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栽培与植物病虫害防治

如何识别红木蠹象?

题目

如何识别红木蠹象?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该虫成虫为一种小型的甲虫,属于象甲类。体黑褐色,长8~9mm(毫米)、宽3~4mm。头前有鼻状物伸出,此为害虫的口器。背面和前翅前端各有1对圆形白色斑点,前翅后端有”X”型白色条带。卵椭圆形,长1mm,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6~8mm,乳白色。头部淡黄色,尾部有4根黄色毛刺,头部和尾部向腹部弯曲。蛹长7~8mm,乳自色,复眼淡黄色,尾部有4根黄色毛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是进境植物检疫性甲虫一类()

  • A、双钩异翅长蠹
  • B、椰心叶甲
  • C、棕榈象甲
  • D、稻水象甲

正确答案:C

第2题:

为什么说红木蠹象是红松幼树的重要害虫?


正确答案: 因为红木蠹象的幼虫钻蛀红松枝梢的皮下,使主梢和侧梢受害死亡。不仅影响红松生长,还可使枝干裂流脂,树势生长衰弱,导致其它病虫害侵入危害。而且,由于该虫的生活期大部分在树枝皮下度过,为防治带来困难。一旦在林内发生,可能会带来毁林的严重后果。

第3题:

如何识别落叶松八齿小蠹的危害?


正确答案: 落叶松八齿小蠹是落叶松纯林的主要蛀干害虫,在落叶松干上蛀的主坑道(母坑道)为纵向伸展,一上两下,较粗。子坑道为横向,较细,与母坑道垂直。在树干上的分布以高度2m(米)范围内最多。
成虫为小甲虫,体黑褐色,有光泽,体长4.4~6.3mm(毫米),圆柱状。鞘翅末端凹面两侧各有4个齿,其中以第3齿最大。老熟幼虫体长4.2~6.5mm,乳白色,头壳灰黄色至黄褐色。该虫主要危害落叶松中龄以上林分,在红松和云杉上有个别侵害现象。成虫首先侵入新倒木、伐根,其次侵入濒死木、衰弱木,只在猖獗发生时侵害健康活立木。夏季成虫、幼虫、蛹出现重叠现象。

第4题:

如何识别蒙古象甲?如何对其防治?


正确答案: 该虫在当地2a(年)完成1代,以成虫和幼虫在土中越冬。5月份发生危害。以成虫和幼虫危害杨树苗的嫩芽,造成缺苗断垄。识别特征是,老熟幼虫体长6~9mm(毫米),乳白色。成虫体长4.4~5.8mmm,体被褐色或白色鳞片,鞘翅表面密被黄褐色绒毛。防治方法为,于害虫为害期以呋喃丹2.5kg(公斤)/667m2(亩)的用量,兑细沙土50倍施撒。

第5题:

如何控制红脂大小蠹的扩散蔓延?


正确答案:根据按类划区、分区治理原则,在虫害发生外围区域,加强监测和检疫,严防害虫传入;在疫情发生区,要先在虫害发生边缘地区,采用拔除疫点、化学防治与消除虫害木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包围封锁,形成防治隔离带,限制虫害继续向外扩散,然后由外向内集中分片治理,治理一片、巩固一片。

第6题:

桃蠹螟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 综合防治:
1.加强管理:
①对大型晚熟桃子要实行果实套袋,以减少其为害;
②及时摘除被害果,并立即处理;
③在果园周围种植向日葵、杂交高粱等引诱成虫产卵,及时采取措施,毒杀孵化幼虫;
2.化学防治可以采用的药剂有:50%杀螟松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或50%倍硫磷乳油,或50%敌敌畏乳油。用药适期为第一、二代成虫产卵盛期。

第7题:

以下害虫中,()是蛀干害虫。

  • A、天牛
  • B、毒蛾
  • C、木蠹蛾
  • D、象甲
  • E、吉丁虫

正确答案:A,C,D,E

第8题:

红木的识别和区分主要是以()为依据。

  • A、密度
  • B、结构
  • C、生长轮
  • D、宏观特征

正确答案:D

第9题:

林间如何识别杨干象的危害?


正确答案: 1.于春季和初夏,会见到杨树枝干上有不明显的孔洞,由孔洞会排出木粉或木屑状物质。剥去受害部位的树皮,可见到横向的蛀道或向树干中间木质部蛀入的蛀道。在蛀道内如发现有约1cm(厘米)的白色虫体,圆筒形,粗胖,体略弯曲,头部红色,这就是杨干象老龄幼虫。
2.夏季时可在杨树干见有针刺状小眼,被害处树皮呈油浸状。剥开树皮可见下面有许多白色的小幼虫。这是杨干象的初期幼虫。
3.受杨干象危害后的杨树,如果被害较轻,其被害处会渐渐愈合。这时在树干外表会产生横向刀砍状的疤痕,这也是杨树受杨干象危害后的特征。

第10题:

如何掌握红木蠹象的发生规律?


正确答案: 该虫1a(年)发生1代。10月上旬以幼虫陆续在树干韧皮部的蛀道中越冬。第2年年4月下旬开始活动,5月下旬化蛹,6月下旬始见成虫,8月上中旬交尾产卵。成虫羽化后需取食红松树梢后才能产卵。成虫有假死性,飞翔能力弱。交尾后雌虫在枝干上咬1小孔,将卵产在孔内。幼虫孵化后进入树皮下危害,大多由下向上取食,蛀下的粉屑及排泄粪便均留在蛀道内。1a内幼虫有2次危害期,第1次在6月前,第2次为9~10月。
该虫多发生在10~30a生的红松人工林中,10a以下红松通常不发生。生长在阳坡的林木较阴坡受害重,疏林地较密林地重,林缘较林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