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文学典故

布莱希特“叙事剧”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叙事剧”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题目

布莱希特“叙事剧”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叙事剧”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继叙咏、附加段和宗教剧是怎样产生的?它们具有怎样的艺术特点?为什么说附加段是西方戏剧艺术的前身?宗教剧表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典型的格里高利圣咏,从九世纪开始得以进一步的发展。法国圣·加尔修道院的两位僧侣受当地音乐和拜占庭音乐的影响,对圣咏进行修改成了继叙咏和附加段。
僧侣诺特克看到没有歌词的圣咏很难记忆,于是编写了散文诗填在花腔旋律下面,一个音符对一个音节。如旋律与散文诗音节不一致的地方,就对旋律进行改变。这样就与格里高利圣咏有了区别,形成了新的圣咏风格,即继叙咏。
附加段与继叙咏有些类似,只是花腔旋律下填上的是韵文诗。它被增加在进后台经后面,叙述基督、天使与上帝的对话,这无疑丰富了圣咏的内容,成了戏剧艺术的前身。
宗教剧大约在十世纪出现,它源于带对话性质的附加段。它的内容取自圣经,主要是表现关于耶稣复活和再现肉身这两个事件。很快宗教剧的内容向世俗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商人、魔鬼、妇女等人物。

第2题:

“室内剧”代表作《最卑贱的人》在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过程中,运用了();()和()等电影叙事手法。


正确答案:移动摄影、主观镜头、变形镜头

第3题:

南戏与北剧的差异()

A、南戏叙事性强,抒情性弱

B、北剧故事情节相对简单,抒情多于叙事

C、南戏的曲文宾白多口语俗语,北剧较有文采

D、南戏没有严格的曲律,而北剧重视曲律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电视剧的艺术特征是什么?请加以简述。


正确答案:(1)电视剧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2)电视剧是以家庭生活或社会生活为主要题材的艺术。(3)电视剧是以精心设计情节为主要手段的艺术。

第5题:

布莱希特“叙事剧”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叙事剧”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在布莱希特看来诉戏剧强调戏剧冲突,强调戏剧性,这是一种建立在亚里士多德关于命运悲剧理论基础上的戏剧。也就是说通过模仿引起恐惧和怜悯的使观众的思想产生恐惧和怜悯,从而在道德上得到净化。而布莱希特倡导的叙事剧,却是要让观众产生思考的兴趣,激发观众变革现实的愿望,并使观众相信世纪是可变的,从而培养观众积极的处世态度。
叙事剧在艺术上的特点,包括“陌生化”的手法,使观众用新的眼光观察和理解司空见惯的事物。导演和演员借此有意识地在舞台与观众之间制造一种感情上的距离,使演员既是角色的扮演者,又是角色的裁判,使观众成为清醒的旁观者,用探讨和批判的态度对待舞台上的事件。

第6题:

电视剧具有大众艺术的属性,可以从以下哪些方面来理解?()

  • A、电视剧是为大众而拍的艺术作品
  • B、具有工业化生产的特性
  • C、具有抒情性
  • D、具有叙事性

正确答案:A,B

第7题:

电视连续剧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作品容量大,变现时空自由,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连续不断的动人故事,能够反映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尤其适合表现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
具有开放性的多样化结构,适应长期播放。
全剧各集既有连续性、统一性,又保持相对独立性,注意设置悬念,承上启下。

第8题:

两汉乐府诗的叙事艺术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两汉乐府叙事诗的作者具有比较自觉的叙事意识,在创作实践中努力把叙事诗和抒情诗区别开来,使二者的形态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两汉乐府诗许多叙事名篇,都因叙事详尽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十五从军征》。
(2)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两汉乐府叙事诗的作者长于、也乐于铺陈场面。《陌上桑》一诗篇幅不长,其中却有两段场面描写的文字,一是众人围观罗敷,二是罗敷夸耀夫婿,都不吝笔墨,写得非常细致。
(3)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两汉乐府叙事诗在陈述故事、刻画人物时,对于人的服饰仪仗从各个方面加以展示,采用的是详写笔法。从秦罗敷、刘兰芝到胡姬,从罗敷“夫婿”、侍郎到羽林郎,无论其为男为女,都通过详细描写服饰仪仗来衬托他们的美丽或富贵。
(4)两汉乐府诗的叙事技巧对传统笔法有所超越,显示出由注重形似向崇尚神似演变的征兆。


第9题:

《哭小弟》文中在写小弟的经历与事迹时,叙事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结构安排有何作用?


正确答案: 文章围绕着小弟的病逝,把现实与回忆、家庭与社会、情与理交互组接,不是单线性顺叙,而是把众多的材料分成块状,交错展现。这种将多方面的材料交叉垒积的叙写方法,使文章内容层出层新,结构错落有致,避免了单调刻板。

第10题:

“叙事剧”及“间离效果”?


正确答案: ⑴“叙事剧”:布来希特的所谓“叙事剧”,就是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他认为戏剧应该主要诉诸于观众的理性,让观众在冷静中去思考,去判断是非曲直,受到教育。叙事剧没有传统剧作的人物性格刻画和心理分析。只要求客观的将人物的言行举止、社会地位表现出来即可;也不必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悬念等戏剧因素。戏剧结构是可接可拆的的松散的联合,甚至可以由一个第三人称叙述者以夹叙夹议的手法把各场串联起来,时间,地点的概念无足轻重,可以在作家的想象中自由运用。按题材分三类:“教育剧”寓意剧“”历史剧“
⑵“间离效果”:是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中心内容,与他的“叙事剧”的理论是完全一致的。它的要点是,演员必须和自己的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化入角色,这样观众才能和角色之间保持距离,演员既是角色的表演者,由是角色“裁判者”,观众就能始终保持“旁观者”的清醒,用探讨的,批判的态度对待舞台上表演的事件,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