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

简述热处理脱毒法的原理、方法以及局限性。

题目

简述热处理脱毒法的原理、方法以及局限性。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原理:
(1)高于正常温度的环境(35℃至40℃)时,组织内部的病毒部分或全部钝化。
(2)热处理使病毒失去传染力。
方法:
用于离体材料和休眠器官的处理。在50℃左右温水浸渍10min至数小时2,热空气法:盆栽植物移入温热疗室,35℃至40℃,适合茎尖,处理时间短则几十分钟,长可达数月。
局限性:
1.非所有的病毒都对热处理敏感。
2 延长热处理时间,也可能会钝化,植物组织中的抗性因子。
3.理后只有一小部分植株能存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连环代替法的局限性以及运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 ⑴连环代替法的局限性:①连环代替法测定某一因素变动对分析对象的影响时,是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但客观经济现象并非如此,各个因素相互联系、制约、变动,因此,分析的结果就带有一定的假定性;②如果各个分析因素排列的顺序改变了,虽然各个因素影响的总结果仍然等于分析对象,各个因素对分析对象影响的正反方向也不变,但是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绝对值,将随排列顺序的改变而改变。
⑵连环代替法运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①要正确判断产生影响的各个因素,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将要的,并按其重要性的次序进行排列和顺序替代,进行分析计算;②连环代替法对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分析并不是十分精确的,同时分析时问题有一些因素是包括不全的,因此计算出来的结果可以作为分析问题的重要参考,但是,还不能就此作出最终的判断,还必须从多方面进行综合研究,才能得出更切合实际的结论。

第2题:

下列哪种方法脱毒效果最好()

  • A、化学药剂
  • B、愈伤组织
  • C、热处理
  • D、微茎尖

正确答案:D

第3题:

简述碳十四测年方法的测年原理以及采样要求。


参考答案:

宇宙射线中的中子流与地球大气层中的14N发生核反应,产生14C。它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在大气中。活着的生物直接或间接与二氧化碳发生交换,直到生物体死亡为止,14C含量按其半衰期进行减少,我们可以利用14C的减少量来计算生物死亡的年代。要求出土时最好保证样品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交换,以保证样品中的原始浓度。木炭50克,木头100克,种子100克,毛发100克,骨头1000克玻璃瓶干燥保存,准确秤量,编号。热释光:含有二氧化硅类晶体的陶器,瓷器在烧制过程中,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就会出现荧光现象,器物内储存的能量一次性的释放完毕。器物烧成后,继续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从新积累能量。依据积累能量的多少以及现有的能量,可以计算出最后一次高温的年代。要求样品周围的环境中的辐射现象没有异常。样品中含有二氧化硅样品周围温度不能长期处于较高值,不能与地下水或溶有二氧化碳的液体接触。


第4题:

简述热处理的原理。


正确答案:将固态钢的组织转变为奥氏体,使铁碳重新结晶,细化晶粒,获得较好的机械性能。

第5题:

简述植物茎尖脱毒和热处理脱毒的原理与方法。


正确答案: (1)茎尖培养脱毒原理是感染病毒植株的体内病毒的分布不均匀,病毒的数量随植株部位及年龄而异,越靠近茎顶端区域的病毒的感染程度越低,生长点则几乎不含或含病毒很少。方法:微茎尖培养脱毒、愈伤组织培养脱毒和珠心组织培养脱毒。
(2)热处理脱毒是当植物组织处于高于正常温度的环境中时,组织内部的病毒受热后部分或全部钝化,不能生成或生成病毒很少,以致病毒含量不断降低从而达到脱毒的目的。热处理的方法有温汤浸渍处理法和热空气处理脱毒法。

第6题:

目前生产无病毒苗最安全、最重要的一条途径是()?

  • A、热处理脱毒
  • B、茎尖培养脱毒
  • C、愈伤组织培养脱毒
  • D、化学脱毒

正确答案:B

第7题:

进行热处理植物脱毒的温度在()左右。


正确答案:85℃

第8题:

简述进行层积催芽的方法以及说明低温层积催芽的原理。


正确答案: 1.一般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坑的宽度以1m为好,不要太宽。长度随种子的多少而定,深度一般应在底下水位以上、冻层以下,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坑底铺一些鹅卵石或碎石,其上铺10cm的湿河沙,干种子要浸种、消毒,然后将种子与沙子按1:3的比例混合放入坑内,或者一层种子,一层沙子放入坑内(注意沙子 的湿度要合适),当沙与种子的混合物放至距坑沿20cm左右时为止。然后盖上湿沙,最后用土培成屋脊形,坑的两侧各挖一条排水沟。在坑中央直通到种子底层放一小捆秸秆或下部带通气孔的竹制或木制通气管,以流通空气。如果种子多,种坑很长,可隔一定距离放一个通气管,以便检查种子坑的温度。
2.原理:低温层积催芽是综合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原理是种子在低温(0-5度)处理的环境中,种子内部的脱落酸等萌发抑制物质的含量显著减少,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大大减弱,从而打破种子的休眠。

第9题:

植物脱毒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其主要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茎尖培养脱毒: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并不均匀,越靠近茎端的病毒的感染深度越低,生长点则几乎不含或含病毒很少。
(2)愈伤组织培养脱毒法:通过植物的器官和组织的培养,脱分化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然后从愈伤组织再分化产生芽,长成小植株,可以得到无病毒苗。
(3)珠心胚培养脱毒:病毒一般不通过种子传播,由珠心细胞发育成的胚再生的植株是无毒的,并具有与母本相同的遗传特性。
(4)茎尖微体嫁接:将实生苗砧木在人工培养基上种植培育,再从成年无病树枝上切取0.4—1.0mm茎尖,在砧木上进行试管微体嫁接,以获得无病毒幼苗。
(5)热处理脱毒:一些病毒对热不稳定,在高于常温的温度下(35-40℃),即钝化失活
(6)化学处理脱毒:抑制或杀死病毒

第10题:

简述抗酸染色的原理和方法以及结果。


正确答案: (1)原理:抗酸杆菌的主要特点是细胞壁含有大量类脂,一般不容易着色,但经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着色后,能抵抗酸性乙醇的脱色。而非抗酸菌则不具此特性,染色后容易被盐酸酒精脱色。
(2)步骤:涂片、干燥,固定。初染:滴加石炭酸复红液于涂片上,染色10分钟或蒸染5分钟后,水洗。脱色:滴加3%盐酸酒精,脱色时频频倾动玻片,直至无明显颜色脱出为止,水冲洗。复染:滴加碱性美蓝液复染1分钟后,水冲洗,干燥,显微镜观察。
(3)结果:抗酸菌被染成红色,细胞及其他细菌被染成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