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

概述秸秆还田的意义及主要方法。

题目

概述秸秆还田的意义及主要方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秸秆直接还田的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秸秆还田的主要方式有:墒沟埋草、粉碎还田、反转灭茬、留高茬、宽行作物田间铺草覆盖、草育菇渣还田、过腹还田、堆肥、沤肥、沼肥还田等,直接还田时应尽量切碎,增加与土壤接触面,以便秸秆吸收水分,加速腐烂分解。要使土壤保持适宜的含水量,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秸秆宜浅埋,以加速分解。秸秆还田最好是边收获、边切碎、边耕翻人土。以延长耕埋至播种或插秧之间的时间。此外,及时翻埋的秸秆含水量高,有利于腐烂分解。一般情况下,旱地要在播种前15~45天,水田要在插秧前7~10天就将秸秆深翻入土。一般稻草、麦秸用量,每亩150~200公斤,具有大动力机械的地方可实行麦草深翻全量还田。秸秆直接还田时,应加入适量的化学氮肥或腐熟的人畜粪尿等含氮多的物质,用来调节碳氮比,使秸秆干物质的含氮量提高到1.5%~2.0%为宜。

第2题:

秸秆还田的方法有()、()、留高桩还田。


正确答案:直接翻压;覆盖还田

第3题:

秸秆还田时为什么要配施速效氮肥?


参考答案:秸秆的腐解和堆肥腐熟都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样需要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营养要素,而且需要各种营养的协调与平衡,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参数就是碳氮比,过高的碳氮比造成发酵不启动,周期长,严重者发酵失败;碳氮比太低则容易产生恶臭,也会造成氮素的损失。单纯的秸秆或者堆肥原料营养不平衡,碳氮比太大,氮素匮乏,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造成腐熟效果差,严重的甚至无法发酵。

第4题:

秸秆还田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机械耕翻掩埋还田(注意,灌水和增施速效氮肥);
(2)农田覆盖秸草,自然腐烂还田;
(3)用秸秆做堆沤肥或垫圈,积肥还田;
(4)饲养家畜,过腹还田。

第5题:

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路线及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技术路线一:麦稻联合收获机收获一麦秸机械切抛一免耕播种一喷除草剂。
①联合收获机配装秸秆切抛机,收获中割茬高度小于25厘米;如果联合收未带秸秆切抛机,可将秸秆高留茬35厘米以上。②切抛:用联合收获机配装麦秸切抛机,在收获时切抛麦秸,切碎长度一般不大于10厘米。③免耕播种机开沟2~3厘米宽最适宜,过宽种沟易在伏雨后积水,影响发苗(发苗慢)。④及时喷洒除草剂(一般亩施40%除物抗津75克,加48%的拉索75克,对水60〜80千克喷洒),不能漏喷、重喷。
技术路线二:联含收获机收获一人工抛撒麦秸一免耕播种一喷除草剂。
①收获中割茬高度在25厘米左右;②人工抛撒麦秸时,要均匀;③免耕播种机开沟2~3厘米宽最适宜,过宽种沟易在伏雨后积水,影响发苗(发苗慢);及时喷洒除草剂(一般亩施40%除物抗津75克,加48%的拉索75克,对水60〜80千克喷洒),不能漏喷、重喷。
技术路线三:机械或人工割倒—人工或扎草机切碎—人工抛撒一免耕播种一喷除草剂一覆盖麦秸。
①切碎:用铡草机切碎麦秸,长度不大于10厘米;②在玉米苗高7~10厘米时,人工将麦秸均匀覆盖于玉米行间。

第6题:

秸秆还田的农田应该()。

  • A、增加尿素施用量
  • B、减少尿素施用量
  • C、增加氯化钾施用量
  • D、与非秸秆还田农田同样施肥

正确答案:A

第7题:

秸秆还田机使用前的调整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万向节的安装必须注意三点。①应保证秸秆还田机在工作与提升时,方轴、套管及夹叉既不顶死,又有足够的配合长度;②万向节要安装正确,若方向装错,则会产生响声;③万向节方轴、方套长度和主、被动皮带轮直径,应根据所配拖拉机悬挂机构的尺寸和动力输出转速的不同而异。
(2)还田机与拖拉机连接后,应首先调整还田机的横向、纵向水平和作业留茬高度。即调节拖拉机悬挂机构的左右斜拉杆,使还田机左右成水平。调节拖拉机上悬挂拉杆长度,使其纵向接近水平。
(3)锤爪或甩刀离地间隙是调整地轮离地高度和拖拉机上悬挂拉杆长度实现的。应根据土壤坚实度、作物种植形式和地表平整状况酌情调整。
(4)作业前首先检査各部件是否完好,紧固件有无松动,并在齿轮箱内加注齿轮油,油面高度以大齿轮浸入油面1/3为宜,备润滑部位加注黄油。
(5)检査完毕后,应进进行空运转5~10分钟,确认各部件运转状况良好后,方可进行作业。

第8题:

秸秆还田


正确答案:作物收获后,把秸杆直接翻入土中,让其自然腐烂,称为桔秆还田。

第9题:

水田为什么要进行秸秆还田?还田最好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质含量;联合收割机带抛洒器

第10题:

秸秆还田的作用和主要还田途径有哪些?


正确答案: 作用:
(1)增加土壤有机物质投入量,培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2)归还土壤养分,保持土壤养分平衡;
(3)节省化肥投入量,节约成本;
(4)减少秸秆乱堆乱施或焚烧造成的污染。
主要途径:
(1)机械耕翻掩埋还田(注意,灌水和增施速效氮肥);
(2)农田覆盖秸草,自然腐烂还田;
(3)用秸秆做堆沤肥或垫圈,积肥还田;
(4)饲养家畜,过腹还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