是,一些地方的公祭活动沿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路走得太远,缺乏引导和相应的规范管理,公祭级别越攀越高不说,公祭对象也变得五花八门,从神话传说中的女娲,到民间传说中哭倒长城的孟姜女,不一而足。如此公祭,到底还有多少弘扬传统文化的意味? 这段话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A.祭拜祖先是传统文化,适当引导公祭能弘扬传统文化 B.对公祭活动应加强引导和规范管理 C.一些地方的公祭活动已经丧失了弘扬传统文化的意味 D.公祭活动应避免攀比奢华之风


正确答案:B
题干“但是”后的内容为文段的重点,即公祭活动缺乏引导和相应的规范管理,以至于公祭级别越攀越高,公祭对象五花八门,所以文段意在说明应加强对公祭活动的引导和规范管理。故选B。

第7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2019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并讲话。


答案:
解析:
参考题目学习,不是题目,没有答案~

第8题:

根据《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侵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幸存者的姓名、肖像、名誉等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____责任。


参考答案:民事

第9题:

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烈士公祭活动由哪个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正确答案: 举行烈士公祭活动,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建议和方案,报请同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