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文学典故

什么是意识流小说中的“内心独白”?

题目

什么是意识流小说中的“内心独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意识流中的内心独白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内心独白,一种是间接内心独白。()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为什么说中介客体往往总是“小”于原本客体?


参考答案:

历史认识者所要认识的对象是以往的客观历史,而能直接进入历史认识者的认识过程的,却并不是客观历史的原形,而只是它留下的遗迹——历史资料,历史认识者认识客观历史的活动只有通过研究这些历史资料才可能进行。
这样,历史认识者的认识对象便出现了双重客体。对于历史认识者所要认识的客观历史,我们可称之为原本客体,直接进入认识活动过程的历史资料,可称之为中介客体。由于历史科学认识对象的这种双重客体性,就使得它与其他社会科学的认识对象产生了重要差异。
历史科学认识对象的这双重客体之间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中介客体并不能完全覆盖原本客体,这是因为,不管历史遗留下来的资料如何丰富,但和以往人类社会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实际历史相比,也只能是沧海一粟,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介客体总是“小”于原本客体的。


第3题:

1887年法国小说家艾杜阿杜夏丹(1861-1949)在其()小说中,最早使用了内心独白的手法,为意识流小说开了先声

A.《磁场》

B.《鬼魂奏鸣曲》

C.《月桂树被砍掉了》

D.《青鸟》


参考答案:C

第4题:

内心独白和旁白的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内心独白是影视作品中超叙事时空的声音。指人物将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内心活动用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它也是一种从内部来解释人物性格的手段。通常采用第一人称。
旁白则是影视作品中非叙事时空的声音,在影视艺术中往往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是剧作者以第三人称或剧中人以第一人称对剧情进行的说明或评述。两者的区别是人物是否在画面中出现。

第5题:

1887年法国小说家爱德华•杜夏丹(1861-1949)在其()小说中,最早使用了内心独白的手法,为意识流小说开了先声。

  • A、《磁场》
  • B、《鬼魂奏鸣曲》
  • C、《月桂树被砍掉了》
  • D、《青鸟》

正确答案:C

第6题:

《尤利西斯》采用了哪些意识流技巧?()

A、富有个性的内心独白

B、辐射式的意识流

C、直接引语、短句

D、语言、文体多变


正确答案:A,B,C,D

第7题:

意识流中的内心独白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心独白,一种是()内心独白。


正确答案:直接;间接

第8题:

意识流小说主要表现手法有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9题:

心理学对文学的渗透所造成的直接影响是导致“意识流”和“内心独白”等手法的诞生。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意识流中的内心独白分为两种,一种是(),一种是()。


正确答案:直接内心独白;间接内心独白