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保护知识

简述野生动物受危原因。

题目

简述野生动物受危原因。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过量狩猎。狩猎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历史上对野生动物的破坏不用去说,就是现代的狩猎也是过量的。
2)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嗜食,是值得反省的。
3)野生动物生活环境所受到的人为威胁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生境退化、生境丧失和生境断裂。如草场过度放牧、工业污水未经处理排进各水系、森林毁坏和山腰耕作、建筑堤坝。
4)动物所面临的潜在危险还可能来自“国际关贸总协定”。该协定主张自由贸易,认为动物福利、环境或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考虑不应该阻止国际贸易的自由,因此也不能禁止动物的进出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造成野生动物濒危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自然灾害的直接破坏,使得某些数量较少动物种群中的个体大量死亡。
(2)人类活动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破坏了野生动物栖息环境,使动物的分布区急剧缩小,使动物致危。
(3)人为为娱乐或追求经济利益而乱捕滥猎,使动物的数量严重下降,导致濒危。
(4)动物分布成块状,长期近亲繁殖而使遗传力下降,造成濒危状态。

第2题:

在缅甸,老虎、缅甸蟒、大象等野生动物是受法律保护的,不要购买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根据IUCN确认的标准,以下级别中受威胁程度最高的是()。

A.易危

B.极危

C.近危

D.濒危


正确答案:B

第4题:

野生动物受什么法律保护?


正确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5题:

简述垂体危像的处理。


正确答案: 首先给与静脉推注50%葡萄糖液40~60ml以抢救低血糖,继而补充10%葡萄糖盐水,每500~1000ml中加入氢化可的松50~100mg静脉滴注,以解除急性肾上腺功能减退危象。有循环衰竭者按休克原则治疗,有感染败血症者应积极抗感染治疗,有水中毒者主要应加强利尿,可给予泼尼松或氢化可的松。低温与甲状腺功能减退有关,可给予小剂量甲状腺激素,并用保暖毯逐渐加温。禁用或慎用麻醉剂、镇静药、催眠药或降糖药物等。

第6题:

缅甸受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分为以下哪三类()。

  • A、完全受保护的野生动物物种
  • B、正常受保护的野生动物物种
  • C、特殊受保护的野生动物物种
  • D、季节性受保护的野生动物物种
  • E、部分受保护的野生动物物种

正确答案:A,B,D

第7题:

简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 1、社会意义。我国地域辽阔陆生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计有鸟类1186种、兽类450多种、爬行类320多种、两栖类210多种,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野生动物的保护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是当前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经济意义。野生动物是国家宝贵的自然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中,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药物原料。野生动物又是培育新品种的源泉,在科学研究上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3、野生动物资源是人类共有的,保护管理是不分地区和国界的。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三大跨国犯罪是毒品走私、贩卖武器和野生动物的走私交易。

第8题:

简述历史时期野生动物分布。


参考答案:

亚洲象: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岭南地区,现在只有云南西南部唯一有残存黄河流域、渭水上游、山东南部、河北地区(商周时期)——黄河流域分布大量减少(秦汉以后)——长江中游地区分布广泛(东汉)——长江中游地区亚洲象灭绝(1050年前后)
亚洲象南退原因:
(1)野生亚洲象生育能力差,对森林、食物、饮用水需求量大,一旦环境急剧变化,就难以生存;
(2)人类活动的滥捕滥猎对森林资源的破坏;
(3)生态环境,特别是气候的变化使亚洲象失去了生存的基本环境大熊猫:繁盛是在更新世中期,在长江以南多有分布。历史时期多分布在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怒江等流域的20多个县内。唐宋时期,云贵川三声都有大熊猫生存。现在在四川的黄龙寺、九寨沟。卧龙,陕西佛坪、甘肃武都等地有集中分布。
犀牛:历史时期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汉到北宋)、岭南地区(分布广延续时间长),云南是我国野生犀牛的最后灭绝地(20世纪中叶)。


第9题:

IUCN红色名录是对世界范围内物种保护状况的最全面的评估。物种生存受危程度的分级从低到高为无危,近危,易危,濒危,极危,野外灭绝,灭绝。以下根据IUCN红色名录,属于野外灭绝的物种是()。

  • A、大熊猫
  • B、丹顶鹤
  • C、长江鲟

正确答案:C

第10题:

简述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规定。


正确答案:野生动物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生存环境恶化或者破坏,必然导致野生动物种群为缩减或者灭绝,因此:(1)划定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管理;(2)监视、监测环境对野生动物的影响;(3)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